孤独?抑郁?性取向?是什么杀死了年轻的美食博主?




《人世间》有段话最戳我的心:
走得越远,见识越多,认识的人越多,你就越能体会到,
人这一辈子,你真的在意的,同时又在意你的人,就那么几个。
这几个人,就是你全部的世界。
这些年,有多少人背井离乡、孤身在外漂着。说是为了梦想,其实不过是讨口饭吃。努力就有回报早已在内卷的洪流中成了一句荒唐话。兜兜转转,孑然一身。

年龄越大,人生经历的悲苦便越多。佛曰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好似每个人难逃的劫难。
在我看来,人从生到死,似乎是在为前世赎罪,唯等罪赎完了,人才能两眼一闭,腿一蹬。
一食纪本与我没有任何交集,当朋友告诉我这个博主自杀的消息时,看了他的视频后,莫名的悲从中来。
我努力去以己度人,思考他到底为何自杀。是每个黑夜里无法抵抗的孤独难熬,还是因为是同性恋遭受的身心摧残,亦或是原生家庭造成的脆弱心理?

为什么所有的不幸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单单一个性取向,便能够将他钉在主流文化里的耻辱柱上。即使在台湾相对开放的地区,同性恋也承受着巨大压力。蔡康永在节目录制期间谈论出柜话题时当场泪崩。那句“我们不是妖怪”,至今仍牵动我的神经。

前两天看到新闻,韩国公开出柜的男歌手高太燮(Holland)在Ins上发帖称,自己当晚在首尔梨泰院街头遭人拳打面部,对方还骂他“肮脏的同性恋”。

在今天的社会,这个群体依然承受着来自其他人的不解、偏见和侮辱。
我非常赞同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说的:
“假定有个人爱一个同性,那个人又爱他;那么此二人之间的关系谈不上不道德。有些同性恋伴侣也会有很深、很长久的关系,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反对他们。我总觉得长期、固定、有感情的性关系应该得到尊重。这和尊重婚姻是一个道理。 有的人渴慕异性,有些人渴慕同性,但大家对爱情的态度是一样的,歧视和嘲笑是没有道理的”。
我喜欢王小波,是因为他的思想从不随波逐流,也不被世俗污染。他看事通透,不拘泥传统中的糟粕。
“我对同性恋者的处境是同情的。尤其是有些朋友有自己的终生恋人,渴望能终生厮守,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这就让人更加同情。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总是让人敬重”。
《台北人》,《孽子》的作者白先勇与自己的“恋人”王国祥两个人在美国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在异国他乡相濡以沫,相互照应。直到王国祥旧病复发,溘然长逝,35年的相爱相守走到终点。

我想不出他们有什么错,但他们不得不在黑夜里生活。远离他乡,甚至远渡重洋,才能短暂躲过人世间的恶意。他们看似拥有选择,实则别无选择,只能以不断逃离来获得片刻的苟且。
一食纪博主在视频中提到,23岁,已离家三年。20岁,便开始了一个人的漂泊,他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的?
我想起了《孽子》中一个片段,男主李青因为在学校发生不当行为被记大过开除,盼望儿子考上军校的父亲不堪耻辱将他赶出家门,从此,他踏入了外面的黑暗世界。

我只希望,剧中的情节不会发生在一食纪博主身上,我不希望他在阳光的年纪充满痛苦。
我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宁可孩子死掉,都不能接受他们的性取向。为什么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却被最在意的人,给了最绝望的打击。这群人,有家难回,成了白日的孤魂野鬼。
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孤独?性取向?抑郁?原生家庭?
也许都有吧。但我总感觉,如果不管他是否是Gay,都能被家庭、周遭以及这个社会温柔以待,也许他依然能继续做美食,继续在每个视频最后,提醒每个人,好好吃饭。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即在认清生活真相后,能够依然热爱它。”这句话,送给正在经历生活摧残的你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