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拐卖妇女“发家致富”的村庄,震惊公安部的“苏北人口批发市场”!


这个靠拐卖妇女“发家致富”的村庄,曾有着中国最大的“妇女批发市场”。这是中国最大的拐卖妇女案,地点是江苏泗阳县来安乡姜集村。
从1990年开始,到1999年公安部成立专案组才被摧毁,全村100余户人家,除了一户开商店的和一户教师,家家都有家庭成员参与拐卖妇女,涉案犯罪嫌疑人多达210名,涉及被拐卖妇女560人,“生意”最好的时候,有人一天就卖掉了6名妇女。
姜集村是名副其实的穷乡僻壤,不少大龄男青年找不上对象。80年代末,开始有人贩子瞄准了泗阳县这个大市场。
为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人贩子韩绪伦找到村里一个叫郑洪先(也有媒体写成郑红先)的男子,让他帮助藏匿和转送被拐妇女,一个妇女给50元“劳务费”,他的大儿子郑明月也帮着接送被拐妇女。
大儿子由此看到了“勤劳致富”的“机遇”,从这个人贩子手里收买妇女转手倒卖,后来发展到单干,他的弟弟郑明亮、郑明光也相继加入。

郑氏三兄弟分工明确:老大从贵州劳务市场拐骗妇女,老三从云南劳务市场拐骗妇女,老二主要充当跑腿。
他们以做服装、香烟生意或以招工、找保姆为名,以优厚待遇为诱饵,连蒙带骗带绑架,将云、贵、川等地的妇女骗至姜集村,然后以3000-6000元的价格向周边地区批发,贩卖妇女买入地涉及江苏 、安徽、山东、湖南、新疆等地。
在郑氏家族的带动下,全村100余户人家,除了一户开商店的和一户教师,家家户户都有家庭成员参与到这个财源滚滚的“产业”当中,他们一些人的妻子也参与其中。
他们有明确的分工,有一整套联络暗号,还有一张庞大的销售网,以家人、亲戚、邻居、朋友关系为纽带,一环扣一环,不易败露,犯罪手段之狡诈和残忍,令人触目惊心。
到1995年,姜集村已发展到云南、贵州的人贩子慕名主动“送货上门”,沭阳 、淮阴、盱眙、宿豫等县的二道贩子、三道贩子主动来到姜集村买妇女回去“销售”,堪称“苏北人口批发市场”。
郑家大儿子郑明月作为居中组织调度的指挥者,当之无愧的“苏北人口批发市场”的“总经理”,1994年2月27日曾创下一天卖掉6名妇女的纪录。
560名被他们拐卖的妇女,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最大的也才22岁,其中有女大学生。
光是郑氏三兄弟郑明月、郑明光、郑明亮,就分别拐卖了104人、7人、56人。
泗阳县本地的少女们也没能逃过他们的魔爪,当时的一则新闻提到,郑氏家族曾将泗阳县等地的50名少女诱骗至海南,殴打、威逼她们长期从事卖淫活动,致使多名少女染上性病。

姜集村拐卖妇女之猖獗,最终震惊公安部。1999年7月8日,公安部召开江苏、贵州、云南三省公安厅、宿迁市、泗阳县公安局协调会,把专案列为“99全国打拐第一案”,专案代号“708”,这起中国最大的拐卖妇女案才被侦破。
2000年9月22日,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郑明月、郑明亮等6名主犯死刑,其他12名案犯分别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
值得深思的是,一些参与拐卖妇女的村民被抓之后,觉得自己替人买媳妇是“成人之美”。
《中国妇女报》记者问郑明亮,知不知道被他贩卖的妇女遭受到了许多二道、三道人贩子及买主的侮辱、凌辱、强暴时,郑明亮摇头说不知道。
“沉默了一阵,郑明亮用他那眼角阴森的余光扫射了记者一眼,继续说道,如果是我的女儿被人拐卖,遭人强暴,我会很伤心”。
“批发市场”,本是商品走量交易的所在;“人口批发市场”,这在全国实属罕见,把人当作商品去批量交易,最终廉价买卖......
泗阳县公安局“708”打拐专案组历时两年三个月,侦破拐卖妇女案件222起,解救被拐妇女420名。
这是22年前的案子,法律帮在找“丰县案”素材的时候搜到的。巧合的是这在当年也是现象级的罕见,也是发生在苏北地区。
20多年后的今天,“丰县铁链女”事件,同样引起了现象级的社会舆论,不吃惊,但大为震撼。
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中国互联网民的进步,是这些正义的能量在推动案件的进展;可悲的是一起重大案件处理完,治标不治本,总是擅长在官方通报中反思,现实的改善总是道阻且长。
贩卖和收买妇女儿童,本质上都是对人的奴役,是对人权、尊严和自由的严重践踏。
生而为人,任何人都应享有不被奴役的权利,这是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基本。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妇女儿童的权益保障还是如此薄弱。
买家是人贩子拐卖妇女儿童的“核心动力” ,是买家“资助、鼓励”了人贩子铤而走险,买家与“悬赏绑架”别人儿女没有多大区别。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甚至是“量身定制”,法律对于买家过于宽容也是一种“包庇”行为。
相对于通过宣传教育,慢慢地改变人们对买卖妇女儿童行为的认知而言,更有效率的改善方式是通过法律调整,纠正价值偏差。
社会和法律对“人贩子”和“买家”应该保持一样的处理态度,否则就是对人权的践踏。什么时候社会和法律对“买家”和人贩子的态度是买卖同罪,那打击拐卖就从源头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法律虽然不是万能的,一起案件背后的“解救之路”也可以道阻且长,但法律在该站出来的时候,也应该让大家看到明确的态度,和行则将至的决心与改变。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妇女报、普法达人张三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