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城市里90后的小伙伴来说
你们的兄弟姐妹一定很少吧?
因为以前国家并不像
如今开放了二胎、三胎
那时候:少生、优生
成为了计划生育重点提倡
因此独生子女,可以说是个庞大的群体
怎么才能少生、优生呢?
这里当然要说到一个重点问题
那就是:避孕
现在我们知道健康的避孕方式有几种
但在以前,最盛行的
却是给多生的女人
带上节育环或拉去结扎
节育环
它虽然能有效避孕
但对女性身体伤害却是极大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的显示
全世界佩戴节育环的女性
有2/3都在中国
它是一种二战之后兴起的避孕方式
本质上却来源于对女性的歧视
而节育环究竟长什么样呢
在20年北京,就有这么一位女艺术家
把300个节育环变成艺术品
大胆的展现在了世人眼前
引起了网上不小轰动
也勾起了许多人回忆自己或长辈上环的经历
《女人系列·节育环》
这些造型各异的金色物件,就是节育环
艺术家会先从全国各地
把它们一一收集起来,再按照实物比例
用铜、PVC、硅胶等材料进行一比一还原
以最真实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这些环在深蓝背景的衬托下
散发着耀眼的光
就像我们佩戴的精美首饰挂饰
殊不知,它们背后
隐藏着多少女人伤痛的血泪史...
这位以艺术方式展现节育环的人
就是:周雯静
她1989年出生于湖南
201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学士学位
后第三年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便去法国深造
于2017年毕业法国南特美术学院
艺术专业硕士学位
现工作生活在北京、巴黎
周雯静用节育环为艺术创作对象
也与她母亲一段经历有关,她回忆
在2011年,她陪着母亲
去医院取下佩戴20多年的节育环
母亲在手术过后,不仅出现了大出血
还引发了很多并发症,患上子宫癌
这使他们家庭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从那时起,她就关注到了节育环
并查询了很多关于节育环的历史背景
做过社会调查研究
在2014年,完成了最初的创作
但她却对那时的效果不满意
最终,又选择以视觉为优的顺序
进行重新创作
在重新创作时
她把之前制作的节育环嵌入陶瓷中
再烧制成一个印记
这更强调了节育环嵌入的剧烈疼痛觉
让人不寒而战...
而除了节育环
手术刀,女人体、避孕药
都是周雯静创作的内容
她从视觉的角度出发,向大家讲述着
身为女人,自己所理解的女性、身体与疼痛
周雯静的最新作品
皮肤,污染,疾病,净化,免疫
胶原蛋白,b超凝胶,种子,污渍,生物颜料
疼痛感
周雯静回忆,在法国留学期间
让她影响最深刻的
并不是那里的艺术馆,而是医学历史博物馆
当她看到馆内展示的手术器材
以最精致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时,触动很大:
“它们看上去很美,却是暴力、疼痛的”
《红色系列Nº1》 纸本水彩
于是,她将手术刀按原比例绘制
还把比例尺像数据一样标在作品旁边
并用红色墨色晕染出一种刺痛的感觉
当她将手术刀和节育环放在一起时
给人的冲击感更强烈了
周雯静把这些使用红色的作品
取名为《红色系列》,而在这系列作品中
她认为最重要的作品,是这些孕妇雕塑
她用12个实心石膏
创作出的女性身体,在去掉四肢后
代表她们身份、地位的象征部位都没有了
只留下最明显的特征:
胸部和腹部
将这些雕塑放入红色墨水中
当石膏吸水后染出了鲜红
给人呈现一种疾病在躯体上蔓延的视觉效果
周雯静说,其实红色隐喻的意义很多
在这里她想表现的是:血液
流血,可以说是女性身体最频繁的一种经历了
《红色系列Nº5》 影像动画
周雯静现在虽然是个艺术家
但她表示,自己家里却没有一个是搞艺术的
很多是医生或者是做医学方面研究的人
也正因为这样
她经常会和他们谈起一些医学和艺术的话题
《孕》胶贴
而医学和艺术如何结合呢?
周雯静就想创作一个词叫:“临床艺术”
就是用目视的方式
揭示医学和艺术的交汇点,引起大家的反思
比如这个叫《避孕药》的作品
《避孕药》 综合材料
它的主题是21天短效避孕药
内容物是雌激素和孕激素
药理基础就是
把女性的生育能力当成一种病来治疗
这作品《增生》
画的是乳腺增生的X光照片
创作这作品让周雯静最感兴趣的点
就是关于医学的目视:
病人到医院来寻求治疗,却变成一种景观
周雯静把这系列作品取名为《以疾病为名》
她说,很多人一生可能留下来的重要图像
并不是他的个人照片,而可能是疾病留下的痛苦...
把各种疾病、病变通过艺术的手法描绘出来
不觉引人无限思考和关注
她表示:“其实人不是因为生病所以死亡
而是正因为他们会死亡,所以才有了疾病
这是我觉得医学和艺术很重要的跨界点
我在这两种目光之间来回穿梭”
直到现在,周雯静还是会继续进行
着她对艺术与医学的实验尝试
最后,我相信看完她的作品
大家对于节育环、女人体、疼痛
也有着不一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