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不努力,你的孩子以后就会变成司马南的粉丝?


“你若不努力,你的孩子以后就会变成司马南的粉丝。”显然,这是一种粗劣的手法。他们中很多人还在耿耿于怀。
这些人或许始终没有弄明白,为何中国企业如此之多,偏偏联想能引起这么大的舆论?他们想不明白或者说不愿意明白,所以就把这一切归结于司马南们。

司马南
越来越感受到到:如何看待或者说评价司马南,已经不是个人看法,而是社会现象。
“你若不努力,你的孩子以后就会变成司马南的粉丝。”这话如今在一些群体中开始流传出来。个人想说孩子成为司马南的粉丝应该不是件坏事,或许不比关心饭圈、娱乐网红要差吧。
在个人看来,这或许折射出的是一种庸俗的精英观。这种庸俗的价值观,本质是利用混淆是非的概念,以粗劣手法来对待不同意见者,更反映出的是一种傲慢和无知。
一、庸俗精英观下的傲慢和无知
“你若不努力,你的孩子以后就会变成司马南的粉丝。”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傲慢和无知。
在一个90后眼里,这是一种粗劣的手法。
首先关注某人并不代表是某人的粉丝。就比如个人关注了近二千人,但个人并不是这二千人中任何一人的粉丝。
因为早就过了追星的年纪。关注,纯粹只是因为兴趣和需要。
这句话,对于个人来讲显然是存在着逻辑漏洞的。更让人不太爽的是:隐藏的无知。
直接打破面具,放开说吧。这些人中,有不少人眼中的榜样是柳某人,一直对司马南谈论联想耿耿于怀。
但在一个90后眼中,柳某人并不是好的榜样。马云、任正非、马化腾等知名企业家或许是不少90后眼中的榜样。但个人也没有多大信心会认为这些知名企业家在我们90后眼中到底有多大认可度。
因为90后,显然是与之前的一代人是不同的。我们的思想观念更开放,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更多元。至于00后则更不用说。
成功商人并不比司马南高贵。成功商人也并不一定比司南有钱或有地位。
成功商人不一定比司马南更有影响或者说对社会贡献更大。

联想为何取得成功?
企业的成功不能归结于一个人身上。联想并不是一个人的企业,创造的成就并不是柳某人一人之功劳。
它首先是建立在国家和社会资源的扶持基础之上的。有这么多的宝贵资源的支持和扶持,联想能走到今天并不让人吃惊或者感到特别荣耀。
是的,这是个人最真实的看法。或许存在着争议。也愿意接受不同意见的批判。
但这种真实的声音,也希望那些不同看法者可以多少思考。
在我眼中,阿里巴巴、华为、腾讯、新浪、美团、美的、字节跳动,哪个不比联想更出色,取得成功的难度要相对更大。
提及这些,只是个人觉得,那句话折射出的一种金钱至上观念下的无知。
这些人或许始终没有弄明白,为何中国企业如此之多,偏偏联想能引起这么大的舆论?
因为他们想不明白或者说不愿意明白,所以就把这一切归结于司马南们。但这何其荒唐?不过反映出的是一种傲慢和无知。
二、一个90后眼中的司马南们

90后
90后有90后们典型的特征。大概归结起来:我们生活条件普遍相对70后、80后们要稍加优越。因此,我们这代人对物质的追求没有那么渴望、对企业家也并不过度崇拜!
作为90后,我们也面临着成家立业的困境。但我们总体权威意识相对淡薄、对社会价值与文化更包容、对人生追求和价值更多元。
作为90后,对于过去的文革等等,不仅了解少,了解兴趣也不大。相信这也是我们这代人普遍的特征。
对于过去的是非,并不特别感兴趣。我们显然更追求社会的公正、公平。(印象中王小东教授大谈文革运动,实则让个人不太喜欢)
更具体一点,就是我们希望社会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司马南作为平台认可的有资质的自媒体,作为社会评论人,作为中国公民,有权利引用联想的公开数据,就社会现象进行发声,这既是工作内容,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社会也需要社会评论人、观察员、调研员等工作岗位。

作为一个杂文爱好者。个人支持司马南。但并不是他的粉丝。个人的榜样是王小波、是路遥。《沉默的大多数》《平凡的世界》至今让人印象深刻。
也从未觉得社会应该追求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因为就现实来讲,如果仅财富和地位来称量人生,那么绝大多数都难谈幸福和满意的。
我眼中的司马南们,并不高贵,也不低下,但值得尊重。这群人归根结底都是社评人、媒体人。
而且,司马南们在很多领域、很多行业能够贴近真实生活、贴近普遍群众所思所想,这点就值得支持。
我们的社会并不完美。
正如社会需要新闻媒体,同样,在新时代,我们同样也需要优质的自媒体。他们也承担着为民发声的作用。
三、司马南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作为社评人的一员。司马南引起的争议远远大过于其他同行。这是应当是基本事实。
个人浅见,主要可以简洁归结为三点:拥有的关注人数多、热衷对社会乱象进行点评(尤其是对联想事件的质疑)、贴近百姓的演讲风格。
是的,让我们不要太敏感,让我们多一点理性吧。
翻开司马南的系列视频,可以发现一个基本事实。司马南并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只评论联想。事实上,点评了很多敏感话题。只不过,联想舆论潮,他确实是导火索。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个人认为联想舆论潮无可避免。这并不是司马南的问题。没有司马南,还会有李马南。
请联想“粉丝”们不要回避敏感问题。普通人对联想的不满,并不是突然间所形成的。

它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简单来概括最主要就三点:柳某人与滴滴事件相关、联想还涉及金融帝国体系等等,其取得的成就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高期待、与美国走得太近,很多事情在美国一再制裁下,就显得更为突出。
这三点,恰恰是联想粉丝们最不愿意正面回应的。因为不仅敏感,更因为这是基本事实。没有办法抹去。
另外,个人对联想既无好感,也没有恶感 ;既不会崇拜它,也不会诋毁它。
因为自始至终,在一个90后眼中,联想只是一个幸运儿,并不是它的能力有多突出,它的成就有多大。至少相比同行,相比众多互联网企业,其拥有如此优厚的条件,长期以民族企业自居,却并没有什么令民族值得自豪的地方。
更不要说和苹果、微软、阿里、腾讯、华为这些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就是谈到其创造的就业和税收,也很难让人对其特别尊重。
当然,这是个人看法。或许有许多偏颇之处。
见微知著。把联想舆论归结于司马南们,无疑是本末倒置。
因联想事件,而对司马南产生意见或看法,而认为联想事件中支持司马南的普通百姓们是无知或受其蒙混,无疑反映出偏执和无知。
不仅高估了司马南的作用,更低估了普遍百姓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现实一点吧。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换个身份活着,很多人并不见得比普通人更出色。
这是有事实依据。曾经著名的外国社会性实验,就很好佐证了这一点。
这一社会实验并不复杂,就是要求一个女博士不得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要在贫民窟中生活一个月。但结果众所周知,在没有利用真实身份的前提下,在没有办法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她在这一个月内并没有改变命运,甚或并没有比普通人表现更出色。
提及这点。只是想说明,我们既不能低估自己,也不能高估自己。
联想的成功,首先并不在于自身如何特别优秀,更多的是取决于社会和国家的支持。请不要忽视这一点!
因此,“如果你不努力,你将成为司马南的粉丝”这类话语可以休矣。除了表现某人的粗劣手法和无知傲慢外,还能得到什么?

或许得到的只是别人的无语一笑。而我今天发表的微头条下面的众多留言显然就是有趣佐证之一。
最后,要说:
司马南并不高贵,也不低下,且为社会积极发声;
联想同样并不高贵,也不低下,且也应该学习司马南,多为社会发声,多做一点实事,不要总以几万就业岗位就得意洋洋,更不要为了追求蝇头小利,就忘记了企业还有社会责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