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们原谅你了,今后我们就是你的父母。”
2002年6月5日,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
打工青年袁豪,因失手杀死好友,当庭给好友父母下跪。
好友父母得知其悲惨身世后,强忍失子之痛,
不仅原谅了他,还将他认作儿子。
独子被杀,父母为何违背常理,将凶手认作儿子?
袁豪和好友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这出悲剧?
几人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催泪故事?
图 当庭下跪
懂事的孩子
王平、李玉良是安徽凤阳石家村的一对贫苦夫妇。
两人结婚多年之后,生下儿子李满意。
李满意人如其名,不仅勤劳刻苦,而且学习成绩优异,
一直是父母心中的骄傲。
2001年,19岁的李满意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顺利被大学录取。
图 大学录取通知书
王平夫妇高兴不已,可是家里实在贫穷,
只能多方借款,为儿子筹措学费,
李满意不忍增加父母的负担,
毅然放弃在学业上深造,决定前往上海打工挣钱。
家中贫困,可是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何况李满意还是家中独子,成绩也十分优异。
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学业呢?
王平夫妇苦劝儿子,想要让他继续上学。
图 李玉良
李满意心意已决,不顾父母反对,只身来到上海,找了一份酒店服务员的工作,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准备参加第二年的自学考试。
因为聪明伶俐、踏实肯干,李满意很快便受到老板的赏识。
拿到人生中第一份工资后,李满意给父母寄去300元。
图 打钱
收到儿子的心意,夫妇俩十分欣慰,
儿子因为贫困没有继续学习,藏在他们心里的愧疚之感也越来越深,
思来想去之后,夫妻俩决定找回儿子,让他重回校园,
抢先一步的噩耗
然而王平夫妇还没动身,噩耗却抢先一步传来,
2001年6月23日,他们接到上海医院打来的电话,
李满意骑自行车时,因避让汽车,撞在电线杆上,伤势严重,
图 翻倒的自行车
需要缴纳1万元,医院才能进行治疗。
听闻儿子出了车祸,二人惊慌失措,
急忙在当地信用社贷款3千元,乘坐火车匆匆赶到上海。
图 列车
看着昏迷不醒的儿子,两人拉着他的手哭泣不止,
“别惊动他,他脑部有血块,但没有生命危险,放心吧。”
听闻医生的话,夫妇俩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静静地守候在儿子的病床前。
1个小时后,还在昏迷中的李满意突然呕吐不止,
双手使劲挠着前胸,瞬间将身体抓出许多鲜红的手印。
夫妇俩急忙叫来医生,
“这是抽筋,属于正常现象。”
医生交代几句之后便转身离开。
看着儿子难受的样子,
王平和李玉良随即追上医生,恳求他立即为儿子进行手术。
图 手术室
医生表示,没有交齐1万元的手术费,就无法进行治疗。
两人手里只有3千元,剩下的钱根本无法交齐,
悲剧很快发生,半小时后,李满意脸色发紫,强睁双眼,
扫视一眼老泪纵横的父母,便永远闭上了眼睛。
白发人送黑发人,夫妇俩痛不欲生。
王平扑在儿子慢慢冷却的身体上,如鲠在喉,却怎么也哭不出来。
丈夫李玉良嚎啕着,拍打王平的后背说:“孩子他妈,你哭吧,快哭出声吧!”
图 哭泣的母亲
夫妇俩感觉天塌地陷,抱头痛哭许久,
恢复理智之后,二人开始为儿子整理遗体,
很快他们发现一个问题,儿子除了头部肿胀,根本没有伤痕。
活泼好动的儿子,怎么会突遭横祸?
医院的诊断证明显示,儿子李满意是右额硬膜外血肿。
仅仅撞在电线杆上,便因此丧命,夫妇俩难以相信。
硬膜外血肿
相同的说法
为了弄清楚事情真相,二人专门来到儿子上班的酒店,
李满意的同事李家香告诉他们,
2001年6月22日,晚上11点多,李满意回到宿舍,倒头便睡。
20分钟后,李满意头痛不止,不断呻吟,却不愿就医。
据李满意说,伤口是他骑自行车时,撞到电线杆上造成的,没多大问题。
可是当天深夜,他就开始出现昏迷、呕吐的现象。
意识到事态严重,同事立即将他送往附近的医院。
虽然同事的说法与医院一致,但悲痛的王平夫妇,仍旧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他们宁愿相信,儿子的突然离世另有隐情。
另有隐情
2001年6月25日,夫妇俩来到儿子生前宿舍,给他收拾遗物,
巧遇李满意的另一个同事——袁豪。
此时,袁豪并不知道李满意已经故去,来宿舍正是为寻找他。
图 宿舍
“小同志,你认识李满意吗?”王平夫妇随口问道。
袁豪憨厚一笑回答道:“认识,我们是不打不相识。”
“你打他哪个地方了?”王平夫妇紧张起来,立即追问。
“我打他头了。”
图 王平夫妇抱着儿子遗像
结合儿子的伤情,王平夫妇怀疑,儿子的死,也许和袁豪有关联。
通过袁豪的陈述,王平夫妇得知,
儿子去世前一天,他和袁豪因为工作中的一点小事,起了争执。
图 酒店工作
两个年轻人血气方刚,争吵得非常激烈,被值班经理及时制止。
下班后,两人相约在一个建筑工地,进行较量。
打斗中,李满意捡起一块石头,向袁豪砸来,
而袁豪不仅巧妙地避开攻击,还用手中的木棍,砸中李满意的头颅。
图 木棍
受伤的李满意瘫坐在地上,袁豪随即停止攻击。
因为没有乘人之危,非常仗义。
李满意对袁豪坦然一笑,挠挠头说:
“你这人不坏,竟然没有下死手,如果看得起我,咱们结为兄弟”
李满意的话让袁豪非常吃惊,他被这个人的肚量折服。
于是便认大两岁的李满意为大哥,并约定以后的日子肝胆相照。
图 握手言和
兄弟情谊
袁豪无意间的话,揭开李满意真正的死因。
王平夫妇意识到,儿子至死都没有说明真相,很可能是为了维护兄弟义气。
可正是这个所谓的“兄弟”,让儿子丧命。
夫妇俩气愤之下向当地公安局报案。
图 报案
根据被害人生前所说,如果袁豪否认,公安机关将无法给他定罪。
而如果袁豪承认,他可能会被判处10年以上的刑期。
这也意味着,他人生中最宝贵的10年,都将在牢狱中度过。
图 监狱
得知李满意的死讯,袁豪没有回避,坚持承认是自己将其打伤,
并且如实供述作案地、作案工具和作案时间
“做人起码承担责任这一点,总要做得到。”
审讯过程中,袁豪这样说道。
在他看来,只有坚持承认事实,接受惩罚,
才可以弥补结拜大哥和他父母受到的伤害,
才可以让自己,减少些负罪感。
根据袁豪的供述,公安机关找到目击者,
证实事发时间和地点,确有两名年轻人发生打斗。
图 接受审讯
同时,李满意的尸体鉴定报告,也同袁豪的口供吻合。
2001年8月3日,袁豪正式被公安机关逮捕。
减轻痛苦的方式
掌握袁豪的罪行后,处于丧子悲痛中的王平夫妇,要求严惩凶手判处袁豪死刑。
法官表示,在处理刑事判决之前,应先审理案件民事赔偿部分。
图 法院
夫妇俩遂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要求袁豪赔偿10万元。
当时年仅17岁的袁豪,外出务工才1年,
根本无法负担如此巨额的赔偿。
不过他没有推卸责任,在狱中写了一封信给上海的表哥。
希望表哥能替自己,向死者父母进行补偿。
“帮我还一点,就减少我精神上的一点痛苦。”
收到信件后,袁豪的表哥表嫂以及表姐,到监狱探视,四人痛哭流涕。
图 看望表弟
“人家爸爸妈妈少了一个儿子,你知道不知道,人家妈妈哭得多伤心啊?”
袁豪将头埋得更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充满悔意。
最终,表哥表示愿意替表弟进行赔偿。
但作为上海最底层的打工者,表哥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块,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图 底层打工者
只能竭尽所能,拿出多年积蓄6千元。
一方要求10万元赔偿,一方只有6千元的赔偿能力。
王平夫妇是否能接受呢?
2002年4月5日,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审理了该起案件的民事诉讼,
考虑到袁豪的实际经济情况和自首的情节,王平夫妇最终接受了调解。
图 签署谅解协议
另外,李满意的尸检报告显示,他因重度颅脑外伤,致呼吸系统衰竭而死,
而医院却一直以“右额硬膜外血肿”进行简单的治疗,
存在漏诊、误诊嫌疑,
为挽回声誉,医院主动赔偿王平夫妇13万元。
图 清点赔偿款
认凶当子
2002年6月5日,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公开进行第二次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袁豪讲述了自己的身世,
17岁的他,来自河南方城县赵河镇农村。
图 赵河镇
袁豪还未出生时,父亲便因车祸去世;
3个月时,母亲抛下他重新组建家庭。
他被姑姑和奶奶抚养长大,生活十分贫苦。
不仅无法接受教育,就连基本的吃穿也无法保证,只能够依靠捡垃圾勉强度日。
图 捡垃圾的孩子
外出工作后,袁豪除了留下必要的生活费外,
大部分工资都会寄给奶奶和姑姑,以此报答她们的养育之恩。
袁豪的身世,与李玉良4岁丧父、5岁母亲改嫁的悲惨经历惊人相似。
王平夫妇的态度开始转变:
一开始,他们十分痛恨这个夺走儿子生命的凶手;
图 庭审现场
听了袁豪的遭遇之后,他们渐渐产生怜悯与惋惜。
“人死不能复生,毕竟我们儿子已经死了,判他10年、8年,也把他一辈子青春糟蹋了。”
王平夫妇当庭表示:“我们向法院提出减轻处罚。”
听到这里,站在被告席的袁豪,猛地转身,
“扑通”一声,面向王平夫妇跪倒,连磕两个响头。
“是我打伤了李满意,我愿意接受政府对我的惩罚。”
看着这个身世凄惨的孩子,跪倒在面前,
王平夫妇泣不成声,心中的仇恨顿时瓦解。
他们走上前去,拉起袁豪,“孩子,满意死了,我们不想追究你太重。”
“你从小没有父母,在别人屋檐下长大不容易,因为这一点我们原谅你。”
图 孤苦的孩子
面对王平夫妇的原谅,袁豪百感交集,
希望得到宽恕的同时,作为孤儿的自己,可以代替结拜大哥,尽到赡养义务。
“如果二老不嫌弃,我愿意替李满意尽孝,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服侍你们到老。”
袁豪的话,让王平夫妇触动的同时,也感受到安慰。
他们不仅原谅了袁豪,还答应收他做养子。
图 王平夫妇
独特的团聚方式
杀子之仇面前,王平夫妇的宽宏大量,让在场所有人深深折服。
另一方面,由于死者家属的谅解,袁豪的刑罚被适当减轻。
最终,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袁豪有期徒刑4年。
图 宣读判决结果
接受判决后,袁豪不像之前那么忧郁,反而感受到一阵舒坦。
服刑期间,他学会烹饪,拿到职业技术证书。
袁豪希望,以后能靠这门手艺赚钱照顾养父母。
与此同时,王平夫妇也一直同袁豪保持着书信来往,并且每年都会到监狱看望他。
图 狱中学习
对于袁豪答应给他们养老的事,王平夫妇从不强求。
他们只希望,袁豪能够过得幸福快乐。
2005年春节前夕,服刑3年7个月的袁豪,因为表现良好,即将提前释放。
50多岁的王平夫妇,从安徽赶到上海,
天刚亮,他们便在监狱门外,等侯袁豪出狱。
图 监狱门外
不多时,袁豪的表姐也前来迎接表弟出狱。
见到养父母,袁豪热泪纵横,再次重申,一定会遵守诺言,好好孝顺二老。
可有一件事让袁豪犯了难:
是与表姐回老家,看望奶奶呢?
还是与专程赶来的养父母回安徽呢?
图 王平与“儿子”袁豪
最终,袁豪还是决定,跟随养父母去安徽。
几人乘坐几小时火车后,又转乘开往村里的汽车。
然而离家越近,三人之间话却越来越少,神情也严肃起来。
因为他们要去看望,埋在山中的李满意。
图 乡中汽车
“我和爸爸妈妈来看你了,你听见了吗?”
“这几年我一直在想你,今天终于和你见面了,我会用行动兑现自己的诺言。”
在长满荒草的坟墓前,袁豪向大哥李满意,表露自己的誓言和决心。
图 芳草萋萋
他将承担起责任,完成作为儿子的全部孝道。
如今,事情已经过去将近20年,善良的王平夫妇与诚实的袁豪,早已淡出大众视线。
过程不必深究,祝福这独特的一家三口,过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