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辽源有着这样一个“神秘家族”,一家8口人几乎从不出门,门窗更是时时紧闭,煞是神秘。
原本还有邻居以为这家人是性格孤僻,所以没当回事。
可是一次偶然间,某位邻居在路过的时候出于好奇瞥了一眼,结果就这一眼,却让他大惊失色。
只见他脸色煞白、身躯颤抖地说道,
“那里面有怪物!有一群肢体极不协调、面色苍白的老年人,还有一个四脚行走、披头散发的‘异形’……”
常年封闭的屋子里究竟有着什么,以至于邻居瞥一眼都会胆战心惊?“都市怪谈”的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屋子里的“怪物”
在吉林辽源的一个老旧小区里,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传说,那就是某户人家中养着很多“怪物”。
因为怕见光,所以这户人家从不出门,只是时常在午夜时分传来一些渗人的动静。
话虽这么说,可很多人其实都不相信,只当是一个用来吓唬小孩的“都市怪谈”。
可是也没想到,没过多久就邻居亲自验证了这件事情。
当时,一位小伙下班后朝家走,结果走到楼下的时候,意外发现1楼的窗户竟然开了个缝。
小伙平日里从没看到这户人家出来,就连窗户平时都是封得死死的,因此心中极为好奇。
一番犹豫后,最终还是没能按耐住自己的探索欲,悄悄地靠近窗户,往里面瞥了一眼。
可就是这一眼,差点吓得他魂飞魄散。
只见屋里的灯光非常昏暗,家具摆放的也有些凌乱,天然便是一幅恐怖片的氛围。
而里边的住户更是令人胆寒,只见几位老人僵硬地坐在床边,神色略显呆滞。
一旁的角落里更是能够看到,有一个模糊不清的“怪物”四脚行走,宛如“异形”一般逐渐朝自己靠近……
心脏砰砰直跳的小伙,出于恐惧直接窜上了楼。
回到家里的他,惊魂未定之余,并将这件事情发到了业主群里,希望找大家出来帮他壮壮胆。
没想到这却勾起了其他业主们的兴趣,于是此后有不少住户都陆陆续续来到了那户人家的窗外。
只不过那些人大多只是朝里看了两眼,便被吓得落荒而逃。
有人说自己看到了骷髅,有人说自己看到了异形,说法不一而足,但确确实实是将这户人家的热度给顶了上去。
记者了解到这件事后,当即便进入到了这个小区,想要进行一些采访。
出于礼貌,他们并没有直接登门,反而是找到了其他住户,先行询问了一下那户人家的情况。
可是令记者们感到诧异的是,据邻居们所说,那户人家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住在这个小区里了。
可是这户人家平日里门窗紧闭,几乎没人出门,所以邻居们能够给媒体提供的信息也相当有限。
怀揣着好奇和不解,记者敲响了那户人家的大门,没过多久,门便应声而开。
可是前来探寻的记者不禁纷纷一怔,愣在了门前——因为屋子里的情况,和邻居们视为怪谈的那些说法,一模一样!
“怪物”背后的真相
由于这一家人的情况比较特殊,看起来只有一名40多岁的妇女比较正常,所以记者在收敛情绪后,很快便看向她,与她打起了招呼,
“您好,我们是记者,想要采访一下您家的情况,您看可以吗?”
那位中年妇女听到这次会有些疑惑,不过犹豫了一下后,她看了一眼家人们,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而通过这位中年妇女的描述,记者也终于了解到了,这个小区中所盛传的“怪谈”背后的真相。
原来,在这个50平米的屋子里,竟然住着一家8口人,更关键的是这一家8口人几乎都遭受着病痛的折磨。
也正是他们身上的怪病,让他们看起来面目可怖,平日里甚至不敢出门。
先说家中年纪最大的母亲杨继珍,虽然行动上比较正常,可是眼神却颇为呆滞,而且嘴唇还有明显的外翻情况。
再说家中的大姐原桂芝,由于身体骨骼发生病变,她甚至无法直立行走,只能蹲在地上,一步一步朝前面挪。
这也是为什么在外人看来她是在“四脚行走”。
更可怕的是大姐的病情仍旧在不断恶化中,随着年龄增长,大姐的行动能力变得越来越差。
家中的三姐与大姐相比,看起来颇为正常,可实际上双腿同样日趋僵硬,甚至没有办法独立蹲下来。
而且三姐的双臂实际上也已经脱臼了,难以完成那些在正常人看来很简单的行动。
之前有一次他还被困在了外面的公共厕所中,如果不是家中四妹出去寻她,我们还难以解围。
最后要说的就是袁家的小儿子,已经38岁的原宝军了。
他的病情也是家中最严重的一个,作为一名将近40岁的成年男性,他的体重却还不到60斤。
浑身肌肉都已经陷入到了萎缩之中,甚至身上很多地方,真的就是“皮包骨头”。
这也是为什么外面的那些邻居会误会他是“骷髅人”了。
根据原宝军所说,别说是别人了,就连他自己看到自己这副样子都会觉得害怕。
除此之外他的舌头上还有很多的“刀口”,实际上这都是他的病情所导致的。
在过去这20多年里,他每天都要吃很多药,可最终全然无效果。
眼看着旁人成家立业,他却只能困守在家里,他的心逐渐变得枯寂,面容也苍老得很。
这家有5个兄弟姐妹,除了上面三人病情比较严重之外,剩下两个人看着要好一些。
之前记者看到的40多岁的中年妇女,就是家中的四姐原桂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二哥原宝德,也比较正常。
所有这两个人共同肩负起了家中的重任,对家人的照顾细致入微。
只不过由于家庭负担太大,一家人只能靠低保和微薄的工资过活,所以比较辛苦。
不过就是这样的日子,他们一家人硬是坚持了几十年,属实让人敬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家人也想过去看病,治好身上的问题,只可惜始终都没能成功。
甚至就连原家的第三代人,也都受到了这种怪病的侵袭,原家人可以说几乎都要绝望了,好在这一次记者的采访给他们带来了转机。
医生与疾病
其实,如果再不寻求改变,那么这一家人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了。
因为家中唯二比较正常的“四姐原桂敏”,也有了疾病发作的迹象。
她的左手渐渐地不能举过头顶,随着时间过去,这种情况变得愈发严重。
原桂敏知道自己也即将走上兄弟姐妹的道路,这让她格外的压抑。
因为家庭的重担本就难以承担,如果连她也挡下了,局面恐怕会难以想象。
好在当记者将原家人的情况公布出去后,很多好心人表示愿意主动无偿为他们提供帮助。
一位健康研究所的医生以为是脊柱炎、类风湿或者小儿麻痹之类病症,可是亲自上门去看后他发现,真实的情况与他的猜想大相径庭。
而经过方所长的初步判断,疾病的根源应当在于老母亲杨继珍。
在经过医生问询过后,杨继珍也骤然间回想起了儿时的往事。
当时她曾经生过一场大病,后来病虽然治好了,但是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
她原本是没当回事,可再次回想起来才懊恼不已,她终于明白困扰家人的疾病是从哪里来的了。
而原家三代人的患病,也证明了这种疾病是在全球都比较罕见的家族遗传病。
找到眉目之后,没过多久,国内神经学领域专家何志毅教授也揭开了这种疾病的“真实面目”。
根据何教授所说,这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的家族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
得了这种疾病的人,肌肉会逐渐坏死。最终逐步变成原家人的那个样子。
而令人感到扼腕叹息的是,由于这种疾病极为罕见,所以目前世界上根本没有治愈的办法。
要想阻隔疾病的传播,恐怕就只能让原家人放弃生育。
面对这一点,原家人倒是看得很开,他们漫长的一生几乎都是在疾病的折磨中度过的。
也正因如此,他们深知带着这种疾病活在世界上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所以他们也不想再生孩子,让孩子来继承这种不幸了。
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坚强乐观地活下去,与那不可治愈的疾病展开最后的斗争。
原家人的勇敢,也收获了人们的敬佩,何教授把患病的基因数据分析,希望能够攻克这道难关。
而其他邻居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原家人也非常关怀,甚至在社会上还专门有人给原家人组织捐款。
这些举动,也让原家人在前行的过程中更有力量。
改变与坚持
虽然疾病仍旧没能治愈,但是原家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针对原家人的情况,政府进行了特事特办,对他们一家进行了妥善的安排。
比如说这个家的母亲每个月有2000元的退休金,病情比较严重的大姐、小弟、大外甥和二外甥,每个月能够拿到1268元的城市特困补助。
其余家中病情比较轻微的,家人同样也能拿到一些社会救助补助资金以及临时救助资金等等。
除此之外,每年当地政府还会给他们家送出一定的城市温暖基金,平均一年有4000元左右,这些都有效地保障了原家人的生活。
其次,相关部门给原家人重新装修的房子,让他们的生活待遇有了明显改善。
在2020年,康宁社区协调住建部门和辖区包保单位,给这家人的房子进行了重新装修。
虽然从空间上来看还是一个五六十平米的老楼房,可是居住的幸福程度却截然不同。
泛黄泛黑的墙面被重新刷白,供暖能力比较差的暖气片被换成了地热管,以前时常盘踞在家中角落的蟑螂都被赶了出去。
可以说新屋子非常宽敞与明亮,而同样宽敞明亮的,还有原家人的心境,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了。
最后,社会各界的好心人始终没有忘记对他们家庭的帮助。
社会各界人士对于这家人的帮助,可以说是真真切切做到了,不图任何回报,他们时常给这家人送一些生活物品。
每次都是敲完门后就离开,只把东西和祝福的信件留在门口。
如此一来,原家人也不必有心理负担,这种体贴入微的关怀属实令人心暖,这些事情背后的温情也属实令人动容。
虽然饱受疾病的摧残,但是原家人的精神还是积极向上的。
二哥原宝德,20多年的时间里,他给予了家人最亲切的陪伴,为了保护家人,他甚至从不长时间离家。
几十年来最久的一次都没超过24小时,更关键是他不仅将残障至亲照顾得很好,还将这份阳光乐观交给了自己的孩子。
他的儿子在学校可以说是品学兼优,极受老师认可、同学推崇,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实际上,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很多人都饱受疾病的侵扰,有的病还好些,只要花些钱就能治好。
可是有些病却很麻烦,有时候即使是花尽家财,最终也只能无力的等待死亡。
可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当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病魔斗争,向命运反抗,绝不能“随波逐流”,自己先放弃自己。
因为只要不放弃,那么就还有希望。
另外,我们还应该感谢国家,感谢政府,现在我国的医疗体系已经相当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也非常完善,也正因如此很多人能看得起病,不会因为贫穷而连一些小病都治不了。
而这需要我们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共同努力,共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