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一方落难,一方弃之,更别说一方久卧病榻。
而在江西南昌,有这样一位老妇人,精心照料着卧床不能自理的病人。
可是这位病人和她的关系不仅不是夫妻,连血缘关系都没有,而二人却相伴41载,当被嘲笑自找麻烦时,她却说:多了个亲人。
这个故事里的老妇人,是如今已经75岁高龄的杨莲,照顾病人这件事,她做了41年。
除了自己生病不能下床的日子里,杨莲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是一样。
身材瘦小的她早早起床,端一大盆水,走到病床旁,试试温度合适之后,用温水为病床上的老人简单擦洗。
接着,杨莲又动作熟练地搓揉、敲击,为床上老人的双腿按摩。
按摩是个力气活儿,已是高龄的杨莲按一会儿,再歇一下继续按。
因为长年卧床的病人双腿不能动,如果不按摩,血脉不畅容易形成血栓。
身世坎坷遇意外 艰难生活众人助
躺在床上的人叫熊木秀,今年也是76岁高龄了。
熊木秀身世坎坷,自小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离开,他没有亲人照顾,就吃百家饭长大。
熊木秀很小就到了本地的砖瓦厂上班,1974年8月,他在砖瓦厂工作时遭遇了严重工伤。
当时,正在工作的熊木秀,不慎被坍塌的土方砸中,造成腰椎粉碎性骨折。
几经抢救,性命虽然保住了,但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再也无法站立。
熊木秀努力进行康复训练,但是由于腰椎损伤十分严重,后背也加了钢板。
再加上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自出事之后,熊木秀再也没有站起来过。
卧床不起的熊木秀的生活日常都需要有人照顾,他的同事常常会去看望他,陪他谈心、鼓励他坚强生活。
同时,因为是工伤,砖瓦厂的领导对熊木秀的伤情也很重视。
不仅多次去看望他,还决定专门派人轮流照顾他。
然而,这样轮流照顾还是有很多不便。
因为来照顾熊木秀的同事只是偶尔来一天,对熊木秀的生活作息和习惯不熟悉,照顾起来手忙脚乱,而熊木秀也要每天适应不同的人的照顾方式。
只是,想要找个长期固定照顾他的人实在不容易,不仅做事要细致用心,还要有坚韧的毅力能坚持。
就这样,熊木秀在同事轮流照顾下度过了七年。
善心夫妻不怕苦 自掏腰包认亲人
直到1981年,杨莲和丈夫来到砖瓦厂工作。
他们夫妻二人都是不怕苦又细致的性格,于是,砖瓦厂的厂领导便将照顾熊木秀的工作全权委托给了他们。
领导额外给了夫妻两人一些补贴,作为这份工作的酬劳。
当时杨莲夫妇俩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他们在砖瓦厂工作的工资并不高。
有人说他们贪图砖瓦厂给熊木秀每个月的补贴,可实际情况是,那些钱远远不够。
杨莲夫妻不仅要分出精力,更要从本来就紧巴巴的生活费里再支出一部分,用于照顾熊木秀。
就这样,杨莲夫妇一边工作照顾自己家里,一边还要照顾熊木秀。
杨莲后来回忆起那段岁月说,那时她每天早早起来,做好早饭后就去熊木秀那里照顾他,给他房间开窗通风、换洗床单。
随后,杨莲再和丈夫、孩子们一起吃早饭,送完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
下班后,杨莲也是第一时间先去看熊木秀,询问他的情况。
做好晚饭,杨莲先照顾熊木秀吃饭,再照顾家里的几个孩子。
砖瓦厂工作辛苦,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还要照顾熊木秀,这让杨莲夫妇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
瘫痪在床的熊木秀看着杨莲夫妇为他操劳,很是懊恼。
他觉得自己这样是拖累了别人,甚至曾说“不如死了算了”。
杨莲夫妻俩就安慰他,当初既然在事故中幸存下来,那就是命不该绝,就要好好活着。
杨莲夫妇这样出钱又出力地照顾熊木秀,在外人看来相当 “费力不讨好”。
甚至还有人开玩笑,说他们花钱找“麻烦”。
但是杨莲夫妇并不这么想,日子久了,熊木秀就如同自己的亲人一般。
他们经常和别人说:“就当多个亲人嘛,他(熊木秀)以前没有亲人,但是现在有了啊。”
独守承诺数十载 不是亲人胜亲人
这样的生活又过了10年,事情又出现了波折。
杨莲的爱人在1991年的时候去世,年仅44岁。
善良的他在临终时都不忘嘱托杨莲,让她之后要继续好好照顾熊木秀。
于是杨莲顶着丧夫之痛,又继续坚持着当初的承诺,照顾卧病在床的熊木秀。
在照顾熊木秀的过程中,杨莲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很多帮助和关怀。
1997年,砖瓦厂拆迁,杨莲与熊木秀面临无处可去的情况。
当地政府经过一番安排后,让杨莲与熊木秀到南昌麻丘镇的敬老院生活。
在养老院,为了方便照顾熊木秀,杨莲就住在他隔壁。
每天从早上5点起床,到晚上8点回自己的房间,杨莲坚持着每天为熊木秀倒水、洗脸、打饭、做按摩,几十年如一日,将熊木秀照顾得妥妥贴贴。
到了夏天,熊木秀爱出汗,才80多斤的杨莲还要给130多斤的熊木秀翻身擦拭,很是辛苦。
近40年的朝夕相处,杨莲像照顾亲人一样照顾着熊木秀,而且对他的喜好也了解得一清二楚。
打饭的时候,杨莲总会给熊木秀多盛一点。
碰到食堂做了熊木秀喜欢的菜,杨莲一定会帮他打好。
闲暇时,两人一起看电视,杨莲也会调到熊木秀喜欢的频道,边看边聊电视节目。
另一方面,对于杨莲的付出,熊木秀也铭记在心。
熊木秀说:“没有她的照顾,可能我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就是我的亲人,也是我唯一的亲人。”
熊木秀常常念叨,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自己洗脸、吃饭......
他还努力自己翻身,大小便也尽量自己处理,只需要杨莲最后帮他简单处理一下。
杨莲要是心情不好,熊木秀也会开导她,让她不要多想。
杨莲的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和熊木秀待在一起。
照顾熊木秀也早已是杨莲心目中的头等大事,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杨莲都不会离开。
有一次,杨莲外出走亲戚,让住在隔壁的老人给熊木秀端饭。
但是下午她就早早回到敬老院:“我人在外面,心却在这里,我真的不放心。”
每年春节,她也是和熊木秀一起在养老院度过。
甚至因为不放心别人照顾熊木秀,杨莲连自己女儿生孩子,都没去照顾。
因此在杨莲心里,对自己的儿女和外孙始终有一份愧疚。
不过让杨莲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通情达理,支持着她:“孩子们平常一有时间,就会买一些牛奶、水果来看我们。孩子们都把他当亲人一样看待,他也把我孩子当自家孩子。”
另外,为了鼓励熊木秀积极面对生活,让他觉得自己也是可以做一些事的。
杨莲和敬老院沟通,请熊木秀帮忙管理敬老院40多位老人的餐饮账目。
另外,社会捐赠给敬老院的物资也由他来草拟分配方案。
有事做的熊木秀很感激,也决心要认真负责好。
他说:“只要我在这里一天,我就会把这些老人在这里吃饭的账管理好,我要对这些老人负责。”
而杨莲时常幽默地叫熊木秀为“熊会计”。
她还很自豪地向别人介绍熊木秀认真记录的账本:“他写字很好看的,他没读过什么书,这些字都是他自己抄会的”。
2019年11月,杨莲被评为南昌市高新区麻丘镇“三风”榜样人物荣誉。
她很高兴地对来采访她的记者说:“我感觉很高兴、很值得啊!这是对我的肯定。”
古稀老人相守望 四十余载展大爱
近两年,两人都年事已高,特别是杨莲身体不是很好。
这几年,杨莲大大小小的手术做了几次,但是即使生病住院,她也牵挂着熊木秀,生怕别人照顾不好他。
而在养老院的熊木秀也如亲人一般牵挂着杨莲,他一天一个电话,叫杨莲在医院照顾好自己,不要担心。
两个人如亲人般相伴着生活着,杨莲表示自己会一直照顾熊木秀,直到自己干不动为止。
在2022年,两位老人生活都在敬老院安享晚年。
在全面升级改造后,这里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设施都得到极大提升。
目前,敬老院有阅览室、画画室、棋牌室等功能室让老人们娱乐放松,还有舞蹈房,可以让身体硬朗的老人在里面跳广场舞。
在照顾熊木秀之余,杨莲也会和其他老人一样在敬老院里散散步,和其他老人唠嗑、打牌之类。
各种志愿者和爱心组织来敬老院探访,都会来专门探望杨莲和熊木秀,关心他们的身体情况。
很多志愿者对杨莲坚持四十余年照顾非亲非故的熊木秀的行动十分敬佩,纷纷表示要学习杨莲老人的精神,把爱心事业坚持做下去。
疫情期间,南昌市多位领导到敬老院慰问,关心老人们疫情期间的生活和饮食。
领导们还特别关心两位老人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是否充足,让他们在敬老院安心养老。
从杨莲夫妇开始照顾熊木秀,到如今已经过去了41年。
从一开始夫妻二人共同照顾,到后来的独自一人顽强坚持,杨莲信守承诺如亲人般照顾熊木秀,用一颗仁善之心,让世人感受到了一份来自普通人的朴实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