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贼大!陕西小伙跑到伊拉克当雇佣兵,人生发生180度转弯


有人出国留学,有人出国经商,有人出国刷盘子,为“挣大钱”白晓保选择到伊拉克当“雇佣兵”。

2012年一个年轻、穷得叮当响的年轻小伙在北京大街上闲逛,一家中介门前贴的招聘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伊拉克高薪招聘保安,伊拉克的保安俗称雇佣兵。
小伙夜晚回到住所辗转难眠考虑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中介公司报了名,中介笑嘻嘻地告诉他:伊拉克虽然辛苦、有挑战,但熬过几年等于你在北京干20年!

这个执意跑到伊拉克当雇佣兵的小伙名叫白晓保,25岁,这是大部分大学生刚参加工作的年龄。
培训完后中介塞给了白晓保一张400万的保单。后来白晓保采访时透露,那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命还能值这么多钱,里面竟是苦涩。受益人一栏,白晓保写上了母亲的名字。
命悬一线的雇佣兵生涯
在伊拉克机场下飞机时,能清晰地听到啪啪的枪击声,迎接他们的是个黑人司机,用蹩脚的英语说:你们很快就会习惯这里。
白晓保和十二个东亚人分配到了一起,伊拉克这方面似乎很“人性”:为减少了战友间的摩擦,会把相同肤色、相近地域的人分配到一起。当然,条件不允许时,也会随意拼凑出一个组队。
“天气很干燥、植物很少”这是伊拉克对白晓保最直接的印象。白晓保和另外几个东亚雇佣兵笔直地站在营地前,不时有载着枪支、弹药的车辆进出营地,附近时不时传来阵阵枪炮声。这是白晓保的第一份工作——看门。

战友告诉白晓保雇佣兵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在伊拉克政府眼里,高大威猛、身体强壮的欧美大兵是首选,地位最高、待遇最好;次之是苏丹、埃及、巴基斯坦等周围邻近国家的雇佣兵,文化、生活习惯相近算是半个邻居;俄罗斯和欧洲落后小国的雇佣兵是第三等;其余国家的雇佣兵只能排在末位,一开始只允许做些“无足轻重”的工作。
白晓保不管那些,在他看来当雇佣兵也是一份工作,和水管工、装卸工没有本质区别,然而“看门”工作简单、安全,但工资低。三个月后,一心想赚到更多钱的白晓保申请带枪,意味着他将会执行一些危险任务,对应的是工资翻了三倍。

很快到来的一次任务,让白晓保深深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多年以后他仍然记忆犹新。
营地接到一个任务,是护送一个大腹便便的银行家,确切地说是护送装满车厢的黄金。队长抽调了执行此次护送任务的人员,白晓保也在其中。
白晓保从军火库领到了武器,这是他在伊拉克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么多的装备:一把AKM冲锋枪;6个弹匣、每个30发子弹;一把MK23手枪,4个12发的弹匣;还有无线电、3把军刀,包括简单的急救护品。
天色灰蒙蒙的,几辆皮卡车快速驶出营地,向伊拉克国际机场疾驰。当卡车行驶到一片区域时,司机略显紧张,因为进入了袭击多发区。果然,领头的皮卡附近突然被一枚炸弹击中,一声巨响后卡车被掀翻在地,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味道。

一百多个蓬头垢面的非政府武装人员从戈壁一侧的伏击点露出脑袋,子弹“嗖嗖”地在空中乱窜,打在皮卡车上啪啪作响。
其余皮卡车立即掉转车头返回了营地,银行家冲着领队发了一顿牢骚,随后又默不作声,因为突袭早已是“家常便饭”!
尽管没有完成任务,但白晓保沉着、冷静的表现,令银行家印象深刻。白晓保很快由末等兵提拔为专门负责营地重要人物安保工作的雇佣兵,危险系数直线飙升。

一天晚上,白晓保坐在防空坑外抽烟休息,伴随着一声枪响,巨大的冲击力朝他袭来,接着被掀翻在地。子弹顶在了白晓保胸膛上,像一把烧红的刀子戳进他的骨头里,疼痛难忍!周围漆黑一片,几个战友对着周围一顿扫射,另一个战友爬向白晓保把他拽到了掩体背后。
白晓保穿了防弹衣,这才躲过一劫。白晓保说:从穿上防弹衣就没有脱下过,身上的淘汰后再更换另一件防弹衣。

与死神近距离接触发生在一次护送任务中。白晓保和数个雇佣兵乘车前往目的地,超过一半的路程风平浪静,就在大家期待任务顺利完成时,汽车前方突然多了几十个雇佣兵。“啪”的一声,子弹从司机脖子穿过,留下了一个血洞,鲜血迸溅到了白晓保的脸上。正当白晓保抓方向盘时,失控的皮卡把白晓保甩到4米开外。
白晓保几乎要晕厥过去,石子、沙子和火热的子弹壳拼命地往他嘴里灌。白晓保的耳朵嗡嗡响,隐隐约约听到有子弹扫射。白晓保被战友拖到了车子另一侧,这才保住了性命。
白晓保回忆时无不感慨:司机被击毙后,幸亏反应得快,一只手抢方向盘,一只手开车门,车门打开的瞬间被甩了出去,不然可能被皮卡压死。

战争容不下感情
战争是残酷的、是没有感情的,伊拉克的战场上暴露了太多的“人性之恶”。白晓保曾亲眼见过十岁的孩子熟练地操作全自动挡AK扫射,也曾见到4个“娃娃兵”全身绑着炸弹冲入逊尼三角区巴库巴市警局,偌大建筑物瞬间夷为平地。一场激战后战友和白晓保躲在隐蔽处休息,战友向白晓保要烟抽,白晓保低头找烟的十几秒里,一颗子弹击中战友的脑袋,萎缩在墙角断了呼吸。

3年时间与白晓保搭档的12个人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他一人。按照伊拉克规定,人牺牲后不允许火化,但白晓保他们坚持把战友们遗体火化,架上木材、泼上汽油,引燃。因为战争,白晓保一次次送走战友。白晓保的一个战友家里有老婆和两个孩子,夜深人静时经常翻出照片一边看,一边默默流泪,他死于一次武装分子袭击中。

当雇佣兵只为挣钱
白晓保从不掩饰他当雇佣兵就是为了多挣钱的目的,因为这让他吸引了一部分粉丝,这一切与他的经历有关。
白晓保1987年出生在陕西咸阳的一个普通家庭,甚至略有寒酸。为改变家庭状况,父母在白晓保刚上初中时来到西安谋生,母亲摆地摊卖点袜子、内衣,父亲修自行车,日子过得拮据。
白晓保从小不是读书的料,好动、爱惹事,仗着身材高大,竟把高年级的同学打得连连后退。每次打架后免不了父亲的一顿打,但没过几天白晓保就把挨打的事儿抛到脑后。初二那年,白晓保与老师发生矛盾,学校将其劝退,从此就在社会流荡。

有人说“穷是万恶之源”,暂且不说这句话正确与否,穷让生活变得举步维艰却是不争的事实,白晓保很快就有切身体会。
白晓保辍学后干过工地,学过理发,当过网管,频繁换工作让他身无分文。不幸的是,受白晓保影响,他的弟弟也和社会人混在一起,这一次斗殴中把3人砍成重伤,被判了6年。冬天探监时,白晓保看到弟弟给别人洗衣服,双手肿得像戴了棉手套,深深地刺痛了白晓保的心。
等家里砸锅卖铁把弟弟伤害3人的赔偿款凑齐后,奶奶也去世了,亲戚怕借钱个个躲着走。葬礼上,父亲买了个几百块钱的骨灰盒,亲戚说没有必要,几十块钱的就行!这句话刺激了白晓保,当场和亲戚大吵了一架,却被父亲扇了一个耳光。

白晓保彻底清醒了,他下定决心要挣好多、好多的钱。
成了“北漂”后,没学历、没技术的白晓保只能做些工资少的体力活,除去房租、吃喝后,折腾两年竟没攒下一点钱。白晓保开始到处寻找挣钱的门路,直至遇到伊拉克招聘雇佣兵。
3年的雇佣兵生涯结束后,白晓保回到北京,给父母买了大房子,也成立了自己的安防公司。而那段雇佣兵经历将是他一辈子的记忆,更重要的是,白晓保为摆脱贫困而勇于突破的勇气!
原创:博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