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东北姑娘捡聋哑弃婴,为养子离婚卖房,成才后生母来夺子


我们常常说道,养育之恩大于天,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为养活一个路边捡到“聋哑”弃婴,不惜离婚卖房。
她为弃婴起名叫“秋捡”,22年来细心抚养,秋捡也不负所望,在养母的教导下,人生逐渐迈入正轨,成为一名舞蹈冠军。
就在此时,生母突然出现,想要认回儿子。
那么秋捡在养母和生母之间,会如何抉择呢?
天生聋哑的他又是如何成为一名舞蹈冠军的?

1995年的某天,在黑龙江一家医院的产房内,一个男婴平安降生,可是这个孩子有些特别,正常来说婴儿刚出生后都会大声啼哭,但他却异常安静,无论护士如何拍打,都没有什么反应。
经检查才得知,孩子先天聋哑。
男婴的母亲在拿到这份检查报告后,心中很不是滋味,她抱怨老天不公,自己已经和丈夫离婚了。
为了生下这个孩子,她顶住了多方压力,而如今却又告诉她自己的儿子有残疾,今后看病又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钱。
于是她的心中突然某生了一个想法。
1995年9月10日,她抱着婴儿,来到了人口密集的客运站,呆呆地坐在等候的座椅上。
忽然间,她起身放下了怀中的婴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没错,她狠心抛弃了自己的儿子。
客运站内,有一名叫赵丹的女子,她和丈夫一同在这所客运站中上班,二人结婚后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一家三口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是在彼此的陪伴之下还是非常幸福的。
那日上午,她照常走进客运站,准备同丈夫出车。
可刚进站内,她便听到了十分嘈杂的声音,寻着声音,她来到了人群之中。

这时,有人说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啊!这么小啊。”
又有人说道:“肯定是被遗弃的!天气这么冷了,这得多狠的心啊!”
赵丹推开人群走到孩子身边,轻轻地抱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张纸条飘落在地上。
纸条上写道:“宝宝天生聋哑,实在无力医治,希望能有好心人可怜,送往福利院或者收养他。”
在孩子的衣服边上,还留下了一张医院的诊断书。
宝宝原本还在哭闹,但是在赵丹的怀中渐渐安静了下来,疲惫地睡着了。
看到这些的赵丹,心中五味杂粮,哈尔滨的天气已逐渐转凉,让这么小的孩子呆在冷风之中,她实在不忍心。
于是,她将孩子抱回了家。

就这样,这个原本平静幸福的家庭,在这个“聋哑婴儿”的加入后,开始了细微的变化。
这件事很快便传到了她公婆的耳中,他们急忙赶到赵丹夫妻的家中,婆婆说道:“丹丹,这孩子来路不明,还是个聋哑婴儿,你干嘛要带回家里啊,赶送回去吧!”
赵丹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说道:“妈,您看这个孩子多可怜啊,如果我不带他回来,他可能就活不下去了啊。”
婆婆听到赵丹的话,就算再怎么不情愿,也无可奈何不能再说什么。
但是她的婆婆和老公的心中,始终不赞同留下这个孩子。
在此期间,赵丹还为孩子起了名字,叫做“史秋捡”,意思也很简单,秋天捡来的孩子。
丈夫因此也感觉到了赵丹收养孩子的决心,虽然表面上不说,但心中逐渐产生了隔阂。
随后的日子里,夫妻二人时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

1997年的一天,她的丈夫愤怒地对她说:“你知道想要养大这个聋哑儿,得花费多少积蓄吗?如果你还不把他送走,我们就离婚吧!”
面对丈夫的不理解,赵丹十分难过,但是如果让她放弃这个孩子,她做不到。
赵丹说道:“我既然捡他回来,就会对他负责到底,我们离婚吧。”
就这样,他们二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离婚后,赵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虽然很难,但她从未放弃过。
看着小秋捡一天天的长大,越来越懂事,赵丹的心中也更加心疼他。
为了可以给秋捡治病,她将自己和母亲所有值钱的首饰都变卖换钱,还四处向亲朋好友借钱,赵丹带着秋捡去过很多城市求医,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北京有一个,在这方面很有威望的医生,便连夜带着秋捡前往北京寻医,经过各项检查,结果出来,赵丹心如死灰。
因为医生告诉她,秋捡的听力受损严重,是几乎没有恢复的可能性的。
如果要做人工耳蜗的话,至少需要30多万。

这么多年来为了给秋捡治病,她已经欠了许多外债,哪还有这个经济条件呢?
无可奈何之下,她只能先回到家中。
赵丹没有时间伤心,为了可以还债,再攒下治病的钱,她和母亲在附近开了一家包子铺,每日凌晨天不亮便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到晚上很晚才能回家。
生活虽然辛苦,但是每当回到家中,看到小秋捡为自己表演舞蹈,便会格外的开心,一天的疲惫会随之烟消云散。
有一天,赵丹突然发现,小秋捡听不见声音,但是居然可以跟随上音乐的节奏起舞,虽然不明白是何原因,但是她知道,秋捡在舞蹈方面非常的有天赋。
后来,赵丹的弟弟为她们家购置了一台收音机。
然而每次收音机在播放的时候,秋捡都会将收音机摆放到地上,随后跟着舞动起来。
这下赵丹明白了,原来秋捡是靠声音产生的地面震动来感知音乐。

她十分欣喜,为了可以让秋捡的天赋得到发展,她决定,要给儿子报一个舞蹈班,学习跳舞。
紧接着她便带着秋捡找到了一个培训班,可她没想到,当培训班的老师听到秋捡是聋哑人时,立马便拒绝了此事,因为她们认为,一名聋哑人根本无法跳舞。
而赵丹并没有轻言放弃,第二天,她再次带着儿子来到另一家培训班,这次她隐瞒了儿子的实际情况,直接一次性交了半年的学费。
交完费之后,赵丹的口袋里便只剩下10块钱,小秋捡看到后很是自责,用自己的方式向妈妈表达道:“妈妈,钱都给我交学费了,那我们生活怎么办呢?”
赵丹看着懂事的儿子,说道:“有妈妈和姥姥在,秋捡不用担心,这个学费妈妈必须交!”
然而事实证明,秋捡没有让她失望。
在舞蹈课上,他的理解能力非常强,也展现出了很高的舞蹈天赋。
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学习便会很慢,他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一个普普通通的动作,别人练3遍学会,他就会练上十几遍,甚至更多。

几节课下来,老师也发现了秋捡十分认真,于是便在下课后同赵丹夸奖了秋捡。
赵丹这才将儿子先天聋哑的情况告诉了老师。
老师非常惊讶,她不敢相信,一个聋哑孩子居然可以这么优秀。
很快,培训学校的校长得知此事,破例准许秋捡除了正常周六上课,周日也可以过来。
渐渐地,秋捡的舞跳得愈发得好。
2008年,哈尔滨举办了国际冰雪节第三届“华侨杯”国际标准杯比赛,在老师的推荐下,秋捡报上了名。
没想到的是,初次比赛,他就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C组和D组的冠军,随后秋捡还先后参加了《舞出我人生》、《非常6加1》、《中国梦想秀》等等节目,凭借他优美的舞姿,感染了许多人。

2009年,秋捡被中国残联艺术团相中,对他发出了邀请。
而这并非秋捡心之所向,他给母亲说,自己不想练千手观音,只想继续学习拉丁舞。
赵丹听到儿子的想法后,没有多说什么,她带着儿子回到老家,二话没说便将房子卖掉了。
随后,她拿着卖房子得到的15万元,带秋捡到北京求学。
在那里,秋捡一年的学费便至少需要3万元。
为供儿子上学,赵丹开始在北京做起小买卖。
秋捡毕业后,回到了哈尔滨,也成为了当地残联艺术团中才能数一数二的成员。
就在这一家人的生活逐渐走向正轨之时,秋捡的亲生父母突然出现了。
原来,作为秋捡的养母,赵丹始终都想要帮助儿子找到亲生父母。
所以她曾在参加《向幸福出发》的节目上,讲述了当年见到秋捡的过程,还展示了当初的字条。

机缘巧合之前,秋捡的亲生母亲得知此事,所以便找了过来。
秋捡对于生母想要相认原本是拒绝的,但是赵丹对他说:“孩子,他们毕竟是生下你的人,就算你不想相认,最起码也要见见他们呀!”
随后,秋捡听从了母亲赵丹的话。
生母对于当初抛弃他做出了解释,当年自己和丈夫离婚后生下了秋捡,生活窘迫导致自己无力抚养,所以想着把他放在城里,希望能有一户好人家收养。
而在遗弃秋捡后,生母又再次和秋捡的生父复婚,婚后,他们再次生下了一个儿子。
如今,她不奢望秋捡可以认她,只希望今后可以同普通亲戚一样,有所走动。
但是,生而不养,随意遗弃这件事,始终是无法被原谅的,但愿秋捡的亲生父母可以真心忏悔,尽力用余生来补偿。
故事最后,不得不说,赵丹是一位非常善良和伟大的母亲,20多年来,她无私奉献和付出,让众人都为之感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