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意思是,“先做到对自家的老人尊重孝顺,才可能去尊重和孝顺别人家的老人”,也就是说,替别人尽孝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事。
但如果有一个人,他做到了替战友尽孝25年,那么你认为这份情有多重?
1997年9月28日下午,葫芦岛海军某试验船大队附近一片海域,有一位男子不小心落水了,他不会游泳,不熟悉水性,挣扎了很久也上不来,还被海浪越推越远。
刘继强刚到葫芦岛海军某试验船大队工作,他在经过这片海域时,恰巧听到了男子的呼救声,他迅速将目光转向海面,确认了一眼后,他果断下海,朝落水男子游去。
那时刘继强还是个19岁的年轻小伙,胸中有热情,他用尽全力将落水男子往岸边推,此时刘继强的战友也拿着救援工具赶到了,他们在岸边焦急地等待两人进入救援范围。
可当时风太大了,浪花一个接一个,根本不给刘继强喘气的机会,几番折腾下来,刘继强已经筋疲力尽,根本靠不了岸。
这时岸边的战友迅速做好准备,下水救他们两人。
然而等战友游到他们身边,两人早已被更大的海浪冲走了,10分钟后传来噩耗:刘继强与落水男子双双溺亡。
刘继强可是家中唯一一个儿子,他去世后,父母的依靠没了,但这时,好战友廖良开挺身而出,将刘继强的父母当做自己的父母,孝顺他们25年,现如今二老也早已将廖良开当成亲儿子。
一、刘继强与廖良开的战友情
刘继强出生在吉林桦甸,家中有三个姐姐,他是父母唯一的儿子,那时他的梦想很简单:穿上军装,成为一名士兵。
1996年10月,刘继强的梦想实现了,他被分配到青岛海军的一个训练基地当兵,这一年,他只有18岁。
在训练基地里,刘继强结识了战友廖良开,廖良开老家在重庆开县,他性格更为开朗,这一年,他已经22岁了。
也许是年长的原因,廖良开对刘继强颇为关照,将刘继强当亲弟弟一样看待,参加完新兵训练后,两人已经结下了友情。
1997年,两人又一同被分配到了葫芦岛海军某试验船大队,刘继强的工作是当舰艇上的操舵兵,廖良开的工作是文书。
自参加工作以来,两人的交流少了,但廖良开每次去送材料时,都会经过刘继强的工作区域,这时他会主动去找刘继强,和他打声招呼,或者闲聊几句。
两人的战友情依然像之前一样牢固。
后来两人还相互打气,说要一起考军校。
但1997年9月28日下午,不幸的事发生了。
这一天,正准备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刘继强,在路过附近的一片海域时,忽然听到了一位男子的呼救声,这声音是从海面传来的,刘继强迅速将目光转向海面,一眼就看到了落水男子。
这一年,刘继强19岁,他胸中有热情,二话不说就下水救人,他顶着风浪,努力地朝男子身边游去,还时不时安慰落水男子,让他不要慌张,等待救援。
不一会儿,刘继强就游到了男子身边,准备将他往岸边推,但当时风浪太大了,刘继强每推一下都感到很费力,眼看着这几十米的距离,刘继强却怎么也到不了。
这时刘继强的战友也拿着救援工具赶来了,他们做好一切准备,等刘继强和男子进入救援范围,他们就施救。
可他们眼睁睁看着刘继强和男子被海浪越冲越远。
此时战友们立马下水救人,可是当他们游到刘继强和男子身边时,两人早已被海浪冲到了更远的地方。
10分钟后传来噩耗:刘继强和落水男子双双溺亡了。
这一不幸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廖良开耳中,他立马放下手中的稿件来到现场,但事已成定局,他也只能用泪水送别刘继强。
刘继强去世后的第2天,他的父母刘银智和梁桂茹夫妇赶来了,看着儿子的遗体,夫妻俩泪如雨下。
到了第3天,单位给夫妻俩发了一笔抚恤金,还组织战友们捐款,廖良开作为捐款者中的一员,他将自己辛苦攒下的200元全部捐出。
第4天时,刘继强的后事已经全部料理完了,夫妻俩准备离开,这时廖良开主动站出来了,他说要亲自送叔叔阿姨去车站,临别前,他安慰夫妻俩,“今后要开心地活着”。
二、替战友尽孝25年
刘继强父母走后,廖良开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可是好战友的父母,战友情有多深,廖良开内心就有多在乎这对无助的老人”,这时,廖良开早已萌生了一个想法:替战友尽孝。
自那以后,廖良开以书信的方式与刘继强父母联系,那时刘继强父母还不知道廖良开是谁,因此廖良开只能慢慢与他们拉近关系,在前面的几封信中,廖良开只是说一些安慰的话。
渐渐的,刘继强父母明白了廖良开的一片用心,在回信时会告诉廖良开,“他们会在廖良开的叮嘱下,认真照顾身体,活好每一天”。
后来廖良开终于抛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趁着刘继强母亲过生日,寄过去了一张贺卡,上面是一些祝福语,不过在落款时,廖良开写着,“妈妈,生日快乐”。
刘继强的母亲看到这张贺卡后,综合廖良开这些日子的回信,立马明白了廖良开的意图,但当时她只以为廖良开是在安慰她,于是拿出了一颗平常心,给廖良开回了一封信,写道,“儿子,妈很好”。
得到这样的回复后,廖良开立马又写了一封信,这次他表明想法,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字,就是想告诉刘继强父母,“他已做好准备照顾二老后半生”。
要说刘继强父母还有三个女儿,也不算太无助,可谁能拒绝这一份浓情厚意呢?更何况说是尽孝,以老两口的实际情况,难道真会麻烦这个儿子吗?
于是老两口给廖良开回了一封信,信中表明,“他们愿意认这个儿子,还说会抽时间去单位看廖良开”。
这封信无疑让廖良开乐开了花,他预备着,等放了假,一定要亲自拜访这对父母,从此像亲生父母一样照顾他们一生。
2001年春节过后,刘继强的父亲迎来了50岁生日,廖良开计划着,生日当天他正好放假,一定要准时参加父亲生日,于是他提前在信中说道,“爸,妈,等着我,我会按时参加生日”。
之前寄过很多封书信,刘继强父母早已得知了儿子与廖良开之间的战友情,他们很想见见廖良开一面,不止是因为廖良开如今认他们做父母,也是因为这是儿子生前的挚交。
生日当天,老两口早早等候在车站门口,想一睹廖良开的风采,可等了很久也没等到,正在老两口焦急之时,三个女孩过来搭话了,“叔叔,阿姨,你们是不是刘银智和梁桂茹”?
原来这是廖良开的同学,她们在吉林上大学,廖良开因临时有事不能赶来,就嘱托她们前来为二老祝生日,不过那份生日蛋糕是廖良开亲自要求买的。
这次生日过后,廖良开计划着尽快与刘继强父母见面,同年国庆节,廖良开终于趁着假期前来吉林,见到了刘继强父母,双方虽从未谋面,可这次相见,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盼星星,盼月亮,老两口终于目睹了这个儿子的风采,廖良开在做事方面与自己的儿子刘继强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而且他更为开朗,他这几年来的书信,一直在治愈刘继强父母的悲伤。
如今见到他本人,刘继强父母更觉得这是心灵上的一种寄托,有了他,就等于自己的儿子从未失去,二老准备了最好的饭菜,还把三个女儿叫来一同吃团圆饭。
从这次生日过后,双方的书信更加密切了。
廖良开经常通过信件,将工作方面的事分享给这对父母,父母则在信中告诉他,“工作重要,身体也很重要,千万不能将身体搞垮”。
这样日复一日的关心和牵挂,双方早已将彼此当成了至亲之人。
2003年,廖良开与自己的另一半赵静结婚了,婚礼上,他们邀请刘银智和梁桂茹夫妇参加,廖良开给刘银智敬了一杯酒,称呼他为爸爸,赵静给梁桂茹端了一杯茶,称呼她为妈妈。
婚后不久,廖良开有了孩子,他让孩子也称刘银智和梁桂茹夫妇为爷爷奶奶,每逢过节,要么他过来拜访这对父母,要么带着老婆孩子一同过来。
每次来,他都会抢着帮刘银智夫妇干活,还要询问二老身体如何,如果听说二老有哪里不舒服,他就立马送他们去医院检查,还说让二老不必为钱担忧。
他明白,如今父母老了,身体渐渐不行了,必定经常会有头疼脑热,他作为儿子,最应该在这方面尽孝,对于刘银智夫妇的身体状况,他一点也不马虎。
2017年春节,廖良开像往年一样,带着老婆孩子前来吉林看望父母,这次他明显感觉到:母亲梁桂茹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
临别时,梁桂茹拿出一个包裹让廖良开带上,里面是她为廖良开的孩子做的衣服和鞋,还有一顶绣着精美图案的帽子,梁桂茹说,“我身体也渐渐不行了,提前为孙子做的这些,你带回去吧”。
这时廖良开已经泪流满面。
半年后,廖良开接到刘银智的电话,“说梁桂茹去世了”,刚听到这个消息,廖良开简直无法接受,他放下电话后仍然待在原地一动不动,六神无主,几分钟后,他终于反应过来了,霎时间大哭起来。
第2日下午4点,廖良开已经带着老婆孩子到达吉林,来到了殡仪馆,他亲手献上了一捧花,然后长跪不起,边哭边喊道,“妈,还没能见你最后一面你就走了,我好伤心”。
现场人的目光都被廖良开的举动吸引了,不知情的人以为这就是梁桂茹的亲儿子,知情的人会认为,这个儿子即便不是亲儿子,又与亲儿子有什么两样?
可以说,廖良开的哭声已经令在场的所有人感动。
最后还是三个姐姐将廖良开扶了起来,安慰道,“弟,别再哭了,咱妈本身就岁数大了,又有病痛,这一天总会来,你还是以自己的身体为重”。
葬礼结束后,廖良开又拿了一捧花献在了梁桂茹坟前,给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份感情,不似母子,胜似母子。
梁桂茹走后,刘银智成了廖良开的牵挂,他知道父亲此时最需要人陪,于是他在吉林待了好多天,亲自做饭给刘银智吃,还睡在刘银智的炕头,陪刘银智彻夜长谈。
几天后,刘银智对他说,“儿子,工作要紧,你还是赶紧回去吧”,廖良开看刘银智的心情已经平复得差不多了,便不舍地离开了。
这以后,廖良开经常会前来吉林看望父亲,他果真像亲儿子一般,为这位老人尽孝,到如今,他已经替战友尽孝25年,往后的日子,他依然会这样做。
2017年,廖良开荣登“中国好人榜”,2018年,廖良开被授予“诚信之星”荣誉称号,2019年9月,廖良开又荣获第7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得知廖良开事迹的人,无不感动到流泪。
这就是廖良开与刘继强之间的战友情,珍贵而又难得,朴实而又感动。
这是真情,也是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