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很多人看来,革命年代战火纷飞,人民饱受苦难为坏,但凡事都有两面,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情感也是最纯粹的。每当家国危难时期,总有人挺身而出,救人民于水火,这其中有男有女,时间长了,难免有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携手并肩,并驾齐驱。他们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甚至可以为了大家,舍弃小家,面临着骨肉分离的局面。
毛主席和贺子珍这对革命伉俪不用多做介绍,他们就是这样,很多人羡慕他们的感情,殊不知,感情背后是艰难困苦,付出了无数的泪水,甚至失去了孩子。多年之后,长女找到,但却未能相认。现如今,老人已经92岁。
01
1929年初,毛主席和朱德率军走下井冈山,决定开辟新的根据地,本身队伍人数有限,路上还有敌人,所以必须要避开风貌,隐蔽行事。当时,毛贺已经成为夫妻,贺子珍也跟随部队行动,随性的还有其他领导的家属。
熟悉毛主席的都知道,每当夜深人静,毛主席总会抽着烟思考问题,但当时白天还要行军,所以留给他休息的时间不多,只有天蒙蒙亮那会。有一次,他在半睡半醒中听到有动静,赶忙让大家分散隐蔽,等危险解除,部分都散了,找了两天,他才追上大部队。
02
对于毛主席来说,1929年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到达赣南后,因为他的主张不同,被排挤出了领导层,这还没完,夏季,他去福建工作,不久又染上了疟疾,遭受了痛苦,据了解,经过20多天的不断治疗才有所好转。后来,他率部攻打龙岩,大女儿随即出生,毛主席为其取名“金花”。
在那时,敌人不断围剿,孩子如果跟着大部队行军非常危险,再者,大部队行军非常艰苦,孩子跟着不一定能受得住,所以要留下,孩子留下,必须有大人照顾,父母都不可能,因为都有工作要做,还有,留下是非常危险的,一旦被敌人发现,很可能丧失姓名。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放在老乡家寄养。年底,毛主席回到了红四军,形势逐渐好转。
03
一转眼3年过去,贺子珍托当地同志准备接回女儿,却被收养人告知孩子没了,听到这个消息,贺子珍几乎崩溃,要知道,第二个孩子夭折了,她对这个孩子充满期待。对于收养人的话,她没有全信,而是私下托人打探,一边革命,一边承受骨肉分离之苦,压力可想而知。
据历史记载,贺子珍先后为毛主席生了6个孩子,除娇娇外,要么没有找到,要么夭折,不管放在谁身上,这样的事情都接受不了。
从苏联被接回国之后,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只能在上海等地修养,在这一期间,她再次托人寻找金花,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了消息,还是在龙岩,名叫杨月花。
04
据了解,杨月花曾被不同的人收养过,直到5岁才安下家,长大后,一直在电影院工作,入了党。她这个人在当地很有名,救过火,抗过洪,负过伤。最初,她也是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知道后,非常惊讶,不敢相信,为了弄清楚怎么回事,她去了上海。但是,当时贺子珍身体不好,两个没有见到,不过,贺子珍的哥哥见了,他觉得和自己的妹妹非常像,当时非常确认。
后来,杨月花跟随相关人员来到了北京,本想见见毛主席的,但当时时局动荡,根本见不到。最终,无功而返。
05
之后,杨月花一直都生活在龙岩地区,膝下有6个孩子,都是普通人。很多人会替她可惜,其实这事从不同的角度能得出不同的看法,第一,她没能和父母相认,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让自己过得好一点的机会;第二,她没有和家人相认,如果相认了,一定能过上好的生活吗?一定是她想要的吗?毕竟在农村生活惯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
在她晚年的时候,有人建议她改回原名,不知是何原因,她拒绝了,或许在她心里,名字只是一个称谓,心里有比什么都强。
现如今,杨月花老人已经92岁,儿孙满堂,非常幸福。
结语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些事情是强求不来的,但有些事情也是改变不了的,是谁的孩子就是谁的孩子,虽然没能相认,但血脉相连,内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