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被抓去当壮丁,一诺千金照顾战友妻儿66年,自己却终生未婚


在中国人的骨子里都刻着一诺千金、重情重义的美好品质,而我们社会上也不乏诸多与情义相关感人肺腑的例子。
古有关羽千里护嫂,今有老兵数十年守诺。
这位老兵来自重庆,他并没有什么极高的官衔,也没有显赫的战功,但是他却用自身的作为让现如今所有听闻过他的事迹的人都生出敬佩之情。
诺言,是这位老兵的信仰。老兵名叫庹长发,因为自己的一个承诺用了整整66年来守护这个诺言。

那么在这位庹长发老兵的身上又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故事能够令无数人敬佩呢?又是什么样的承诺需要这位老兵用66年来守护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离家77年的老兵用自己一辈子的时间守护一个承诺的真实故事。
01 年少时的意外
上个世纪的人们大多活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中,年少时的庹长发也不例外。
从采访当时认识庹长发一家的村民口中可以得知,庹长发的原生家庭条件极其苛刻,在当时的村中庹长发一家甚至是最为困难的一户。

庹长发一家中一共六口人,因为庹长发兄弟几人年少以及母亲带有一点残疾,所以家中所有的经济负担全部压在庹长发的父亲身上。
靠庹长发父亲一个人养活六个人压力实在太大,大多数的时候还是要靠庹长发的姑姑接济庹长发一家才能勉强度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中条件的原因,十几岁年少的庹长发早早地意识到了长子的责任。
父亲外出时庹长发就尽可能地在家帮忙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家中的活忙完后的空余时间懂事的少年庹长发还会外出干农活或者上山捡柴挖野菜。

总之怎么样能减轻家中负担,庹长发就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忙。
那时候的时代上学对于农村孩子都是奢望,虽然没受过学习教育,但是庹长发为人品质却十分正直。他懂得助人为乐和知恩图报的道理,是村中的好孩子代表之一。
日子的转折出现在庹长发14岁那年。
那年14岁的庹长发和村中的小伙伴们相约去后山割草用于喂养家中的牛,那时候的牛就是家中农力的顶梁柱。
本想着为家中的牛收集口粮,但谁都没料到意外发生,正碰上附近的军官抓人补充兵力。

年少的庹长发就不巧被抓走,而谁知这一走就是背井离乡长达七十七年。
军官因战争抓人补充兵力的事村中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但是庹长发所在的村庄更加落后谁也不会想到军官抓人的事会落到这样一个小农村。
然而这种意外就落在了年少的庹长发身上,而这位少年的人生轨迹就因为这样一场意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当时落后的农村出来的庹长发一被抓走就被带上了战场,可老老实实在家务农照顾弟弟妹妹庹长发哪里见过和战场一样残酷的情景。

到处充斥着战场的残忍,14岁的庹长发何其不幸,小小年纪要经历这些。战场上刀剑无眼,一不留神便会丧失性命。
可年少的庹长发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他的贵人,长官易祥。
易祥在军队里看到庹长发这个小伙精神面貌不错,同时干活也勤快为人相处下来也老实,于是易祥便将庹长发留在了身边。
虽然留在了长官易祥的身边比直接面对战争死亡的危害来的小,但是身处战争年代生死从来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自从十几岁被抓进军队训练,之后便跟在长官易祥身边干活后。庹长发不再是刚从农村出来懵懂胆小的少年了。
庹长发多次跟随易祥出入枪林弹雨中,在战争烈火的磨炼中越发减少了对死亡的害怕。
同时易祥也十分重视自己看中的小伙,多次战争下来这个小伙所表现出来的品质都令易祥十分满意。
以至于在庹长发遇到危险时身为长官的易祥数次救出九死一生的庹长发,因此除去长官和士兵的上下级身份以外,易祥更是庹长发的救命恩人。

在战场上一起出生入死有了长达八年作战经历的庹长发和易祥二人早已脱离上下级的关系,他们不仅说战友更是有过过命交情的兄弟。
02 恩人的托付
八年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庹长发和易祥两人原以为战争结束了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可是好景不长,国内开始了战争。
由于立场不同,易祥不得已开始了逃亡之路。但是在此之前易祥已经有了家室,一位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
要是带着家人逃亡显然不现实,但是留下手无寸铁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独自生活易祥又不放心,这时易祥想到了下属兼好兄弟庹长发。
易祥迫不得已将自己的家属交给庹长发,并希望他能替自己照顾好他们。

来不及多说,庹长发向着自己曾经的长官郑重地承诺自己会照顾好嫂子以及长官的儿子,直到易祥回来接回她们。
得到庹长发的承诺,易祥毫不犹豫地将妻儿以及庹长发送往湖南,并交代他们在那里躲避战乱,随后只身一人逃到台湾。
等庹长发4人到了湖南以后,一直坚守易祥长官对自己的嘱托,替易祥照顾他的妻儿,只等着战乱平定后易祥来接嫂子和长官的儿子们一同去台湾。
本来庹长发认为这场战争很快就会平定,长官也能很快将妻儿接走。可谁也没想到长官临走前的托付竟然是双方最后一次见面。

据庹长发回想说他当时和易祥难得空闲时便会在军中聊一些有关义薄云天的英雄事迹,双方二人对这些英雄很是敬佩。
正因为二人有着同样的信仰,所以在面对抉择时易祥会毫不怀疑地将妻儿托付给庹长发,而庹长发也许下了一定会照顾好易祥妻儿的承诺。
造化弄人,易祥离开时庹长发只有25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因为想着长官与自己出生入死的经历,面对易祥留给自己的嘱托庹长发尽心尽力地完成。
可是这个承诺一旦开始履行,庹长发就坚持了整整66年。而这66年的时间将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最终熬成了一个灯油枯尽的老人。

03 一诺千金
面对长官的离去,当庹长发将易祥的妻儿安全送往湖南并且安顿好,庹长发完全可以凭借自己20多岁的好年纪离开,然后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从小就为人正直并且接受炮火洗礼后的庹长发相比于普通人更有一股为他人奉献的精神,而且他将情谊和承诺看得比任何东西都更加重要。
同时庹长发也考虑到了易祥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孩子在这穷困的山村里肯定十分难生存,出于怜悯之心也好,对长官承诺的兑现也罢,庹长发选择了留下来。
留下来后的庹长发主动承担起了这一家弱小的顶梁柱,也当是报答易祥在战场上对庹长发自己的照顾。

物资匮乏的年代生存本来就不容易,加上社会动荡以及三个没有生存力的孤儿寡母,庹长发的压力一下子加大不少。
为了能够养活易祥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庹长发不得已开始到处谋生赚外快。
不过当地能够获得外快的活和散工实在太少了,光靠庹长发一人赚来的钱完全养活四个人还是有很大的压力。
后来严重时还闹了饥荒,但是庹长发宁愿自己吃树皮也不会饿着易祥大哥的妻子和两个儿子。

倔强的庹长发硬是继续扛起身上的重任留了下来照顾母子三人。
在照顾易祥的妻儿三人期间,庹长发也没有放弃联系易祥。当时交通落后科技也不发达,要联系一个人的困难不仅是时间还有金钱,对于吃饭都是问题的庹长发来说联系易祥太难了。
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庹长发终于在50年后等来了一封来自台湾的信。信的内容很简单,但是看到信的人心情却不轻松。

信里面提到易祥在台湾早就组建了一个新家庭,并且在台湾已经安家落户,已经不会再回来了。
此外他还对庹长发这么多年照顾妻儿三人的事表示感谢,希望庹长发能和他的妻子结婚以后就一起相守到老。
庹长发的为人,易祥妻儿三人一直看在眼里,这么多年的付出她们早已将庹长发视作家中的主心骨是一家人。
而易祥的两个儿子自小便跟着庹长发生活,可以说对于亲生父亲易祥来说,庹长发和他们的关系更亲密。

面对庹长发两个侄儿早就把年迈的庹长发当作亲生父亲对待,因此在妻儿三人看到易祥的回信时并没有表示反对。
可是哪怕易祥一家人都没有表示反对,当事人庹长发却觉得不妥。他的理念很清晰大哥的妻子就是嫂子,“朋友妻,不可欺”的观念始终围绕着正直的庹长发。
于是在得到易祥确切的回信后,庹长发也没有表示出要按照易祥的安排走。不过他还是用心照顾着易祥的妻儿三人。这不仅是对易祥救命之恩的回报也是出于对自己当初作出承诺的坚守。
就这样,带着对信念的坚守,庹长发照顾了嫂子66年之久,一直到嫂子离世。在照顾嫂子和侄子期间,庹长发终身未娶。

等到易祥妻子离世后,庹长发反过来思考自己已经替易祥长官照顾妻儿66年了。这66年也不算辜负易祥的嘱托,当年的承诺算是圆满地兑现了。
想到这里,庹长发开始怀念起自己的故乡,想着该是时候回到家乡落叶归根了。
04 落叶归根
因为年少意外被抓走充兵的庹长发已经离乡77年了,当年十几岁的少年现在已经是一位垂暮的老人了。
年纪越大的人,越容易思念故乡。因此庹长发和自己一手带大的两个侄儿表明自己想要回到家乡的想法。
一生都奉献给照顾妻儿三人的庹长发产生了落叶归根的想法,年近70岁的两个侄儿自然想回报这位养了他们一生没有血缘关系的叔叔。

于是为了完成庹长发的心愿,两位上了年纪的侄儿也开始四处奔波寻找庹长发的亲戚。
在多方打探后,终于有了消息,此时的庹长发已经91岁了。他完全就是拼着一口气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当目的地确认后,两个侄儿立刻动身启程将这位胜似亲生父亲的叔叔送回故乡。
同时在替庹长发寻亲的过程中,有关庹长发的故事也被渐渐地流传开。大家都十分敬佩这位一诺千金的退役老兵,于是都自发地想要当志愿者帮助这位老兵完成落叶归根的心愿。
在众多志愿者的帮助下,离家77年的老兵庹长发终于再次回到这片属于他的故土,而庹长发悬着的心终于也能够放下了。

找到了亲人的庹长发和亲人相处了三个月后,就带着他用一辈子兑现的承诺离开了人世。
庹长发完成了救命恩人对他的托付,他这一辈子问心无愧,所以离世的时候也特别安详。
而在庹长发离世后我们仿佛能听到那句:“军中无戏言,立功寻兄换”。
这位90岁的老兵,没有用什么惊天动地的军功报答自己的长官,但是他却用自己的一辈子照顾了长官临别前所依托的妻儿。

“一诺千金”不是说说而已,庹长发真正的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与分量。
当庹长发用六十六年守护一个承诺的故事传开后,大家对于这件事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人感动敬佩,有人对于庹长发的行为觉得不耻。
感动和敬佩的是庹长发竟然真的能因为自己当时的一个承诺而花费一生去照顾三个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并且不求回报,这份义薄云天的情谊令无数人敬佩。

那些不迟庹长发行为做法的人则是觉得不值,庹长发用了一辈子守护这一家最后终生未娶,自然也没有亲生的儿女。虽然有两个一手带大的侄儿,但在他们看来终究没有亲生来得好。
但是不耻庹长发行为的人只占少数,大部分人还是十分佩服这位老兵重情重义的行为。并且老兵的精神品质符合我们信守承诺的美好品德。从这一点来看,老兵值得我们称赞。
从小我们便知道做人要讲究诚信,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全力做到,不能成为一个失信的人毕竟别人的信任比任何东西都珍贵难得。
关于是否应该和老兵庹长发一样用一辈子去坚守一个诺言,每个人心里的评定不尽相同,但求我们自己做到问心无愧即可。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老一辈留下的话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态度,那我们在给别人承诺时就需要多思量自己是否能完成这个诺言。
最后关于大家能否学习老兵庹长发一诺千金的态度,我们只能选择因人而异,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即可。
参考资料:
老兵照顾战友妻儿66年终生未娶  .青年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