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收养女婴靠拾荒艰难抚育,14年后病重帮其找到生父母,可养女的选择令他落泪


2016年深秋,天气已经有些寒冷,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的垃圾场附近旧房子中,镇派出所所长马占文赶到此地,看到了让他极为震惊的一幕:
在三间土房内,生活着一对父女,父亲75岁了,坐在堂屋前,靠着粗糙的墙壁发呆,12岁的女儿趴在一张矮旧木桌上做作业。
屋子里昏暗、寒冷、简陋,灶台上放着一颗烂了大半边的白菜和一颗焉了吧唧的苹果,锅盖掀在一旁,锅里躺着两个凉土豆,是父女俩的午饭,一个缺口粗瓷钵里,泡着一点用来下火的红姑娘皮。
这是一对养父和养女的感人故事,拾荒老人多年前收养女婴,靠着捡破烂艰难抚育,老伴因病去世后,老人也患上严重疾病,经济捉襟见肘,生活几乎无法维持。
为了让养女未来有一个依靠,拾荒老人费尽周折,打听养女生父母的下落,马占文所长就是老人请来帮助自己寻亲的。
拾荒老人当初是如何收养女婴的?他能否帮养女找到亲生父母?如今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一切还得从2004年3月18日开始讲起——

拾荒老夫妻收养女婴
这一天清晨,天气和暖,63岁老人王景昌早早起床收拾好自己,随后熟练地将几只破蛇皮袋绑在扁担上,开始出门捡破烂。
庄稼人靠天吃饭,拾荒者则要凭一些运气,出门之前,60岁的妻子张桂荣细心叮嘱:
“再忙再远也要记得回家吃午饭,别总是想着多捡一些,熬坏了身体可不行!”
对于妻子的叮嘱,王景昌最不喜欢,他有些厌烦妻子的唠叨,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我又不是小孩子,你天天在我耳边嘀嘀咕咕,待会儿好运气都给你叫没了。”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王景昌的心里还是感觉暖暖的,他和妻子是半路相识的,十余年来相处下来,让二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1992年,东北吉林人王景昌只身一人来到海南,靠拾荒维持生活,后来他认识了比自己小三岁的、同样在海南拾荒的辽宁人张桂荣,两人相识相知后,结为了半路夫妻。
辛辛苦苦在大街小巷转了一上午,王景昌捡到的废品连两只蛇皮袋都没有装满,临近中午时分,他又饿又渴又累,只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一回家后,匆匆吃了几口午饭,王景昌就打开电视机,观看午间播放的新闻,这也成了他每天忙碌生活中最为惬意的一段时光。

喝了两杯粗茶后,王景昌又拎起蛇皮袋和扁担,准备开始忙碌下午的拾荒,可是等他刚走出家门,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来的人王景昌十分熟识,是他的老顾客孙涛,孙涛也是外地来海南务工的,每次攒到一些废品,他都会通知王景昌来收取,偶尔自己空闲的时候,他还会主动送去王景昌的家里。
一来二去,闲聊长谈之后,两人便成了相熟的老朋友。
看到王景昌正准备出门,孙涛赶紧给他拦了下来,边走边对王景昌说道:
“老王啊,今天我不是来给你送破烂和介绍生意的,你们夫妻俩不是没孩子吗?我今天要做一回媒人,给你家送个孩子来养养……”
老而无子,这一直是王景昌内心的遗憾,有时候在外面拾荒看到小孩子玩耍,王景昌会恍惚失神,怔怔地在那儿看上老半天。
现在听说老朋友要给自己送个孩子来,剩下的话他没有仔细听,心里一直琢磨着这件事情是否真实,他觉得这只是老朋友和自己开的一个玩笑罢了。
两人一起来到王景昌的家里,孙涛也不见外,自己找了一个板凳坐下,然后当着王景昌妻子张桂荣的面,继续说道:
“是这样的,我有一个工友前不久刚生了一个女儿,因为已经有了两个孩子,无力抚养,他便托我找一户可靠的人家收养。
你也知道,在海南我也是人生地不熟,想到你们夫妻俩没有孩子,我便来问问你们的意见。”
听说真的有女婴可以收养,王景昌这个东北老汉兴奋得只搓手,张桂荣也面露喜色,夫妻俩没有什么商量,只相互对了一个眼神,便将收养女婴的事情给应允了下来。
第二天上午,孙涛再次来到王景昌家,怀抱里果然多了一个女婴。
只见这个女婴只用一条毛毯包裹着,身旁放着一张纸条,上面详细记载着女婴的出生年月,背后是一个大大的“张”字,这应该就是女婴的姓氏了。
除此之外,衣物、奶粉以及其他生活用品一概皆无,不过这也更加说明了女婴亲生父母生活的艰辛。

从孙涛的手中接过孩子,王景昌的心头一阵酸楚,若不是生活所迫,亲生父母是不忍心将自己的骨肉拱手送人的。
他轻轻吻了一口婴儿的额头,十分心疼地柔声说道:
“孩子,你别嫌我年纪大了,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会让你吃上饱饭的。”
婴儿十分瘦小,但白净的脸蛋和一双骨碌碌乱转的大眼睛十分讨人喜欢,王景昌见到此情此景,灵机一动,他给婴儿取了一个清新好听的名字——“可馨”。
为了尊重婴儿亲生父母的意见,王景昌还是让婴儿姓张,从这以后,张可馨就和这对拾荒老人组成了一个清贫而又幸福的三口之家。
靠拾荒艰难抚育女婴成长
靠拾荒维持生活,两位老人原本的日子就十分清贫,张桂荣身体不大好,一般都是王景昌在外面捡拾废品,张桂荣在家整理并处理家务。
如今多了一张要吃饭的小嘴,一月光是上千元的奶粉费,就让老两口忧心不已。
该怎么办呢?夫妻俩简单商量之后,决定分工合作:
还是由王景昌外出拾废品,增加每天干活的时长,以保证挣得更多的钱;
张桂荣在家照顾张可馨,伺候着她的一切吃喝拉撒,让养女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每天凌晨四点多,王景昌就开始起床忙活,清晨五点准时出门,去附近的大街小巷来回奔波。
中午视情况回不回家,不回家时就从怀里掏出一个干馒头,就着一大罐凉白开吃下,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夜晚,他通常披星戴月回家,肩上挑着满满一担废品,有时候太多还要再回去挑一次。
忙得太晚了,偶尔妻子带养女已经睡下了,他便蹑手蹑脚走进家门,自己弄点剩菜剩饭裹腹,然后尽量放轻声音洗漱,生怕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可馨。
收拾完自己后,他通常会来到床边,静静地看一会儿养女,面带微笑,甚至有些痴傻,有时候忍不住也会上前亲一下养女粉嫩的小脸蛋。
张桂荣在家带婴儿,她一改往日的沉默和内向,主动和邻居们交流,咨询育儿相关的事宜。
太昂贵的优质奶粉买不起,张桂荣便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己进行比较,挑出一款物美价廉适中的奶粉。
尿不湿用不起,她自己想办法,用家中最软最棉的布,将它弄成七八成新,给孩子做成尿片,隔段时间便换一张。
太新的布比较硬,摩擦之中,容易将小孩子的嫩屁股给擦伤;太旧的布吸附效果差,用来作为尿布,不能够很好地滤湿,这也对小孩子的身体不好。

白天累点不打紧,可是到了晚上,小孩子的折腾会让两位老人有些心力交瘁。每天晚上小可馨至少要吃两次奶粉,还要上两次厕所,这还是在她不吵闹不哭的情况下。
老两口相互体谅着,每次都争着给孩子喂奶把尿,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充满不少乐趣。
看着丈夫没日没夜在外面辛苦拾荒,张桂荣十分心疼,她舍不得给孩子买玩具,每次拿给小可馨的玩具,都是从路边捡来或者邻居赠送的,可在丈夫面前,她谎称是从小摊贩主那儿打折买来的。
随着一家人的齐心协力,日子勉强能够过去,为了能够去更远的地方捡到更多废品,王景昌花了几百元买了一辆破旧的人力三轮车。
有一次,王景昌骑着这辆三轮车收废品去了十几公里外,中午没有回家吃饭,从随身携带的包裹里掏出午饭,里面有两个馒头、一小碟咸菜、还有一个水煮蛋。
那是妻子昨天晚上为他准备的,水煮蛋也是妻子从牙缝中省出来煮给女儿增强体质的,看着丈夫每天奔波那么劳累,他便给丈夫的午饭中放了一颗。
两个馒头和一碟咸菜很快被一扫而空,王景昌看着那颗水煮蛋,咽了几口唾沫,但强忍着没有吃下。
夜晚回家时,天已经黑尽了,那天的收获颇丰,废品装了满满一车,王景昌蹬着三轮车飞快行驶。
因为视线模糊、路面不好,在一条小河边,车辆后轮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王景昌连人带车滚到了河里。
幸亏马路到河里的坡度并不陡,厚厚的野草减少缓冲让他没受什么重伤,偏僻的小路又正值夜晚,找不到人来帮忙,王景昌只好使出全身的力气,将空三轮车一点点挪到了路上。
随后他又一趟趟去河里收拾废品,将它们慢慢捆好重新装入车中,纸箱类的东西遇水变得非常沉重,还有一部分废品沉入河底或者随河水漂走了,王景昌无可奈何,只好暗自叹息。
那天夜晚,他一直忙活到深夜11点多才赶到家中,妻子将养女哄睡后,一直站在家门口观望,等了近两个小时,才看到丈夫一脸狼狈地归来。
得知丈夫翻车后,妻子急忙询问,所幸王景昌身上只有一些小擦伤,张桂荣赶忙帮助卸车,回家里给他热饭菜。
吃饭时,王景昌从怀里掏出那颗水煮蛋,已经被压碎了,他可惜地对妻子说道:
“本想着将这颗蛋留给可馨吃,现在压成这样了,会变质的,你剥了壳把它吃了吧!”
张桂荣体谅丈夫,不肯独吃,她小心翼翼地把蛋壳一片片剥开,将鸡蛋分成两半,自己和丈夫一人一半。
昏黄的灯光下,一对年迈夫妇分吃鸡蛋,小婴儿的微微鼾声从里屋里传来,屋外月华如水,这宁静温馨的时刻,的确让人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舒适。

家庭变故后,帮养女寻找亲生父母
尽管家里穷,日子辛苦,但对于小可馨,王景昌从来舍得花钱。
张可馨快三岁的时候,被夫妻俩养得白白胖胖的,有一次回家,王景昌听到小可馨喊了一声“爸爸”,他激动得老泪纵横,将养女举得高高的,目光里充满了柔情与怜爱。
那天夜晚,王景昌破天荒地喝了半瓶白酒,心里的激动与喜悦找不到他人来分享,只好以老酒为伴,醉得微醺。
张可馨过三岁生日的时候,王景昌特意提前收工回家,他去商店里买了一个小小的生日蛋糕,又去玩具店里买了一只白色的狗熊,将其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养女。
在老木桌上,一家三口围在一起吃蛋糕,张可馨的嘴角边沾满了奶油,养母拿毛巾给她轻轻擦拭,嘱咐她吃慢点、别噎着。
养父则在一旁调侃她像一只大花猫,小可馨也不生气,扮起鬼脸来回应养父,逗得王景昌哈哈大笑。
吃过蛋糕后,张可馨拿着那只白色狗熊轻轻把玩,夜晚睡觉将它放在自己的枕边,似乎她们能够相互陪伴、相互守候。
本以为时光能够一直缓慢、美好下去,到了2008年,变故发生了。
这一年夏天,张桂荣感到身体不适,体重一直消瘦下去,整个人也经常无精打采,她来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得了糖尿病。
考虑到在海南治病的费用太过昂贵,老夫妻俩承担不起,商量之后决定,由张桂荣一个人先回东北老家治疗,等到病情好转之后,再回到海南。
张桂荣回辽宁宽甸后,张可馨由王景昌带着,突然之间不见了妈妈,活蹦乱跳的养女变得郁郁寡欢,只有在和张桂荣打电话时,张可馨的脸上才有一丝笑容。
王景昌一是担心妻子的病情、二是担心养女思念妈妈会熬坏身体、三是难以忍受长期分别相思之苦,半年之后,他经过深思熟虑,带着养女张可馨一起回到了张桂荣的老家宽甸。

虽然结束了分离之苦,自己能够好好地照顾妻子,但是没有自己的房子,这成了王景昌的一块心病。
各处打听之后,王景昌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在小镇垃圾场旁边买了几间破旧土房屋,一边照顾着妻子和养女,一边继续干着自己老本行维持生活。
可是宽甸这个小地方不比海南,每天早出晚归拾荒,最多的也只有七八十元的收入,这点钱还不够妻子的医药费和孩子的日常花销。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小可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买不起肉和牛奶,王景昌只好每天蒸两个鸡蛋,妻子和养女一人一个。
生活勉强可以维持,但是转眼间小可馨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她没有户口,上学受到了重重阻挠。
按照规定,只有办理了正常的收养登记手续,养女才能够随王景昌落户。
可是要想办理该手续,就必须回到海南,由当地的公安部门采集DNA信息,并录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进行比对,以防止儿童是被拐卖、拐骗而来。
经公安机关查找之后,一个月内没有找到儿童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应由当地的社会福利机构或者救助保护机构出具相关证明,在报纸和全国打拐解救儿童寻亲公告平台上发布儿童寻亲公告,公告期满之后,发现地部门才可以办理收养登记。
对于一个连生活都快没着落的老人来说,要想给张可馨办理户口,这难度好似登天!好在当地相关部门和学校了解到情况后,特事特办,给了张可馨入学读书的机会。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可馨上小学时候就已经十分懂事,她深深理解养父母的不易,知道优秀成绩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
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试,张可馨总会名列前茅,她将金灿灿的奖状捧回家里,养母会将它们一张张钉在堂屋里,这象征着女儿的成绩和荣耀。
除此之外,每到放假或空余时间,张可馨总会主动帮助养父母做饭、洗衣、整理废品,稍微减轻一下养父母肩上的负担。

2016年初春,72岁的张桂荣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一起生活了12年的养女,奄奄一息之时,她将丈夫和养女叫到床边,用微弱的声音说道:
“景昌啊,我是不行了,与你相伴了二十多年,我已经心满意足。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可馨,你现在也已经75岁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可馨年纪还小,如果在你有生之年能找到她的亲生父母,把孩子托付给他们,九泉之下我也能够瞑目了!”
含泪送走了妻子,王景昌觉得天都快塌了下来,他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几个月之后便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右眼几乎失明。
看到自己如今这副模样,想到妻子临终时的嘱托,又望着眼前只有12岁的养女张可馨,王景昌觉得自己应该马上行动起来,不然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想要找到张可馨的亲生父母,就必须找到当年的中间人孙涛,为此,王景昌带着张可馨再次去了海南。
可是十几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当年的小厂房已不复存在,周围全是高楼大厦,孙涛也不知所踪。
就这样,靠自己去找寻的唯一线索断了!
不过王景昌并没有放弃,他联系到了当地媒体,在《丹东日报》上发表文章,详细讲述了自己和养女的故事,并表达了想找到养女亲生父母的愿望。
张可馨就读的长甸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得知消息后,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发起募捐,短短几天就募集了3000多元善款,以此来帮助王景昌父女度过难关。
长甸镇派出所所长马占文了解到情况后,驱车来到张可馨家里走访,于是便发生了我们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一幕!
看到马所长亲自来到家里,王景昌显得十分激动,他紧紧拉住对方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所长啊,我老伴去世了,我自己的眼睛也瞎了,现在生活都难以为继。我不想可馨跟着我受苦了,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找到她的亲生父母,把孩子交给他们,了却我和老伴的心愿。”
马所长内心既难过又感动,他安慰着王景昌老人,让他放宽心,寻亲的事包给他,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也会尽力帮忙解决。

后来,马占文了解到央视有一档大型寻人节目《等着我》,它帮助了不少家庭圆梦,是一个最佳的寻亲平台。
准备好相关的东西后,2017年1月17日,张可馨和王景昌在马占文的陪伴下来到北京,参加了《等着我》节目的录制,希望通过此平台找到可馨的亲生父母。
面对冰冷的摄像机镜头,王景昌拉着张可欣的手哽咽说道: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会让女儿冻着、饿着,只是现在老伴不在了,我又患有严重白内障,没有办法保证她的生活。
我爱我的女儿!我希望她能够有着美好的未来,在我有生之年,我想尽快找到她的亲生父母,给孩子一个依靠……”
面对这段感人肺腑的真情言语,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他们为王景昌伟大而深沉的父爱感到由衷钦佩。
然而节目播出后,时间一天天过去,始终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就在王景昌苦等几乎绝望之时,一个陌生的电话打了进来,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让他喜出望外。
打电话的正是孙涛,他是在收看《等着我》节目重播时才发现的。
不过,细心的孙涛知道王景昌是吉林白城人,并不知道他的妻子张桂荣是辽宁宽甸的,也不知道王景昌这么多年一直在妻子的老家宽甸生活。
所以当主持人说王景昌是辽宁宽甸时,孙涛以为是另有其人,不过他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来了电话,结果发现还真是自己的老朋友。
在孙涛的帮助下,王景昌很快就联系上了张可馨的亲生父母。
事情突然峰回路转,王景昌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告诉了所长马占文,由于当时正值张可馨上学期间,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业,两人商量之后,决定在暑假的时候再与张可馨的父母见面。

养女的选择让人泪目
2017年7月8日晚,央视大型公益栏目《等着我》正在播出,在主持人张春蔚的精心安排下,张可馨的亲生父母黄立勇、马奎英与王景昌和张可馨见了面,四人在一起相拥而泣。
当年黄立勇托孙涛将张可馨送人后,夫妻俩第二年便离开了海南去深圳打工,经过十余年的打拼,如今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深圳,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日子过得很富足。
听完王景昌靠拾荒将自己的女儿抚养长大,黄立勇泣不成声地说道:
“叔叔,太感谢您了!没想到您会这么辛苦!您们本就生活得这么困难,还要靠捡垃圾把我女儿养大,现在我们也过好了,可馨跟我们去深圳吧,您的晚年生活也由我来负担。”
面对生父的热情邀请,只要答应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然而张可馨很委婉地回答道:
“爸、妈,知道你们生活得好,我也就放心了,我还是要跟我的这个爸爸(养父)一起生活,因为他养我小,我就要养他老!”
张可馨说话的声音并不响亮,但却深深震慑了每一个人的内心,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尤其是王景昌,听女儿的这句话后,他当场泪目。
如果不是自己真的病重无力抚养,他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养女离开的,十四年来的朝夕相处,早已让二人缔结下了超越血缘关系的深厚情感。
听到14岁的女儿这样回答,黄立勇夫妇也表示尊重,他们感慨地说道:
“是苦难教会了女儿怎样做人,教会了她如何知恩图报,我为这样的女儿感到骄傲,我也会尊重她的选择,从背后默默支持她。”

就这样,虽然找到了亲生父母,张可馨还是选择和病重养父继续生活在一起。
亲生父母感念王景昌的恩德,敬佩他的崇高品质,出钱帮他进行了白内障手术,如今王景昌的身体基本恢复了正常。
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王景昌父女二人生活的窘境后,也根据规定为他们办理了低保,社会爱心人士和团体也纷纷慷慨解囊,为他们提供了相关的经济帮助。
现在的王景昌已经80岁了,张可馨也即将高中毕业,虽然平时学习很忙,她总会挤出时间回家里照顾养父,陪他一起吃饭、说话聊天。
张可馨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能考上理想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然后让养父跟着自己一起生活,好好尽一份孝心,以报答高天厚地的养育之恩……
结语
花甲老人收养女婴,靠拾荒艰难度日,拼尽全力抚养养女长大。养母病逝、养父病重后,考虑到养女的未来,养父千方百计找到养女的亲生父母,这份深沉而无私的父爱,十分令人感动。
在与自己的亲生父母相认后,养女没有选择随生父母去过富足优渥的生活,而是留下来和年迈养父相依为命,这份感恩之心,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张可馨的选择是对养父王景昌14年来艰难抚育的最好回报,若养母张桂荣泉下有知,在听到女儿的选择后,也一定会十分欣慰……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身边的亲人,那些看似平常普通的,也许正是他人十分羡慕渴望,却又无法圆满得到的!

亲爱的读者们,关于这个真实故事,你怎么看呢?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