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家是人们最后的安全港湾,那么亲情就是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来源。
按理,亲情应该是买不来,也卖不掉的。
但在长沙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情:
一名男子的父亲在养育他30多年后,想用200万赔偿金买断两人的父子关系。
而在过去那些年里,自认一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也曾尽心尽责为父亲为企业做事。
30多年的亲情难道说断就断,过去的付出难道就只值得200万?
男子不甘心,无法,最终请来当地一个节目组为他协调纠纷。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两父子走到如今要断绝关系的地步呢?
图:郑周委托节目组解决纠纷
机缘巧合之下,企业家收养5岁贫困男童
1985年,一个小男孩出生在湖南平江的一个贫穷家庭里。
这个家里一共有四个孩子,但父亲有严重的哮喘病,母亲又是残疾人,根本无法照料这个家庭和四个孩子。
机缘巧合,那年,一位名叫郑直树的企业家刚好到平江走亲戚,听亲戚说起这户贫困的家庭,当他看到这个家机灵可爱的小儿子时,心中十分不忍。
图:湖南农村房子
郑直树当时已经有一个女儿,但想到妻子一直盼望有个儿子,自己也希望有个男孩将来能够继承家业,斟酌过后,他当即做了个决定:领养这个男孩!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郑周。
那一年,郑周5岁。
郑直树带郑周回家,妻子罗晚云特别欢喜,她确实一直希望家里有个男孩。
图:郑周在对记者说话
对于郑周的原生家庭情况,罗晚云大致清楚但心中并不介意,她心想着只要把他当亲生的孩子来对待,孩子也会视她为亲妈。
为了让郑周名正言顺,郑直树夫妇还特意在村中举办了仪式,邀请家中长辈以及村中有分量的人物出席,并正式为其取名“郑周”。
从此,郑周就开始养育在郑家。
父子关系真正破裂于郑周私自在老家翻盖房屋
自从郑周来到了郑家,郑直树夫妇便把他当成亲生儿子对待,生活上给予最大的保障,供他读书,传授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而关于郑周的身世,郑直树夫妇也并没有隐瞒,认为他应该有知情权。
郑周长大后与亲父母和亲兄弟来往他们也从未阻拦,甚至每逢过年过节还会准备一些钱和物品让他带回去。
另一方面,正值青壮年的郑直树致力于打拼自己的事业,后来终于在他的坚持不懈和勤劳刻苦下,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长沙有了自己几千平方米的厂房以及办公楼,资产也越来越丰厚,算得上当地的富豪。
图:郑周养父的厂房
郑直树原本希望儿子能够专注学业,待学成之日可以进公司跟女儿一起打理公司,互相照应。
无奈,郑周无心学业,更是在14岁正是花样年华的年纪辍学。
图:郑周养父的办公楼
但14岁的郑周,年纪太小,养父母根本不放心他外出打工也不想他年纪轻轻就任意消磨时光,于是毫不犹豫安排了他进厂工作。
虽是老板的儿子,但郑周并没有被安排高职位,而是安排到厂里基层工作,如普通员工一般。
尽管郑周心中对此举颇有微词,但还是按照安排认认真真的工作了。
在厂里工作一段时间后,郑周逐渐露出本色,他认为自己是老板的儿子,无论做得好不好这个厂都是自己家里的,反而那些工人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是依附工厂而活的。
慢慢地,郑周对待工人也不那么客气,有时甚至还会引发一些口争。
图:郑直树郑周父子在接受记者采访
比较严重的一次,郑周和工人打了起来,他的下巴被打出血,最后还去医院缝了四五针。
郑直树表示过让儿子沉下心好好从基层做起,无奈,郑周就是觉得父亲在敷衍他,不想培养他。
18岁那年,为了让郑周更加独立懂事,郑直树提出送他去朋友的工厂里工作,尽管那工厂已经满员,为了让儿子在那里磨练,他答应自己来出儿子的工资。
养父母的用心良苦未能被郑周理解,反而更让郑周对养父母诸多误解。
2014年正月,与养父发生口角后,郑周毅然离家出走,未留任何信息,一走便是三年。
养父母尝试联系,但并未联系上。
图:郑直树回忆起儿子过往的事情
让郑直树夫妇很失望的除了养子不明白父母的苦心、不思进取、不尊重他人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就是郑周处处与大他两岁的姐姐攀比。
过年家里杀猪,养母多给了姐姐,郑周就表示“父母偏心,不把我当自家人”。
尽管养父母给他买车买房,还为他娶妻生子......
图:郑周带记者看自己建的房子
除了和自己的姐姐攀比,郑周还喜欢与他人攀比:衣服如何如何、汽车如何如何、吃得要怎样怎样......
2018年,他未与养父母商量就回了老家翻盖房屋,这事让郑直树彻底气恼。
图:郑直树
郑直树委托律师给郑周打电话,电话上阐明郑直树愿意每年支付他10万块,给20年,总共是200万,条件是要断离亲子关系。
另外,郑直树还会支付郑周的孩子每个月1万的教育基金,也给20年,算下来是240万。
图:记者在给律师打电话确认断绝一事
据《2021年长沙市薪资水平报告》显示2021年长沙的平均工资是3907元,而故事发生时养父愿意每月支付约1.8万元给郑周以及他的家庭。
然而,面对律师的转述和养父的态度,他十分愤慨。
图:郑周估算养父企业价值一个亿
养子郑周:“在这个厂你是皇上,我应该是太子!”
郑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靠外面打工积攒下来的钱回老家翻盖房屋会令养父如此生气,还不惜请来律师与自己断绝亲子关系。
想起过往种种,面对200万的断情金和每个月1万的教育基金,他感到十分不公平。
他回忆起自己14岁辍学就到工厂里打工,原以为父亲会安排一个不错的岗位给他,不成想只是安排进去做个基层小员工,别人加班,他也要加班。
他又想起在工厂里工作时,因为和其他人起了争执,被打伤进院,父母两人都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讲一句话。
图:郑直树的工厂
后来,父亲把他送到一个朋友的工厂里,美名为让他磨练学习。
之后又送他到姑姑的建材市场做些沟通打杂的事情。
是的,他一直知道自己是抱养的,但每每看到父亲母亲对姐姐推心置腹得好,他感到既委屈又疑惑。
图:郑周的疑惑
为什么养子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为什么姐姐可以毕业就进厂里协助管理,而他只能从低做起?
为什么当他遭受别人取笑被人欺负的时候,没有人出来为他打抱不平?
为什么像那样上亿身家的家庭,他待了30年,却只给他三四百万?
于是他找到了当地一个节目组,他希望通过记者和媒体的作用,给予他公平的对待。
图:郑直树向记者阐述郑周在郑家的情况
他透露给记者,养父就是想在与他断绝亲子关系的时候,偷偷把产业转移给姐姐,因为他了解到公司营业执照上的法人名字已经更改为姐姐的名字了。
对此,他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
他认为,养子也是儿子,甚至理应和姐姐平分家产。
图:郑直树的女儿郑夕
郑周带记者来到养父的办公室后,记者首先阐述所委托之事。
养父郑直树也愿意配合接受采访,当他为记者解释这一段养父子渊源时,旁边的郑周表情平静冷淡,似乎讲的不是自己的身世。
郑直树跟记者说道,这个孩子带不熟,处处与姐姐攀比与别人攀比,甚至自己稍训斥,郑周就会离家出走,一走就是一年,无从联系。
图:郑直树
听到此处,郑周马上站起来委屈喊:“我在工厂被人打了,下巴这里缝了四五针,钱都是自己掏的,我爸妈没站出来说过一句话!”
因为郑周认为,“在这个厂里,你是皇上,我就应该是太子”!
自己是老板的儿子,难道不应该受到特殊的待遇?
“太子”一说,惹得众人哄堂大笑,只有郑周觉得理所当然。
图:郑周说自己应该是厂里的太子爷
养父郑直树:多年来,一直用实干的企业家的思维培养儿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实干型企业家郑直树何尝不是?
就是经历了艰辛的创业阶段和艰难的守业阶段,郑直树知道要想管理一个企业,不但要有冷静的头脑、过人的管理才能,更要深入基层掌握各环节流程,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难道直接把企业的管理权和经营权交给亲儿女,不管儿女是否有能力,不管企业如何经营,就是对儿女最大的爱?
图:郑周的养母向记者反映两老的想法
显然这不是郑直树理解的爱。
这位企业家父亲一直以身作则,尝试用实干企业家的思维培养儿女。
郑直树安排儿子到工厂,盼的是儿子能够从基层做起,学习流程环节,积累经验和人脉。
遇到儿子犯错的时候,他以父亲的身份训斥和指正,儿子反应很大,甚至会负气出走。
没想到他的用心良苦,在儿子看来是冷漠、是偏心、是不公平。
图:对于郑周的表现,养父母表示很失望
而面对记者,郑直树坦荡地说:“我对儿子肯定要求严格一些,要求自己成材,要求必须艰苦......不管是亲生子还是养子,都一视同仁,男人就要吃得起苦头!人一生可以不成功,但必须要努力奋斗,要艰苦生活。”
是的,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一定需要努力。
教育培养30年的接班人,依然偏激行事、随心所欲,这使得郑直树不得不放弃原计划,改由女儿继承家业。
图:郑周的养母在和记者聊天
此次提出断离父子关系,是当年决定抱养郑周时,郑直树所未能预料的。
图:郑周
然而,“断离关系”并非真的“断离”。
郑直树夫妇表示,就算是名义上断离关系,只要孩子知错能改能明白父母的苦心,将来有什么难题有什么想法,养父母都会尽力帮忙。
他们希望丢掉这一层关系后,郑周能够认清自己的位置,扎扎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劳动,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仗势欺人”。
金钱买不来亲情,金钱也买不断亲情
郑周还找来了奶奶(郑直树的母亲)和叔叔(郑直树的弟弟),尽管他们也同情郑周的处境,对郑直树的做法也略有不满。
但对于事情的态势并未有实质性的影响。
图:郑周的奶奶
通过几次的交涉,父与子、母与子、姐与弟有了更多的沟通交流。
当记者最后与郑周交流,这时郑周也坦白自己没有管理企业的能力,他更喜欢老家平淡的生活。
这也是当初他要在家里翻新房屋的初衷。
图:郑周和记者在老人家房前
也许是幡然醒悟养父母的用心,也许是对自己有了重新的定位。
故事的最后,郑周拒绝接受200万的赔偿金,只留下一句“如果养父母需要我,我还是会回来”,便回了老家。
图:郑周的背影
长沙亿万富翁收养贫困男孩,养子长大后要平分家产,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议论。
有人说,如果当年没有收养一举动,就不会有后来的纷争。
也有人说,如果没有告诉郑周的身世也断绝郑周与原生家庭的联系,是否就没有那些轩波。
甚至有网友说,如果这是我的养子,家产全部捐了也不给他。
果然,人生就像一盘棋,有的人可以把坏棋扭转成一番精彩,也有的人会把好棋弄得结局困顿。
不管止步不前唉声叹气,还是重新布局继续前进,都要看下棋之人。
图:决定回老家的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