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老人的注意了!老人味或是疾病信号,做好这4件事可应对!


家里有老人的朋友们,在生活中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在进入老人居住的房间时,或者在与老人近距离接触过程中,会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而且往往老人自己反而察觉不到。

这种不太好闻的味道,被称之为“老人味”。
 
很多人觉得,这是人老了自然会产生的味道,是无法避免的。
 
然而,老人味的存在真的应该被认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吗?
 

老人味真的存在吗?
 
老人味的说法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很多国家的研究机构都曾做过相关研究。
 
在2000年,日本资生堂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发现:造成老人味出现的一个原因是一种叫做“2-壬烯醛”的物质。
 
大约从40岁开始,我们的皮肤慢慢开始老化,皮肤的抗氧化能力也随之下降,再加上激素变化,导致更多的脂肪酸发生氧化,导致代谢后产生大量的2-壬烯醛。
 

所以,说老人味和年龄增长有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人体气味的产生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有时候老人身上的特殊气味,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发出的信号。
 
因此,我们有必要去细究一下老人身上出现味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老人身上出现味道的原因
 
除了身体本身的原因,个人生活习惯、疾病影响等也会导致异味的产生。
 
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清洁不到位
皮肤开始老化后,胶原蛋白也会流失,皮肤也会变松弛,颈部、腋下、腹部等位置很容易出现褶皱。
 
再加上这些部位本来就是皮脂腺集中的地方,如果不能保持清洁,皮屑长时间堆积就可能产生异味。
 
2、洗澡频率低
 
这里并不是想说老人不爱洗澡,而是年龄大了以后,老年人普遍存在腿脚不便的情况,往往很容易摔倒。
而洗澡时的地面湿滑,更会大大加重老人摔倒的风险。
 

特别是曾经摔倒过的老人,不免会存在心理阴影。
除此之外,老人还可能碍于面子,不愿意告知子女,也不愿意让人帮自己洗澡,最终的结果就是洗澡的频率越来越低。
 
3、病理性的气味
 
前面说的这些味道其实大多不太明显,但如果是能明显闻到的一些气味,可能就预示身体出现某些疾病了。

人老了之后,皮肤抵抗力也会降低,更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出现湿疹、溃疡等皮肤方面的疾病,导致身体散发出异味。
 
而一些慢性疾病,也会伴随着特殊的气味产生。
 
氨气味:由于肾脏无法有效排泄毒素引起,常见于尿毒症患者
烂苹果味:这是脂肪未完全氧化产生的丙酮酸等物质的气味,也是糖尿病患者酮酸中毒的特征;
酸臭味:如果患有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呼出的气味中就会有异味。
 

作为子女能够做什么?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老人自己闻不到身上的味道吗?
 
其实还真不一定,我们的嗅觉会形成惯性,熟悉了身上的味道之后,会对此不敏感。
而且年纪渐长还会带来嗅觉的退化,也就更不容易发现异味。

所以,作为子女,如果身边的老人身上出现了“老人味”,应该及时提醒和帮助老人进行去除。
 
“老人味”的出现因人而异,在确定了味道产生的原因之后,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改善。
 
1、保护皮肤
 
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并且要加强皮肤的保湿和护理,尤其是秋冬季节。
 
2、注意卫生
 
需要保持脖颈、耳后、胸口、腋下等部位的清洁,并且勤换衣物。
 
如果老人自理能力较差,就需要家人、护工的主动帮助。

3、饮食清淡
 
尽量少吃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平时可以多吃些坚果、豆类以及蔬菜水果。
 
4、适当锻炼
 
老年人也应该适度进行外出运动,有助于增加新陈代谢。 

总而言之,“老人味”的出现不单单只是年龄的问题,也可能预示着老人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也希望大家都能多多关心身边的老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