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临死前高呼自己是清白的,而狱卒的一番话,令岳飞哑口无言


作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含冤而死的故事,更是在中国世代普及,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
岳飞是一位爱国将领,也是民族英雄。孙中山曾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心系国家、心系民族的将领,在他所在的时代,却未能得到朝廷的善待。奸臣为了自己的利益,用“莫须有”的罪名坑害了他,而昏君也没有正视他对江山的贡献,只一心害怕他造反,不仅没有保下他反而彻底将他推向了死亡。

当时一心为公的岳飞并不能彻底看清这些人丑恶的嘴脸,临死前他还不断高呼自己没有罪,期盼着君王能够明辨忠奸。
然而,狱卒后来所说的一段话,却令他哑口无言。在这之后,岳飞清醒又痛苦地迎来了君王的审判。

岳飞从军
在最初的时候,岳飞不过是一个活跃在乡间田野的普通的农家子弟。在那个时候,他的人生走向清晰地指向了成家、生子和务农。
然而,岳飞却不甘心这样平庸的生活。他虽然出身农家,却自幼痴迷于兵法一类的书籍,梦想着驰骋沙场、为国效力。
而他突出的身体素质和军事天赋让他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岳飞擅长骑射,而且天生神力,年纪轻轻便能够挽弓三百斤,是习武的一个好苗子。

后来,他果然得到了陈光的赏识,有了跟在其身后学习武艺的好机会。从这之后,他的人生走向注定会发生变化。
岳飞长到十多岁的时候,恰逢朝廷招募战士,有参军梦想的他立刻就报了名。前往军营之前,他的母亲还在他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的字句,这句话成为了岳飞一生的信仰。

岳飞报国
岳飞从军不久后,恰逢边境上金军来犯,他就很快就有了一展身手的好机会。
奋勇当前的他打退了金军,也初步显露了在军事上的才能。之后,岳飞也一直活跃在讨伐金军的前线,为守护宋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初,在己方战士因为没有作战经验而不敢直面金军大部队的时候,为了给军队带来鼓舞,他直接率领十几名胆大的士兵开路,直冲敌军而去,而当他突破千军万马,将金军将领挑落马下之后,战士们也士气大增,用勇猛的攻势夺得了战役的胜利。

前线,岳飞等军队接连取得大捷,后方,宋朝皇室却彻彻底底扯了他们后腿。
早在岳飞还是前线一个小兵的时候,宋朝皇室就发生了被敌人闯入大本营,两个皇帝还被掳走的事件,史称“靖康之耻”。
从这之后,恐惧和无力就根植在了这些皇室成员的心中,哪怕后来新帝上位,也不再相信能够永远击退金军,从而不断萌生了议和的心思。

然而,和皇帝的迟疑不同,岳飞却是抱着誓死守卫山河、绝不屈居金人之下的想法。所以他屡次进言,请求皇帝亲率大军北渡,鼓舞士气,收复中原,然而,这样换来的结果是他被革除了军职,还被逐出了军营。
但哪怕到了这一地步,岳飞也没有动摇抗金的决心。

后来,北上大名府的他通过积极应战、又凭借自己在战场的突出表现,终于再度回到了宗泽的手下。后者同样主张抗金而非求和。
宗泽和岳飞都相信,只要宋军拼死抵抗,未必会败在金军手下。然而,他们相信了没有用,一直到宗泽身死,皇帝也没有采纳他进献的抗金之法。而失去了引领之人的岳飞,也迎来了独自作战、独自坚持的辛酸。

后来,岳飞组建了岳家军,并于北方联络民间抗金武装,一起对来犯的金军进行了严密的防御,不久后,他又用一次次战役的胜利收复了不少的实地。
可惜的是,眼看金军无力抵抗,宋军将要打败金军的时候,岳飞却在一天内接连收到十二道让他班师回朝的诏令。
千辛万苦争取来的胜利,也在临门一脚的时候落空了。

岳飞喊冤
在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朝廷里,等待岳飞的自然不是奖赏而是污蔑。回到朝中后,岳飞立刻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捉拿下狱,甚至在没有进行任何调查的情况下被判处了死刑。
审案之人一度还想屈打成招,逼迫岳飞认下这一罪名。岳飞自然不肯屈从,他苦苦坚持,甚至不惜以绝食做抵抗,朝外有识之士也极力想要营救他,但他们的努力最终都无济于事。

因为想要他死的人,除了奸臣秦桧之外,还有高宗赵构。没有人能够绕过赵构救下岳飞,而赵构已经坚定了要让岳飞死的想法。
然而,这些都是当时在狱中喊冤的岳飞没有想到或者不愿意去想的事情。
只是,到了最后,狱中有一个狱卒看不下去,直接点出了岳飞心知肚明但一直不肯承认的事实。那就是,岳飞功高盖主,已经引起了高宗的深深忌惮,而朝中许多大臣也都因被损害了利益而决心要除掉岳飞。

同时面临来自皇帝和大臣的恶意,岳飞不可能在朝廷上立足,更不可能被容忍继续活下去。
这样一番话落下后,就连岳飞也哑口无言。但他却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抗金,是他尽忠报国的表现,也是他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表现,错的不是他,而是那些只为私利、私欲的君臣。

小结:
真正做到了“尽忠报国”的岳飞,最后还是背负莫须有的罪名迎来了被斩首的结局。
他身死之时,昏庸的宋朝皇室和大金的朝廷纷纷庆贺,但宋朝的百姓却为他放声大哭,极尽悲痛。而历史最后也为真正的英雄正了名。
当岳飞名留青史的时候,宋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都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备受后世的唾骂。
内容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