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在2005年的圣迭戈电影节上,一部名为《地球公民》的纪录片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关注,并且拿到了当年电影节的优胜奖项。虽然标题用的是公民这个词,但是它真正的主角是除了人类以外的地球生命,导演肖恩·蒙森在这部片子里以非常赤裸的方式展示了人类对动物的残害和杀戮,引人深思,今天我们要说的也是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一个被称为骨泳的饮食文化。
骨泳文化
骨泳是日本独有的一种饮食文化,不过这个词语并不是这道菜的名字,更准确地说,它是从饮食衍生出来的一种娱乐产品。骨泳的主角是一条鱼,如果你走进日本一家提供这项服务的餐馆中,你大概率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穿戴整洁,看起来煞有介事的所谓大师恭恭敬敬地站在一个开放式的厨房中央,在厨房的外围坐满了前来观赏这项活动的食客,一个个都聚精会神地盯着这位厨师和它手边鱼缸里的一条鱼。
接下来,你会看到厨师将鱼从鱼缸里抓出来,不过处理方式有点出乎意料,他没有像我们通常做的那样把鱼敲晕,而是用一块湿淋淋的毛巾把这条鱼的脑袋包了起来,很明显是为了让它继续存活,接下来,这位厨师会固定好鱼,然后用专业去鳞的工具刨去鱼身上的鳞片。
心软一些的人看到这里已经受不了了,但是这之后的一幕才是骨泳表演的关键,厨师会用锋利的菜刀把鱼两侧最厚实的肉快速剜下来,整个鱼身几乎只剩下脑袋和尾巴是完整的,然后他会把这条已经面目全非的鱼重新放进身边的鱼缸当中。
下一秒,所谓的骨泳就正式上演了,这条残缺不全的鱼居然还能继续在水中游动,它的身边摆动着若隐若现的肉渣,整条鱼骨几乎一览无余,带着片片血色,看上去触目惊心,而围坐的食客却大呼过瘾,爆发出惊叹和掌声,以表示对厨师高超刀工的称赞,下一秒,刚刚割下来的两片肉直接放在做好的饭团上,一道最新鲜的寿司就做好了,食客们一边享用美食,一边观看那条鱼的表演,好不惬意。
为何还活着?
了解了所谓的骨泳之后,很多外地人的第一反应是难以接受,虽然寿司大家都吃过,但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吃实在是有些变态,鱼缸里那条令人毛骨悚然的残鱼简直无法直视,不过还有很多人非常好奇的是,为什么这条鱼都失去了那么大一片身体组织还能继续存活呢?
其实我们很多人就算没有亲手杀过鱼,但是应该对家里做鱼的景象还有印象,父母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鱼就算已经全部处理好,连鱼肚子都剖得干干净净,还放了好几个小时,但是再去拿它或者放到热水里的时候,它们还是会继续挣扎,鱼鳃也不停地一张一合,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鱼类的生命力比较强。
当然在骨泳这种做法当中,残鱼还能没事一样继续游泳,跟主导厨师的手法也有关系,他在取用两侧的鱼肉时,必须要避开鱼身上最重要的血管,并且要确保不会伤到内脏,这样就能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器官,同时为了实现骨泳,厨师还必须确保留下一定量的肌肉组织,因为鱼在水里游动靠的就是身上的肌肉,如果剔了个干净,当然也就摆动不起来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这些残鱼也已经时日无多了,失去了大量的肌肉组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内脏和血管很快也会受到影响,因为肌肉无法再为这些部位提供支撑,同时其中能够处理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微血管也已经彻底没有,几乎是一顿饭的时间,这些鱼就会死亡。
这种在动物还活着的时候就进行食材处理的饮食文化又被称为活吃文化,在崇尚鲜美的日本是非常常见的,当然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做法,只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少,因为大多数人的同理心还是让他们难以接受这样的饮食方式,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对于类似的行为也在不断提出抗议,他们与前沿的研究机构一起工作,用真实的数据证明动物的痛感指数,倡议人们抵制这样的行为。
结语
在纪录片《地球公民》当中,这样的观点更是被推到了极致,导演反对的不仅是类似骨泳这样的活吃文化,而是用万物有灵的观点将一切因为饮食、医药、服饰、娱乐而伤害动物的行为都纳为批判的对象,他认为动物和人一样,都是地球的公民,都有生存的权利,血腥的流水线宰杀和无止尽的捕猎,只是被精致的餐桌掩盖了,我们不禁思考,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反思,反思到何种程度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还将争论很长一段时间。
-END-大家都在看神舟飞船在1米高处精准反推着陆,是如何做到的?美国为何不用?
研究员在恐龙化石中发现疑似DNA,距今上亿年,能复活恐龙吗?
太阳磁暴或引发“互联网末日”?信息越是发达,太阳磁暴影响越大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点击下方“在看”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