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大象早已灭绝,科学家能通过化石复原出大象的长鼻子吗?


从最早的单细胞真核生命到众多生物种类形态,什么水生、两栖、陆生生物,什么哺乳类、卵生类动物等,生物形态越来越多样化。地球上的生物已经更新换代了很多轮,在早期地球的生态环境并十分稳定的时候,生物的种类相当之多。

但是能够一直从远古时期存活到今天的生物少之又少,典型的植物类有银杏、香果树和水杉,动物类就是熊猫、扬子鳄和中华鲟等。那么生活在现代的人类是如何确定生物的种类是新生而不是传承下来的呢?生物化石。
古生物学家们针对在不同的年代岩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结构,来复原其生前的存在形态。但我们常常看到的化石主要是生物的骨质遗留,软组织基本会被分解殆尽,通过化石复原出生物形态真的正确吗?

生物化石‍
为了研究地球的演化规律,推测其未来的发展,远古的生命化石就成了很多科学家对其当下生活环境的一种推测参考之一。
这些化石有可能是远古时代的生物遗骸,或者是其使用过的工具,又或者是存在过的遗迹。我们常见的化石形态大多是来自不同生活领域的、有大致架构的动植物化石。

石的形成既是一种偶然,也存在形成的必然条件,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随机的过程。
比如大多数生物失去生命后,会渐渐氧化消失,或者被微生物分解,直到再也找不到什么痕迹。但有些生物死亡后,只要其时间和地点所构成的环境条件足够,把么就可以跳过被完全腐蚀的这一环节,形成生物化石。

要什么条件才能形成化石呢?一般来说,当出现大量的生物集体性死亡的时候,是最容易形成化石的。这是因为群体性死亡一般都是因为发生了什么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让所有的物质不及完全被分解,一些生物遗骸就已经被掩埋、沉淀。这时候的它们已经被岩层或者其他物质阻隔,避免了氧化,可以暂时保存下来。
在近现代,人类发现的化石大多是在自然界发生重大灾害时期,比如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侏罗纪的恐龙灭绝等,同时也几乎都是以群为单位,很少有某个地方只存在一个或几个化石的现象。

复原的原理‍
生物遗留的化石一般都是较硬的组织,比如外壳、骨骼、牙齿或者树干、干果等,软组织和毛发等很少能够成为化石。因为这当中会有不少蛋白质成分,容易被微生物分解。
有些化石也会有较为完整的形态,所以科学家可以根据其大致构架复原该生物生前的样貌特征。我们现在随便在网上搜索一张恐龙的图片,其形态都是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复原而来的。

要复原一个生物形态,首先要找到相对完整的化石存在,这样方便科学家确定的它的基本大小和基础的生物构造;而生物骨骼上的一本都会有一些肌肉的附着痕迹,从而大致还原出一些肌肉强度与形态,最后就是看生活年代的地球环境,判断其是否可能拥有毛发。

但是这种还原的方式会存在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就是在没有完整的未变化形态条件下,骨骼的软组织不能完全还原,而毛发存在与否也完全推测准确;还有就是一些特殊的功能可能被忽略,比如鹦鹉可以学舌、电鳗会产生电流等。

因此,由于其形态上的缺失,再加上我们也没有见过这类生物的模样,所以没有办法考证其形态是否准确,就算是科学家自己也不能完全确定,自己复原的形态就是该生物存在时的模样。万一恐龙有毛发呢?

化石复原靠谱吗?‍
举个例子,像大象这样的生物如果在今天早已经灭绝,根据其化石是否可以知道大象有个长鼻子和巨大的耳朵?
体型的还原可能是最基础的一环,再往后,科学家可能会通过牙齿的特征来推测大象的食性,再发现其粗短的四肢和长长的牙齿让进食成为一大难题。可能会还原出一个长的鼻子,至于没有骨架支撑的大耳朵,那就真的是一件随机的事情了。

目前我们已经根据生物化石的集中演变形态,推测出地球上可能发生过的五次生物大灭绝,并且粗略估算出其时间规律。

另外,科学家根据不同的化石,可以大致还原出当时的自然环境情况,从水源到植物和动物的分布,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对地球的认知基础上,认识多个不一样的地球环境状态,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时空大门,那后面可能会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生物化石包含很多种类,也反映出当时的生物多样性,很多化石都是被埋藏在地壳中,是世界级的自然遗产。

-END-大家都在看45亿公里外海王星真实影像:数之不尽的钻石,持续百年的风暴
石油真的是古生物形成的吗?一个油田上亿吨,古代有那么多生物?
宇宙的结局是啥?科学家数万年后,恒星将全部熄灭您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点击下方“在看”支持作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