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羁留在汉军大营的魏王魏豹拜谒汉王,向汉王请假,请求返回魏地,探视生病的母亲。他一到魏国就封锁黄河渡口,背汉降楚。
六月,汉王返回栎阳。壬午(初五),汉王立嫡长子刘盈(本年六岁)为太子,大赦罪犯。让太子守卫栎阳,把在吴中的各诸侯的儿子也都集中到栎阳来守卫。
刘邦剧照
奇阶曰:汉王刘邦回到首都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立国本。立本年六岁的刘盈为太子,什么意思?战争时期,变数太多,如果汉王遭到意外,国本还在,儿子可以接续自己作王;
第二件事,大赦罪犯,重新凝聚人心。因为彭城之战死伤太多,战后萧何连不必服兵役的老小都征到前线去了,可见关中能打仗的青壮年减少太多。现在大赦囚犯,一方面可以补充兵源,同样让关中百姓看见自己是一位仁义之君。
第三件事,鉴于彭城之战以后,各路诸侯大都反叛了汉国,这些同盟军对汉国并不忠心,我必须对现在还在自己阵营的诸侯做出制约,把他们的儿子集中到首都栎阳来做人质,看你们还敢不敢随意背叛!
汉军引水灌淹废丘,废丘城守军投降,章邯自杀。汉军于是完全平定了雍地,设置了中地、北地、陇西等郡。
奇阶曰:章邯在退守废丘城大半年以后,围城的韩信等来了机会。
时值夏天,雨水沛降,废丘城旁边河里的水都涨溢了。
善于水攻的韩信及时地抓住了这个老天爷送给的机会,他要用水攻废丘城。
于是废丘城上演了二百年前晋国三家水淹晋阳城的一幕。
这一次,章邯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城里的守将投降韩信,章邯拒绝投降,自杀而死。
废丘遗址
章邯的死其实是预见版的项羽之死。
章邯退守孤城,能够坚持大半年的时间,说明,章邯的军事实力绝不一般!
章邯的失败说明了他打仗不如韩信吗?不好讲。因为韩信有着汉国各方面的支持,而章邯却只能依靠自己。这一次,如果韩信不借助水势,硬啃章邯这块硬骨头是没有胜算的。
章邯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守孤城,等候项羽的援救,可是最终也没有等来项羽,因为项羽先前是陷在齐地拔不出脚来,现在是被汉军堵在荥阳以东打过不来。
如果没有援兵帮助,废丘城被攻破只是早晚的事儿,因为城内的粮食是有限的。韩信最终借着老天爷的帮忙,成功地攻下了废丘城,但是章邯拒绝投降。
韩信剧照
章邯曾经投降项羽为何现在不能投降韩信呢?
章邯当初投降项羽,并不能说明他是秦王朝的乱臣贼子,因为他从司马欣的口中已经得知秦朝的政治已经腐败透了,他向这个散发着浓重腐臭气的王朝守节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经过再三的思量和项羽的威逼利诱,章邯终于下定决心,投降项羽。
章邯对项羽是敬佩的,因为他是真的打不过项羽,巨鹿之战最后阶段他对抗项羽每战必败,所以他内心当中对项羽也有畏惧和爱惜之心。
但是,章邯对刘邦难说有什么好感,为什么?
刘邦不像项羽一样战绩卓著,更没有项羽的贵族出身,章邯敬服贵族出身的项羽,但是流氓气质很浓的刘邦入不了章邯的法眼,他压根儿就没把刘邦放在眼里,这可能是阶层的优越感吧!
章邯也瞧不起韩信,因为韩信一直是一个无名小卒,后来的魏国、赵国、齐国大将也是没有把韩信放在眼里。
章邯剧照
章邯不投降还是因为,他并不是投机分子,他有原则。
章邯既投靠了项羽,就不再侍奉其他君主,他要守节而死。
二十万手下军兵被坑杀,自己却被封到雍地作王,人心向背,他看得清楚。他要坚守节操,不愿意再苟且活下去。
章邯最后被迫自杀跟人心已散有直接关系。
他的死也预示了三年以后项羽的死:
章邯、项羽都是贵族出身;
二人都是战场上的大英雄;
二人都失去了人心;
二人都在苦苦坚持;
二人最后都是被围剿而败;
二人都坚守气节;
二人都自刎于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