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城市推出“两会”特别策划#城市问诊#专题,昨天我们针对西安研发投入强、高新企业少,科创外强中干的问题,进行了诊断。今天,搜狐城市【城市会客厅】特邀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任保平教授,和我们一起探讨西安发展目前的症结和未来的趋势。
搜狐城市:西安投入规模和强度不少,高新科技企业却不多,产学研合作浮于表面。部属省属科研机构、高校资源发达,但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偏低,西安科创存在哪些问题?
任保平:西安具有非常好的科教资源优势,但是这些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西安科创存在的问题是:
一是以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没有形成,投入规模和强度不少,但是政府创新投入多,企业创新投入少,许多企业没有科技创新投入。
二是没有完整的创新型产业链、具有科技含量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没有融合发展。技术创新产出多,由于没有吸纳本地创新的产业链,技术创新成果大部分转化到了东部地区。
三是缺乏创新型大企业,创新主体发育不足。
四是创新生态没有形成。
搜狐城市:针对上述问题,西安应如何突破?
任保平:一是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招商引资。
二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把高校的知识创新、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企业的产品创新、市场的创新需求有机协同起来。
三是把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和政策链相结合,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积极构建自主产业链和高端产业,提高产业基础能力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结合。
四是优化创新生态,从增长激励转向创新激励,从抓物质要素投入为主向抓人力资本提升为主转变,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链来确保从创新链向产业链的成功转化。
搜狐城市:陕西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很多其他省市,例如湖北、济南、四川和重庆也都提出争当科技创新中心,陕西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任保平:陕西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陕西的优势主要在于科教资源优势,有各类科研机构1340家,国家级园区平台324家,国际创新合作平台71个,两院院士69人。
劣势在于:优势科教资源没有发挥作用,创新型企业少,缺乏创新主体,特别是缺乏吸纳创新成果的产业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结合不够。
搜狐城市:陕西十四五规划建议再提西咸一体化,去年首提西咸都市圈。自2002年启动以来,西安咸阳一体化已经历了18年,跟广佛、深莞一体化相比,西咸一体化至今没有太大起色,问题何在,如何破局?
任保平: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区域分工协作过程,而不是行政组合过程,是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结合,而不是行政一体化,需要把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相结合。西咸一体化至今没有太大起色的问题在于只在行政一体化上下功夫,没有把主要目标放在产业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上,主要通过政府力量来驱动,没有发挥市场的力量。破局的关键在于以产业一体化为核心,把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相结合,政府的力量在于宏观规划、政策引导,关键要通过市场力量推动西咸的分工协作,以分工协作,推动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
搜狐城市:从GDP占全省比重来看,西安排名全国前十,但低于银川、长春、武汉、成都等城市。关于西安吸血周边城市的说法是否符合实际,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该如何处理与省内周边城市的关系?
任保平:西安GDP首位度低于银川、长春、武汉、成都等城市,是因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榆林、宝鸡、咸阳、延安等城市也都在同时发展,也有一定知名度,西安不至于过分地“一城独大”。
但他们与西安仍存在不小差距,西安吸血周边城市的现象也仍在存在。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省内周边城市关系的处理上要坚持分工协作关系,在分工协作关系基础上,形成合作机构,构建产业链联盟和创新联盟。在构建产业联盟方面,以产业价值链为基础,西安与周边城市构建产业链,实现产业内分工,使得西安与周边城市分别处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实现西安与周边城市的产业一体化,例如通过沿着陇海线沿线发展西咸新区、咸阳城区、杨凌区、宝鸡核心区域,加快大西安西部特色产业建设,推动西安与咸阳、杨凌和宝鸡的产业一体化发展。通过西安新中心、临潼文化旅游中心、临渭现代服务中心的打造,形成陕西东部区域的产业一体化发展。
在构建创新链方面,使得西安与周边城市分别处在创新链的不同环节,同时有相互链接,实现一体化的创新。既发挥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又使周边城市通过产业链和创新链联系起来,实现一体化发展和联动发展。例如,利用陕北提供的能源化工原料和中间产品,加强研发,发展和完善能源化工下游产业和精细化工产业,加速西安市各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进一步完善西安能源化工产业链。
搜狐城市:2020年,西安、济南GDP联袂破万亿,加上2018年突破万亿的郑州,北方强省会有崛起苗头。在“南强北弱”经济格局下,作为西北第一城,西安是否能成为北方经济衰退的例外,西安有多大机会成为北方经济第三城?
任保平:西安有成为北方经济衰退例外和北方经济第三城的机会,这个机会的突破点在于产业发展,核心是如何打造经济发展的升级版,关键在于创新驱动的落实。需要在实体经济发展、新型产业发展、产业链的现代化、创新主体的培育,需要把创新嵌入到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环节:
一是把科教资源化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要以西安的科教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创新供给能力。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强化教育的创新支撑,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以科教资源优势为支撑持续壮大新兴产业,通过产学研结合推进新产品、新企业和新品牌培育。
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加快产业在技术产品、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进行调整和创新。
三是以产业链上各企业为创新主体,把企业和其他创新活动联系起来,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提高集成创新能力 , 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四是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围绕优势重点产业领域引导企业组建产业技术联盟,通过企业产业技术联盟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对接,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五是把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有机结合起来。从抓物质要素投入为主向抓人力资本提升为主转变,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链来确保从创新链向产业链的成功转化,通过人才链促进西安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西安成为北方经济第三城需要克服体制机制的劣质和产业发展滞后的劣势。如果西安在“十四五”期间,真正把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同时能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结合上下功夫经过“十四五”期间努力,渴望在“十四五”末成为北方经济第三城。
搜狐城市:过去两年,最热门的网红城市是重庆和西安。重庆的形象是洪崖洞、李子坝“穿楼”轻轨、长江索道等景点,西安则是 “摔碗酒”“不倒翁小姐姐”。过度商业化下的低品质网红标签使城市“变俗”,城市想象力被透支,网红西安未来该如何定位自己?
任保平:代表一个城市标志在于其关键的资源禀赋和文化,西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在于其深厚的汉唐文化资源禀赋和科教资源禀赋,西安应该以代表传统文化的汉唐文化和以代表现代文化的科教创新文化为形象标识,使西安成为历史名城、文化名城、创新名城、智慧名城。
end-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