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过去30年来广东的经济总量一直高居全国第一,但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过大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顽疾。
数据显示,2020年深圳GDP是云浮的27倍。深圳人均GDP高达20.59万元,而梅州仅有2.76万元。在广东21个地市中,2020年仅有7个地市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14个地市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最低的梅州仅为全国水平的38%左右。
搜狐城市会客厅特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经济室主任黄征学,和我们一起讨论广东省内的地区发展分化问题。
【人均收入相差3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经济发展要为人服务,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角度,广东省内21个地级市,人均GDP最高的深圳(64878元)大约是最低的梅州(22904元)的3倍。这个数字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的。
实际上全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都是向少数地方集中,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同时发展起来。比如澳大利亚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墨尔本、悉尼;韩国经济主要集中在首尔和周边的京畿道;日本集中在东京、名古屋和大阪;印度就是新德里和孟买。美国经济也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城市群和西海岸,中部和北部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经济载体。加拿大三千多万人口,六七百万人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俄罗斯只有莫斯科一枝独秀。
所以从全球经验来看,广东不可能也不应该让所有地方都发展成城市,变成铁板一块。云浮、河源、韶关可能很难发展城市,他们的定位更适合作为生态涵养区,实际上河源、韶关是珠三角的上风上水。河源也是珠三角非常重要的水源地。广东省也给予了相应的生态补偿等政府支持
高质量的国土空间,应该有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的发展,维护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不同的空间,发挥的作用和功能不同,应该根据其空间特征、资源禀赋,赋予不同的功能发展。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林则林,山区林区就不再苛求它发展工业,这才是高质量的国土空间布局非常重要的思路。
【都市圈首先要做强核心城市】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提出要建设五大都市圈。都市圈,先要有很强的中心都市,然后能够带动周边的发展,否则形成不了“圈”。
深莞都市圈,产业研发在深圳,转化在东莞,二者协同度很高。广佛都市圈,广州发展商贸服务业,佛山有强劲制造业,形成非常良好的协作。当年的“星期天工程师”帮助佛山,甚至整个珠江西岸的家庭产业发展起来。而广州作为省会城市,制造业淘汰之后,发展服务业,离不开佛山的制造业基础,所以两地达成合作。
而潮汕揭本来就是一个地区,后来行政区域重新划分。潮汕揭都市圈内还没有一个强市,能够形成都市圈,带动这三个地方。
湛茂都市圈的问题是湛江和茂名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所以必须要调整发展方向,培育一个强市去带动另外一个。
实际上,都市圈辐射的范围都是有限的,研究数据表明,一个城市即使人气再高,辐射的范围大概也只有150km~200km。所以整个广东不可能只依靠珠三角辐射,而要关注到东西两翼的发展,农村问题要靠城市解决,再培育一些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以城带乡。只有东西两翼支撑起来,才是大鹏展翅,才能够真正腾飞。
【西冀湛江交通建设落后钢铁制造错过工业化发展高速期】
湛江港实际条件非常好,但是它的交通建设落后于珠三角很长时间,发展得比较慢,到了2000年以后,到内陆腹地洛阳的铁路才开通。港口条件再好,但没有腹地,发展就会很难,对城市的促进作用也比较慢。
湛江的交通项目发展为什么慢呢?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政府会对珠三角优先发展的地方政策与资金倾斜,区域经济有一个增长极理论。
湛江是老工业基地,制造业也很发达,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它的发展就放缓了。这也跟国家整体产业形势有着密切关系。进入21世纪,工业化时期过了之后,钢铁工业过了大起到了大落的阶段,这时再次布置钢铁工业,发展时机已经过去了。而这时可参照的是,珠三角已经开始布局创新产业了。
也确实有企业及城市通过产业升级实现迅速发展的,比如说韶钢(韶关钢铁厂)生产传统钢材都快倒闭了,后来被宝钢兼并之后,它转型生产汽车配套钢材又盘活了。但是这个产业链已经形成了,(湛江)想再争取一些市场份额的话,竞争压力就会很大。以上这些就是湛江发展落后的原因。
【东冀汕头缺乏外部带动改善交通联通大湾区】
汕头是中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现在是发展得比较落后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其它三个特区深圳、珠海、厦门的发展,有香港、澳门、台湾的资金带动,而汕头没有地方可以带动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因。
汕头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产业发展确实非常好,但是转型转得比较慢,潮汕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当时温州的一样,小作坊生产,留下假冒伪劣比较多的印象。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是潮汕文化是内敛性文化,不是开放性或包容性的文化,这种文化对地方发展是一种障碍,外地人到了很难立足。
广东省这次十四五规划把汕头定为省域副中心,为了促进汕头发展,采取了很多措施,第一是从省级层面优化地区产业布局,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的话,就是包括深圳和汕尾,东莞和韶关都在建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第二需要做的是优化营商环境,规则制度对接;第三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潮揭汕和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大湾区还需要更大的创新动能】
大湾区发展的优势第一就是产业集群,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增加值,比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还要多。第二就是政府、市场通力合作,实际上大湾区的政府效率很高,简化很多审批流程。第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即便是跟发达国家比,我们都还是有优势的。
大湾区还欠缺的地方在于,第一是创新能力,必须要承认,目前很多原创性核心技术,包括卡脖子的技术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现在中国的很多技术已经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创新已经进入无人区。不是像以前模仿创新,而是实质上的创新。创新的风险是很大,不可能完全让企业来承担。十四五规划也提出,我们要加大对基础学科研究的支持力度。
第二就是开放水平还不够,规则、制度或标准跟国外的对接依然还有差距。譬如说大家都认为外资成本比较低,希望通过离岸金融、金融租赁的形式到国外市场上融资。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下一步我们的开放就是规则,制度和标准上后面国际对接。
广东省要实现地区均衡化,第一是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是基本公共服务要均等化;第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均衡。让东翼、西翼和北部山区能够因地制宜地发展,才能让广东省的协同化走在全国前列。
-end-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