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日本的爱恨情仇

  星期天一大早带女儿去公园似乎成为了惯例。发几张去公园途中的街景。
  

  日本的自来水在进入每户家庭之前,会经过重重的消毒手续。矿泉水的安全基准为18个项目,而水道水(自来水)的安全基准为51个项目,就在安全基准的严格上来说,水道水就完全压制矿泉水了,所以,日本从净化厂出来的自来水要比矿泉水还要干净、安全,直接饮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公园、广场、神社、寺庙常看到的直饮设备,这种公营水道水,直接连接当地水道局,都是可以放心饮用的。于是,很多无家可归的住在公园和公园的水度日。
  之前也曾经说过,在饮水习惯上,日本人与西方人更相近,无论冬夏在餐厅端给你的水都是冰水。日本人没有喝热水(开水)的习惯,就算是女生特殊时期甚至刚生完孩子也是毫无顾忌地饮用冰水。他们认为把自来水烧开是没有必要的,所以一般日本家庭不会把水煮沸再喝,最多是安装过滤设备,使用过滤器或在水龙头上安装过滤芯,直接饮用过滤后的水道水。








  @楚光李 2021-06-20 16:43:16
  楼主,像707楼照片上这么干净,是人工扫的还是机械扫的还是机械人工相结合?中国是由环卫所这样的政府机构负责城市街道卫生,日本也有类似中国环卫所这样机构?如果日本老百姓在这样的街道边上摆个水果摊或者做其他小生意,政府允许吗?日本也有类似中国城管这样的部门吗?中国是不允许老百姓在城市街道边上露天摆摊的,但是任然有些小摊贩在跟城管打游击,城管来了就跑,跑得慢的就被抓住罚款或没收。
  -----------------------------
  日本没有环卫工人没有城管。没有人随地扔垃圾,街上垃圾桶也很少,垃圾要带回家扔。日本有很多自治会,就是住在一起的人自主成立的组织,有时候会义务打扫附近的街道捡垃圾。
  今天一整天都没有更新。中午上午出去办事的路上看见保育所的小朋友在散步,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
  人数很少,也许是小规模保育所的孩子们。以前介绍过保育所接收从零岁到六岁的小朋友,但是有一部分小规模保育所只接受零岁到两岁的孩子,人数最多为19人,平均下来每个班级只有6个人左右。这也许就是小规模保育所的两岁的孩子们。
  



  @娃哈哈IRW 2021-06-21 21:31:51
  感觉楼主也是不容易,要是国内可以的话,或许在国内没那么大压力
  -----------------------------
  日语里有一句话叫ないものねだり,直译过来就是“没有的就是最好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围城。
  我之前说过我是停薪留职来日本的,快满一年的时候,公司和我联系说如果我回去复职的话会安排一个很好的职位。当时在日本市政府工作的事眼看就要定下来了,所以我几乎没怎么考虑就正式向公司提交了额辞职信。
  现在想一想,如果当时回去了会怎么样呢?或许公司真的给我安排了一个很好的职位我从此平步青云现在已经是成功人士;或许时间长了被打回原形仍然碌碌无为对比自己优秀的同事们羡慕嫉妒恨 ;或许正在想如果当时留在了日本会怎么样呢。
  人生的每一个抉择都很难,但是也许每一个选择都没有对错。
  以前的那家公司每年都会开kick off meeting,每次开会都有一个主题。2011年我最困难的那一年的主题是right choice,于是我几乎一整年都在想着这个词。2012年来日本后,我无比庆幸自己做出了right choice,可是短短几年后我又开始思前想后,开始想如果当时回了上海会怎么样。我就是这样一个内心纠结的人。心里想的太多,格局太小,所以做不了大事,只会埋头苦干。
  忽然没来由地想起这样一段话。
  东野圭吾在《恶意》一书中这样写道“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我当初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又想起宫崎骏的一句话。
  “我想以没有仇恨的眼睛看世界。”
  前两天发的公园直饮水和街道的照片似乎让大家对日本的环境和卫生问题产生了兴趣。我想起了两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日本人比较重视清洁,一年四季每天洗澡。在国内,我们洗澡基本有淋浴和泡澡两种。这两种形式在日本也有,但是有一些细节不尽相同。
  在日本,基本上是先淋浴,然后在浴缸里面泡澡。淋浴的时候和国内不同,很多日本人会坐在小板凳上进行淋浴把身体洗干净后再进入浴缸泡澡,一般会泡十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还有一点也许很多人接受不了,就是日本人全家用同一缸水泡澡,不会进行更换,这也是需要在浴缸外把身体洗干净的原因之一。传统的家庭是一家之主的爸爸先洗,然后才是其他家庭成员。泡澡是日本的传统文化,日本人似乎认为不泡澡只淋浴的话等于没洗澡。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泡澡被认为是培养亲子感情的重要环节,女儿和爸爸,或者儿子和妈妈通常一起泡澡一直到小学低年级。
  
  刚才说到泡温泉,顺便提一下,在日本泡温泉需要全裸,不能穿泳衣,只允许带一块小毛巾入场。这条小毛巾的作用,可以用来在走动时遮挡身体。也可以在泡澡之后回到脱衣处以前擦干身体。但是毛巾不能接触浴室的水,所以要把它放在池边,或者像当地人那样叠起来顶在头上。
  
  讲到洗澡,再介绍一下日本的浴室和卫生间。在日本,浴室和卫生间以及洗衣区,洗漱区是分开的。四个不同区域彻底分离,不仅实现干湿分离,而且可以让家庭成员同时使用。例如爸爸在刷牙,小朋友可以上洗手间,不受干扰。
  
  厕所的墙上通常有一个小小的白色方盒子,名曰"音姫",把手伸到盒子前面便可发出稍显沙哑的流水般的声音,20秒左右自动停止,再伸手出去又开始流水声,下面的小按钮轻轻一按也可停止。它是为了"消声"而设,如厕也不例外,日本人处处在意不给别人造成不便和困扰或者带来不好的感觉,因此才有了这个神奇小设备的问世,而且比起“冲水”掩盖,这样更加环保。日本人对于资源的珍惜与保护真是随时随地可见,做任何事情都做到极致。
  在日本人看来,厕所绝不仅是“方便”之处,它也是一处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如同家里的起居室一般,整理妆容、聊聊天,欣赏欣赏花艺作品、感受大自然的赐予,甚至从一瓶插花中可以窥见今日插花人的心情,或许还能获取一些创作的灵感。大家或许在日剧中看到过这样的情节:可爱的女主不受同性待见,中午一个人躲在洗手间吃从家里带来的便当...这样的情景,确实真实存在,绝非导演杜撰。
  说到厕所,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来日本之前,看到一篇文章题为《上帝偏爱她,让她洗厕所》。内容是说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是洗厕所出身,她曾经在东京帝国酒店打工,每天的工作是洗厕所,“就算一生要洗厕所,也要做个洗厕所最出色的人”,洗完厕所后可以从里面捧一口水喝下去。
  我当时很喜欢这类鸡汤,来日本后有一次和当时的导师提起这件事,说自己很受鼓励很感动。原本以为导师会和我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他却只是笑眯眯地反问我“是吗? ”,似乎我的发言很滑稽。
  后来慢慢地我明白了几点。一是在日本打工很正常,邮政大臣也好富二代也好,在学生期间打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些是因为家庭困难,就算家庭不困难,也通常认为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由父母支付而其他费用需要有自己打工赚取。很多富二代也打工,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增强自己在多方面的经验,富二代们大学毕业后通常自己找工作在外面工作有了一定的经验和阅历后再回到家族企业任职从低做起。以前说戴安娜王妃曾经做过保姆所以是灰姑娘,而后来我们都知道其实戴安娜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有贵族血统并不是因为要赚生活费而去做保姆。也许不仅日本,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吧。第二,把厕所打扫干净是她的职责所在,并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人人都是这样工作的。事实上,在日本的网站上找不到任何赞许这件事的评论。
  昨天中午路过一家保育所门口,因为天气很好,看到孩子们的鞋子放在外面晒太阳。忍不住拍了下来。
  
  衣食住行中介绍过食和住的行情,今天介绍一下衣。
  前两天去了一趟优衣库。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这个品牌,以前在上海时,和同事出差来日本,我记得她两眼放光在优衣库买到手软。而我不论在上海还是在日本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在优衣库买过任何东西。也许审美不同吧。
  话题又扯远了。大家自己看看照片吧。
  






  看到大家对温泉的讨论很多,所以重新介绍一下。
  在日本泡温泉是一种完文化,不是单纯的洗澡。在日语中,温泉又叫“汤”,其实也是从中国传来的,“汤”是热水的意思,当年的杨贵妃就是沐浴“汤池”。
  温泉有很多种,有高级度假型的温泉例如温泉旅馆,也有亲民型的温泉。不过不管是高级的还是亲民的,注意事项都是一样。
  进去过后先存鞋,光脚进入各自的更衣室换衣服。一般都是用竹筐存放衣物。
  
  许多知名的温泉发现迄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日本的温泉往往还和古代神话传说,历史名人或者知名僧侣有关。例如温泉治愈受伤的动物的传说,名人与温泉结缘的奇闻轶事等等。
  日本温泉还和人文艺术有不解之缘。许多浴场由历史名人下令建造;还有些温泉旅馆诞生了不少知名的文学作品,温泉激发了文人墨客的灵感,从而创作出为后人所称道的传世佳作。这也使得日本的温泉文化更具有人文特色而备受青睐。
  @可爱的细细 2021-06-25 16:23:53
  因为我也在打官司。
  -----------------------------
  我发短信给你。
  之前有一个朋友说介绍一下日本的小学,隔了差不多一个月终于可以交作业了。因为我女儿还有两年上小学,所以我也稍微了解了一下。
  日本小学有公立和私立,私立小学不仅费用是公立的三倍多,而且孩子必须通过笔试面试才行。有需求就有产业,有很多针对小学入学考试的私塾。
  父母花了钱还得投入精力,陪孩子去上私塾,上兴趣班,监督孩子学习。花了钱花了精力孩子努力考出了好成绩也不一定能上私立小学,因为有些私立小学对父母的职业也有要求。首先要有稳定高收入的职业确保能支付整个小学期间6年的费用,必须是有头有脸的职业,最好能对学校的发展有所助益,其次父母双职工的话很可能是负面条件,因为学校考虑到双职工的话母亲不能充分陪伴孩子,尤其是刚开学的适应期母亲能不能全身心地伴随孩子度过这个期间是一个考核条件,另外母亲工作的话可能没有时间给孩子做饭,不能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万一孩子生病不能及时就诊等等。父母工作太忙,人家招了你们家小孩,也没法按人家的节奏教育,索性就拒绝了,反正名门小学,不缺的就是学生。
  有很多家庭,为了孩子能考入名门私立,全家都加入考试备战。这好似一张进入上流社会的入场券,努力没有运气,也不一定拿的到。2018年,东京大学的倍率不到4,也就是说4个参加考试的考生里,有一个会被录取。而庆应私立小学的倍率却是13,13个报考的孩子里,只录取一个,可见竞争之残酷。
  我对私立小学知之甚少,主要介绍一下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在所在学区内租房或买房就可以直接上,对居住年数等等没有要求。因为一般离家比较近,所以鼓励步行上学,家长一般不用接送孩子放学。
  有很多地方是小朋友们自己结伴上学。一般是高年级的孩子和低年级的孩子组团,高年级的要负责在附近转一圈,去接低年级的小朋友。具体谁来接,是轮流值班制的,所以,这种制度能够很早就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天值班的孩子一般都早早地吃完早饭,然后按时去各家接到一起上学的低年级小孩。这样,当先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就油然而生。放学的时候,也是这样组团一起回家。
  日本小学生都戴黄帽子,因为黄色比较显眼,是安全色。
  孩子们就是这样上学的。
  

  日本的小学生的书包虽然也很重,不过书本的重量只占一小部分。他们要背很多东西去上学,比如,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小手帕,牙刷;有为了上游泳课而准备的泳衣,游泳眼镜;有为了运动课准备的运动服,装备;还有画画的颜色笔等等。所以日本的小学都有一个储物柜,用来存放这些东西。
  
  虽然书包很重,也不会有父母来帮忙拎书包,拎水壶等等,都是小朋友自己亲力亲为。而日本的学生书包堪称一绝,,一般都是上好的牛皮,质量结实,可以用上十年都不会坏,当然价格也不菲,相当于人民币几千元。但设计也考虑了书包的重量,有特别省力,不妨碍小朋友成长的设计。不过这不是强制要求的,也可以背布书包,都可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小学生书包上面一般还挂着一个报警器,在遇到坏人的时候使用。
  日本小学生的书包都是同一个样子,四四方方的,价格平均为4万~5万日元,好一点的要10万日元(约人民币6000元)。日本人对书包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说,书包是孩子走向新生活的一个象征,为了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妈妈们也就不计价格地为孩子选购他们真正喜欢的书包。
  
  你从一个书包感受到了什么?也许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人性化设计带给我们的对知识的重视和普及,或者说注重附加值和人性体验是设计中非常关键的一点。
  今天早上带女儿去公园的路上看见路边的一棵树上贴了这样一张纸。上面写着,书上又乌鸦窝,乌鸦妈妈为了保护小乌鸦和乌鸦蛋也许会发出叫声,给各位行人添麻烦了请谅解。
  这也许就是日本人尽量不给人添麻烦的表现之一。
  下次讲一下日本为什么这么多乌鸦。
  
  今天去超市买的鸡蛋。
  日本的鸡蛋都是这样干干净净装在盒子里,上面注明了保鲜期。今天买的价格是税后213日元,人民币约为12块。
  十年前在国内买的时候都是散装的,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继续前两天说的书包的话题。
  书包的式样都是一样的,所以挑选书包时最重要的因素是颜色。
  对男孩子们来说,黑色是王道,几乎占据三分之二的市场,其次还有蓝色,粉色,棕色等等。
  

  这种书包甚至在欧美很受欢迎,很多明星名媛甚至背着书包出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