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流氓”王朔的彪悍人生:骂白岩松是肉喇叭,嘲笑赵忠祥是公交车!郭敬明就一小偷


观点
2022-2-14

王朔
    ‘80后’基本是被港台文化洗脑的一代,这帮孙子只知有港台……他们很可笑。我认为‘80后’基本不构成力量,基本是泡沫。

“我可不敢跟王朔约稿,我去了他要是强奸我怎么办?”
◈ |  紫苏叶
      提起王朔,很多人想到的并不是他的才华和文笔,想到的却是他的风流韵事,他无遮无拦的大嘴巴。
八十年代的文坛“京城两王”中王小波多情,王朔质朴,他们都有一种北京味儿的粗俗。
      不论是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还是王朔笔下的男主角,年轻人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嗤之以鼻,“这些怎么能写出来”,然后就开始暗暗猜度作家是个什么人物,直到回去多看几遍之后,才暗暗的在心里给他们竖一个大拇指。
而作为这种“流氓文学“的代表人物,王朔无论是自己还是家庭,都处在社会的聚焦下。有的人说他是撕破了一些社会上那些“极崇高的假面”,但是也有的人说他见异思迁,抓住他的感情不放,甚至有了不敢约稿的玩笑。据说有个女编辑曾说:我可不敢跟王朔约稿,我去了他要是强奸我怎么办?
      作为一个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人,王朔不仅能说,而且还敢说、会说,很多事情根本不避讳,张口就来,因此王朔在圈内也得罪了不少人的。
即便是好朋友,也躲不过他的批评,好友余华就是其中之一。在王朔点名道姓的这些人中,有两个比较值得拿出来说,一个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另一个则是赵忠祥。
     王朔曾说白岩松是肉喇叭,是骨子里的做作。而赵忠祥则被他嘲笑为“公交车”。王朔为什么要说这两个人呢?

     王朔骂白岩松是肉喇叭,其实是一段往事了,当初白岩松出了一本书名叫《痛并快乐着》,那还是2001年。当时那本书很火,王朔也买了一本去读,但是没读下去。
不知道是因为心疼钱,还是因为当初白岩松采访王朔老友余华时态度做作,反正他是气不打一处来,对着白岩松的书和人一并开火。

     王朔在那篇名叫《痛并快乐着》的文章中,对于白岩松的新书提出了几点评价,一是文章做作,写的挺一般;二是没什么过人的见解;三是故作真诚,让人反感。
      文章的最后,以肉喇叭为结尾。肉喇叭,其意为传声筒,没有自己的思维见解。其实这么形容白岩松又对又不对,虽然他都是照本宣科没有见解,但是身居其位,必须带着镣铐跳舞。
可即便如此,白岩松却没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什么,经常摆出一副“为民请命”“忧国忧民”的架势,让人觉着戏太足了,有些不舒服。
我们不是不能容忍表演,但是却无法容忍无时无刻不在表演,这让人觉着自己受到了侮辱。
      说完了白岩松,再来说说王朔对于赵忠祥的评价,为何他说赵忠祥是“公交车”?
赵忠祥跟白岩松一样,也是央视的知名主持人之一,更有甚者称其为“主持界宗师”。

       但是赵忠祥除了资历之外,还要什么能让人铭记的呢?难的是那句“春天是个交配的季节”?亦或是他晚年的外号“紧爷”?
     赵忠祥当年也走得文化偶像的路数,跟余秋雨差不多,品性二人也相差无几。晚年的赵忠祥,不仅公开售卖字画,而且还录祝福视频,对于那个身份的人来说,实在有些跌份。

王朔说:公众人物就像是公交车,大家都想上去搭一程。这话虽然有些损,但并不是没有错,赵忠祥巅峰时期的画作能拍卖90万,这不就是掏钱买车票么?

     2007年的时候,王朔出了本书《我的千岁寒》,王朔在接受一家媒体的专访时,口无遮拦地恣意畅言骂郭敬明:“郭敬明怎么那么不要脸?郭敬明说,我又有名又有钱。你有什么钱呀?别不要脸了,写那点东西能挣几个钱呀?那几百万算钱吗?太可笑了。”
      而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80后”话题,王朔则表示不屑:“‘80后’基本是被港台文化洗脑的一代,这帮孙子只知有港台……他们很可笑。我认为‘80后’基本不构成力量,基本是泡沫。他们基本上没有形成战斗力,我们‘五、六、七’一出动就打垮他们。”但王朔同时表示,自己不认为“80后”全是无知的,肯定也有明白人。

在怼了“小四”郭敬明后,王朔将矛头对准了余秋雨,他说:“他是我的晚辈,冒充文化人,不入流,写点游记不算什么!”
当时王朔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被人喷的可不轻快,可是等到过了几年后,大家才逐渐回过味来,发现王朔说的还真对。
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他的话是多么地犀利、内涵且富有预见性,把为人处世的那些事都琢磨透了。
其实王朔犀利、通透的特质早在他写小说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来了。

      王朔的文字对生活和社会有着一针见血的穿透力,刺破了虚假的伪装道明了生活的本质,因此他的文章是叛逆的,却又是有启发性的。
在那个刚刚允许自由说话的年代,王朔重新解构了传统权威语言,给人们的说话方式带来了别样的生机,可以好不夸张地说,王朔的小说,教会了后来的一代人如何说话,如何说自己想说的话。
     马未都对王朔也非常赞赏,他说王朔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依旧保存了作为一个作家基本尊严的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去跪舔那些所谓的美好。
    他不装,不假正经,他喜欢调侃,调侃别人,也调侃自己:“从骨子里我是个严肃的人传统的人,可事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我严肃地对待。
      王朔年轻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而到了老年,就好像脸皮变薄了点。他亲闺女王咪结婚,在《致女儿书》里写的既缠绵又婉转的他竟然没去。人们都猜测纷纷,但是我想,谁家嫁女儿,父亲都会不高兴的吧,估计他只是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女儿婚礼上,他的好友陈丹青作为他的代言人,挖苦了他一句:“他扛不住,他没勇气站在这儿。”

     女儿结婚之后,他现在过着极其规律的生活,一个人早睡早起,越来越像他老年时刚刚养的两只猫。猫睡他睡,猫起他起,猫是什么样子,他也愿意懒懒的趴在家里,人生经历那么多,禁不起折腾了。
      有的时候,他也会回忆年轻的时候,他说他下辈子只想做一个普通人,不像现在这样大风大浪历尽,只想幸福的过此一生。感情线也不想这么复杂,也想有一段“执子之手”的佳话。他笑着“否则人间给我的记忆太不好了。”
      在最后,他感慨的更多了一些悔恨,曾经有一个家,但是他却没有好好珍惜,现在家没了,他只能在离自己曾经的家人很远的地方,默默的念叨着:“我对不起沈旭佳,我这辈子都是沈旭佳和王咪的奴隶。”
人到暮年,蓦然回首……
也许,人老了,心会越来越柔软,看来,老王是老了。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書香】阳光丨灵魂丨阅读丨深度丨文艺
— 推荐阅读 —

今日七夕读李煜: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铁凝:秀色
王朔:贾平凹的《废都》完全是扒厕所的东西,颓废到无聊的程度
立秋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马尔克斯 | 写《百年孤独》那段日子,我一分钱都不挣,我几乎倾家荡产
叶嘉莹 | 我用诗词渡劫,我一生遭遇很多不幸,都是用李商隐的诗来化解
柴静:一个国家应该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
柴静:野夫带我看江湖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