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22-3-18
王朔
作为人,我被自己彻底否定了。从你那样望着我的那刻起,我决定剥夺自己笑的权利,也剥夺自己哭的权利。”
徐静蕾:我有一个男朋友,二十年了,几乎每天还会打电话。
◈ | 紫苏叶
有人问前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王朔算是作家吗?”
王蒙说:“当然算!而且是个好作家。”
而那位因和冯小刚混一起最近挺热火的《一地鸡毛》的刘震云说,鲁迅的小说,读来读去,说了两个字,吃人;后来王朔的小说,读来读去,也就说了两个字:别装!
然而这会儿老王这位大作家还在继续骂人。
2007年,老王同学出书,骂了不少人。
他怼张艺谋是“搞装修的”,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太土了,地主才喜欢金子呢,说李敖就是自恋狂,自己封自己大师有意思吗?
并怒骂“80后”作家郭敬明就是一小偷,
同时还怼了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
貌似国内外有名气的人他都骂了个遍,一个都不放过。
这还没完,他还指着一个“挑事儿”的女记者鼻子“骂”了足足13分钟......
然而,骂完没多久,他又到处跟人家道歉。
““我小的时候认为,总有那么一群人比其他人更加纯洁、高尚、正确,我先以为解放军是这样的人、教师是这样的人;后来以为作家是这样的人,或者搞文艺创作的应该是这样的人。于是我好不容易要挤进那个圈子,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结果发现哪里的人都一样,哪个圈子也不比另一个圈子高尚多少。”---王朔
如今,王朔过上隐居般的宅男生活。据说还养着猫,早睡早起,用微信,头像是自己的爱宠,在朋友圈只看不说话。他拒绝网购和快递,一个月去一次超市,买回一堆东西,挨个吃,从最新鲜易腐的蔬菜开始,以打卤面收场。
他已经宅了很多年。偶有邀约,总是还没出门就开始后悔。尤怕出席活动,每次拒绝朋友邀约,都是一场艰难的心理战。几年前洪晃在三里屯太古里的“薄荷糯米葱”开业,请他出席,一个隐匿的理由脱口而出:“不去,我有童年创伤。”
陈丹青曾说,理解王朔的行为和思想都应该到他的童年去寻找线索。那么多写文革的作品,只有王朔《动物凶猛》以及改编成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捕捉住了文革的那种气息。
老王在他的《我看王朔》那篇文字里,像抖包袱一样,坦白了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面列了一批对自己有巨大影响的人物。在文学上是雷马克、海明威、约瑟夫·海勒,在电影上是《美国往事》、《夏日恋情》。最后,为了自嘲,他拉长了这一名单,又添了许多朋友:梁左、冯小刚、姜文、李晓明、叶大鹰……
老王跌宕起伏的情感经历
最后,写到这里,不得不谈谈王老师轰轰烈烈的情感经历,否则怎么都感觉不太全面。
王朔与前妻沈旭佳84年相识,85年共同创作小说《浮出海面》,87年结婚,88年生了女儿——咪咪。出现问题乃至分居应该是从1995年或者再后一点。问题开始不大,只是磕磕绊绊,后来才发展到不可收拾。
王朔在一次访谈里说过:“我对不起女儿,对不起沈旭佳,现在我是她俩的奴隶。”
王朔在2006年复出后,总说他在2002年前后的崩溃,崩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各种解读。但仔细分析,我们就很清楚了。不是他父兄和梁左的去世,也不是什么无缘故的顿悟。
而是和妻女的最后分离,导致了他的崩溃。此前虽然他们之间有问题,夫妻也分居了,不象以前那么亲密。但俩人还生活在一个城市里,还是经常见面,见了面,沈还总管着王。他们还经常一起处理家里的事情,陪女儿玩。
当然,老王最令人津津乐道而且经常八卦的就是和娱乐圈徐静蕾的那一腿关系。这方面老王的经典回答的相信已有很多媒体报道过了,无非就是著名的老王式“吃软饭”论。
在老王《和我们的女儿谈话》一书里有记载他女儿咪咪的描述,化名咪咪方的王咪咪说:从一开始我就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长什么样儿。我见过那个人,当然不是见的真人,是我同学拿的杂志。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我同学说的,你爸怎么看上她了?事先声明,我对她没有一点恶意,既没有好的意见,也没有坏的意见,当年我小,现在她和我没关系。
老王最后一次和沈旭佳分开是非常惨烈的,估计是在美国吧。王朔2001年或者2000年把妻女送到了美国,然后离开。
这个情景,王朔在《致女儿书》和《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死后的日子》里都分别记录了,可见十分深刻。
“最后一次离开你们,你妈妈一边哭一边喊你的名字,你不应声,悄悄坐在自己屋里哭,我进你屋,你抬头看我一眼,你的个子已是大姑娘了,可你眼里充满孩子的惊慌。我没脸说我的感受,我还是走了。从那天起我就没勇气再说爱你,连说对不起也张不开口。作为人,我被自己彻底否定了。从你那样望着我的那刻起,我决定剥夺自己笑的权利,也剥夺自己哭的权利。”
--王朔《致女儿书》
当年,王朔把徐静蕾推荐给了好友赵宝刚。于是,徐静蕾有了自己的处女作,同时也是成名作——《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不得不说,王朔一辈子干的最出色的工作就是“推女友“,而且是推一个成一个。
例如,2010年他还把王子文推荐给了赵宝刚,参演了《家的N次方》和《男人帮》;没多久又把王子文推给了冯小刚,参演了《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
2002年,徐静蕾的创作冲动把她再次推到了王朔面前,她说:我想当导演。老王对于28岁的徐静蕾当然无法拒绝。于是,王朔拉来了一众好友帮忙,姜文,张元都客串了徐静蕾的导演处女作《我和爸爸》,叶大鹰更是直接上了主演。而徐静蕾包揽了出品人、制片人、编剧、导演和女主。
平心而论地说,《我和爸爸》作为一个飒蜜处女作,其实还是不错,基本上是北京徐大才女的艺术巅峰。
徐大导演后来拍了一堆不知所谓的片儿汤电影,换遍各种类型,花式浪费生命。期间唯一的正经事儿应该就是和黄立行老师进行了公费恋爱,资方买单,典型的公私兼顾。
这期间老徐和老王貌似没有任何公开的交集。
直到2015年的老徐执导《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徐导演把退出江湖好多年的王朔同学拉下水,当了编剧,直接导致王老师艺术人生晚节不保。
有记者问王朔:很好奇你很久不出山了,难得最近接了这么多戏的编剧,就为帮朋友?
老王回答:不是我帮朋友,是朋友帮我。写小说慢,我得靠写剧本挣钱,解决生活问题。
这个答案特别像老男生朴树,在《跨界歌王》朴树助阵王珞丹,腼腆地回答主持人的问题:我最近很缺钱啊!我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哦。(大意)
呵呵,这个回答现实而实在。当然,老王的能说会道和朴树的拙言有天渊之别。
而徐静蕾在《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一个宣传活动上说:“我觉得分手之后还是可以成朋友,而且可以成很好的朋友,我有一个男朋友,二十年了,几乎每天还会打电话。”
虽然没有说名字,但是这位徐导演口中分手之后的“朋友”应该就是咱们的王朔同学吧?因为这段话是2015年说,往回倒二十年,也就是1995年,徐老师正在大二升大三。
至于徐大才女的新男友台湾黄立行听了心里是什么滋味,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王老师家里,墙上挂着自己写的四个大字:不受福德。
这四个字不明觉厉,这4字真经,应该是老王的自省真经。貌似是千帆过尽繁华落尽,阅尽人生的真谛。
“我不需要启蒙开悟,我是自证自悟。在那一刻我明白过来了,我就是撒旦!撒旦是谁?撒旦是破坏者、挑拨者和告密者,这正是我干的事儿。我命定了要干这样的事情,生生世世。”
“我庆幸我这一生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活到了现在。”
最后,王朔如此郑重其事的总结。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書香】阳光丨灵魂丨阅读丨深度丨文艺
— 推荐阅读 —
▼
王朔:贾平凹的《废都》完全是扒厕所的东西,颓废到无聊的程度
王朔:我才不像窦唯那么傻烧你们汽车,见面我直接抽你们这帮孙子
叶嘉莹 | 我用诗词渡劫,我一生遭遇很多不幸,都是用李商隐的诗来化解
不要惹女诗人—余秀华:在公号骂我的人,我问候你们祖宗十八代
收起你们的圣母心和玻璃心吧!为美国人摇旗呐喊的公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