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生下毛主席唯一的孙子,25年后被授少将军衔,她凭什么?


1970年,32岁的她剖腹生下毛主席唯一的孙子,25年后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5位女将军之一。
她是谁?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1960年五一劳动节,在大连市的南山宾馆,一场婚礼正在这里低调举行,新郎是毛岸青,毛主席的次子,新娘是邵华。当时的毛岸青37岁,邵华22岁,婚礼很简朴。毛泽东因为公务原因没能出席,让人送去了结婚礼物:一块手表和一台收音机。
邵华是1938年出生在陕西延安的,父亲是陈振亚,母亲是张文秋,她本名随母姓,叫张少华,后改名为邵华。她的父母都是大革命时期就入党的老同志,跟毛泽东很相熟。

小时候,邵华的母亲张文秋曾经带着孩子们见过毛泽东,当时主席还开玩笑要和张文秋做亲家,没想到几十年后,当时的玩笑话竟然成了真。张文秋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
1939年,陈振亚和张文秋带着大女儿刘思齐和小女儿邵华前往苏联,途中经过新疆时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扣押,一家四口被软禁,那时候邵华才不到1岁。两年后,陈振亚不幸被杀,年仅39岁。
1946年,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自营救下,邵华和母亲、姐姐才得以重新获得自由,回到延安。之后她跟随着母亲辗转多地,漂泊不定,从延安到太行山,从西柏坡到北京,她的少年时代几乎都是在马背和战争的硝烟中度过的。
1949年,和邵华同母异父的姐姐刘思齐和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结了婚,此后,邵华便经常跟着姐姐去看望毛主席。一次,她突然跟毛主席说:“毛伯伯,我想要去上学。”

毛岸青、邵华、刘思齐等人看望毛主席
毛主席听到这话,感到有些吃惊,因为当时邵华已经11岁了,早就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了。于是,毛主席便问她为什么没去上学。
邵华给毛主席说了其中的原因,她之前一直跟着部队转战南北,没有机会上学,而新中国刚成立后,母亲张文秋因为工作忙,也没想到让她上学这件事。毛主席听了之后,便把这事放在了心上。不久之后,他就让人带给邵华一封信,让她直接去育英小学读书。
进入学校读书后,邵华一直很积极,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都很优异。高中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入了北京大学。
1959年,张文秋带着邵华去大连,当时毛岸青也在大连,由于小时候受尽苦难,毛岸青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所以他到大连的目的就是休养身体。而且,那时候毛岸青已经36岁了,还是单身,毛主席一直为他的婚事发愁。
毛主席曾经跟毛岸青聊天说,让他找对象不要对别人要求得太高,也不用给别人讲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就说自己是中宣部的翻译,还劝他可以找个工人或者农民出身的人,对他有帮助。
而毛岸英牺牲后,张文秋一直觉得很遗憾,所以她想把小女儿邵华介绍给毛岸青,和毛主席再当亲家。
于是,这便有了邵华和毛岸青在大连的见面。

两人虽然年龄上有一些差距,但是很谈得来,而且由于两人小时候也见过,所以再见面时仍旧感觉很亲切。
之后邵华回到北京读书,两个人一直书信来往。在双方家长的撮合下,慢慢地两个人走到了一起。
后来,邵华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和毛岸青的结合,一方面是因为爱,由于两个人有着共同的经历,小时候都曾经坐过监狱,被敌人抓过,同样的苦难经历让两个人能够互相支持、鼓励;另一方面,是因为两家是世交,知根知底。
结婚后,邵华给了毛岸青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毛岸青的身体也有了好转。
1970年,邵华怀孕生产,因为孩子过大导致邵华难产,最后不得不选择了剖腹产,所幸孩子终于平安降生。毛主席很高兴,这是他唯一的孙子,他给孙儿起名叫“毛新宇”,一家人对这个孩子寄托了很大的期望。

后来,粉碎四人帮后,邵华一直在部队从事文学创作工作,创作了多部红色作品,发表了许多散文、传记作品。除了文学创作,她还喜欢摄影,多次在摄影大赛中获奖。
1992年她被授予了少将军衔,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5位女将军之一。
邵华生长于乱世,少年时代吃过很多苦,但是她有着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格,一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经连续担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长达20年之久。
她不辞辛苦,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人民心声,先后写出提案、建议近百件。
逝世前得知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还嘱咐儿子毛新宇一定要给灾区捐款,并在得知已经捐了之后才欣慰地闭上了眼。
邵华与毛岸青两个人相濡以沫生活了47年,2007年,84岁的毛岸青因病逝世,第二年,邵华也因病离开人世,享年69岁。两个人唯一的孩子毛新宇,在2010年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在邵华的一生中,毛主席对她有很大的影响,而对毛泽东的深情怀念也成为了她努力的动力。
她和毛岸青一起始终把学习、宣传和贯彻毛泽东思想,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弘扬毛泽东思想,宣传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者:陌上花
编辑:梦晴空微蓝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特有故事
阅读更多好看的中国故事


点亮在看
给你无穷的阅读快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