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生国产火柴崛起,瑞典人砸1500万妄图垄断,一国人绝地反击


1924年,鸿生牌国产火柴有打败洋火之势,瑞典人砸1500万妄图买断中国火柴50年专利,危机之时,一个国人的反击振奋人心!
这个人就是火柴大王刘鸿生。
1888年,刘鸿生出生于上海,因为祖父经营着一家茶园,父亲在招商局的一艘轮船上当账房,家庭还算是比较富裕,刘鸿生的童年也十分快乐。

在刘鸿生七岁时,父亲突然离世,祖父又因年迈,对茶园的管理力不从心,生意也逐渐变得惨淡,家中的顶梁柱一下就倒塌了,原本富裕的家庭也变得拮据起来。
即使如此,刘鸿生的母亲还是坚持供他上学,聪明好学的刘鸿生深知母亲的不易,一路苦读,成绩卓越,终于考进了上海很好的大学:圣约翰大学。
当时的校长十分看重刘鸿生,便推荐他去美国留学,将他培养为一名优秀的牧师。但刘鸿生却婉拒了校长的好意,为此校长十分生气,认为刘鸿生是“上帝的叛徒”。因此,只上了一年学的刘鸿生从上海圣约翰大学辍学,到一所职业学校任教。
20世纪初,西方列强势力已经深入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中西结合的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社会中屡见不鲜,老百姓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洋货,大到船舶机器等工业用品,小到火柴这样的生活日用品,都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列强所垄断。
当时的民族工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举步维艰,艰难发展。但绝境之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在微弱之中,火柴大王刘鸿生就此而起。
或许是先天经商的家族基因,又或许是从小受到祖父和父亲的熏陶,刘鸿生的经商奇才在此时已经萌发。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广大爱国青年纷纷抵制洋货,支持国货,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刘鸿生深知国内民族工业的薄弱,面对如此现状,他从民族大义和个人利益出发,周转调研,最终决定从生活必需品火柴入手,于是1920年1月,刘鸿生与人合伙在苏州成立华商鸿生火柴公司,资本12万元,刘鸿生独占3/4。
那时的鸿生火柴公司刚刚成立,人力与技术都不够成熟,刘鸿生便高薪聘请了外国专业技师来厂里传授经验。
但没想到高薪聘请的技师不愿将技术都教给工厂,导致火柴的质量参差不齐,使得很多顾客不愿再次购买鸿生火柴,还称他们的火柴为“烂糊火柴”,为此工厂严重亏损。
为了工厂的发展,刘鸿生果断地解聘了原来的技师,决定自己研究。有段时间,刘鸿生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翻阅各种资料,还亲自跑到国外考察,学习有用的技术,并高薪聘请归国的化学博士。
经过半年多的试验,终于彻底解决了火柴头受潮易脱落等技术问题,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
因为鸿生火柴是国货,加上质量、价格都比较合理,一下子便成为大家的首选产品。

眼看国产火柴在崛起,之前垄断中国火柴市场的外国企业坐不住了。像瑞典的“凤凰”、日本的“猴子”,都站出来打压鸿生火柴。
瑞典更是玩起了资本游戏,他们贷款1500万,试图买断市场上所有的国产火柴未来50年的专利,这对于刘鸿生来说,也是一大笔钱,但他心中想的是,如果连小小的火柴都是外国供给,中国何时才能强大?
在他的发动下,鸿生和其他国产火柴成立了“大中华火柴公司”,大家联合起来,对抗外国的洋火。在所有国产企业的抵制下,瑞典的垄断计划被终结。
大家团结起来后,国产火柴也迎来了高速发展。很快就占有了市场的半壁江山。之后几年,逐渐将洋火赶出了中国市场。
这是经商奇才刘鸿生创业的起点,也是“火柴大王”刘鸿生成为业界传奇的起点。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受到战火摧残,举步维艰。刘鸿生在日军侵占区内的企业受到损失,1938年刘鸿生出走香港,后转移部分企业或重新设厂,保持商业运转。另一方面,刘鸿生为前线提供汽车和大量物资,有力地在物质上支持了抗战的进行。
抗战胜利后,虽尽力维持,但由于1948年的“金圆券”政策,通货膨胀严重,刘氏企业遂全部陷于瘫痪。市场混乱,企业陷入绝境,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这些刘鸿生都看在眼里。
新中国成立后,刘鸿生对制止通货膨胀和所采取的稳定物价的措施由衷钦佩,也积极投入复兴企业的工作中,用自己的本领担当工作。后三年过渡时期,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6年,刘鸿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69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他看到了新中国真正地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而这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力,想来他也必是欣慰的。

“只有学会真本领,才能担当大事情”。
这是刘鸿生对子女的殷切教诲,也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作者:不颠儿
编辑:可爱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洛子帅流域
阅读更多好看的中国故事


点亮在看
给你无穷的阅读快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