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骨瘦如柴,却天生神力,曾打断俄国著名拳王几根肋骨,地位可与黄飞鸿、叶问齐名,为何到如今鲜为人知?
他就是李书文,1862年出生于河北沧州。
李书文虽然身材矮小,却极有武术天赋。他自幼就拜八极拳第四世传人张景星为师,三年后又拜黄士海门下习练大枪。他力大惊人,天资聪颖,又勤奋刻苦,深受两位师父的喜爱。
凭借惊人的毅力,加上天生悟性高,李书文在武术上的修为日益精进。家门前的树木、门板、山墙等等,都能成为他习拳练枪的道具。
就连每天往返师父家的道路,都被他当作练功场,只见他翻滚、蹲步,有时是移步出拳,有时练燕子翻身,有时又是移枪独立……
总之,李书文习武已达到“入痴”、“入魔”的疯魔境地。
十二年的寒暑风霜,在别人看来十分枯燥的基本功,却是李书文修炼人生的途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良师倾囊相授和自身勤学苦练之下,李书文终于可以出师了。
初试锋芒,便打败了对中国人嗤之以鼻的日本武士,为中国人扬眉吐出一口恶气。
1895年12月,受荣禄推荐,袁世凯被派到天津小站接管“定武军”,为改练新军,袁大肆笼络武艺高强者,并不惜重金聘请日本武士道高手和德国教官。李书文的师父黄士海接到袁世凯邀请他任教官的聘书,但是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就推荐自己的徒弟李书文前往。
李书文被领到演武厅见到袁世凯和众教官,众人都没把这位肩扛大枪,貌不惊人,身材矮小的人儿放在眼里,甚至还出声嘲笑。
有一位叫伊藤太郎的日本武道教官当下就向李书文发出挑战,李书文动作快如闪电,用枪刺壁蝇的绝技教训了他的猖狂无礼。
伊藤恼羞成怒,挥刀劈向李书文。只见他大枪一抖,刀被震飞,顺势一个“泥鳅翻花”,速度快得让对方来不及反应,枪就直奔伊藤咽喉而去,随即伊藤被枪挑起掷出大厅,当场就断了气。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伊藤三名同伴见状,同时挥刀向李书文扑去。李书文身手神速,一条大枪在手中像是施了魔法,左一刺右一挑,三人毙命,全被枪挑扔出厅外。
大厅里掌声雷动,袁世凯连喊:“神枪!神枪!真乃神枪也!”从此,“神枪李”便扬名江湖,没人再敢小看这个其貌不扬的矮个子李书文了。
此后,李书文多次与洋人对战,对于恶人,他毫不手软,总是不费吹灰之力,三招两式便将其拿下。
1910年,俄国著名拳王马洛托夫来京城打擂。在宣传海报里,他夸下海口,辱我中华儿女,激起民愤众怒。但当时京、津两地无人能与之较量。
时任天津“中华武术会”教习的张景星,派人给李书文捎信。李书文接到信后,立马奔赴到京,准备迎战所谓的“拳王”。马托洛夫确实是个大块头,体格健壮如牛,但在李书文眼里,不过是日常训练用的六七百斤的沙袋而已。
马托洛夫双手抱肩,蔑视地看着眼前瘦小之人,并朝他吐了一口唾沫。李书文气冲丹田,抬手给了马托洛夫一巴掌。只见马托洛夫左脸腮部掉一块皮肉,这一记“霸王挥鞭”卧风掌,打得马托洛夫晕头转向。
没容他多想,李书文运起千斤之力一抱肘击向对方,打断了“拳王”几根肋骨,整个人都滚到擂台下。场下一片欢呼雀跃,在场的官员贵胄大喜,忙上奏,要封李书文为五品顶戴,李书文辞谢众位官员。
李书文不仅功夫好,他对自己还要求严格,做到了不沾烟酒、不染恶习,除了吃饭睡觉,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对武学的参悟与武技的琢磨上,其精纯、出神入化的功夫可谓是登峰造极。
李书文一生光明磊落,他高调行艺,低调做人,隐匿民间,从不出仕,虽不似黄飞鸿、叶问那般家喻户晓,但武林中人个个都知晓他的精技纯正,坊间关于他的传说比比皆是。
他潜心于武学,毕生致力于中华武术技艺和传承,以实际行动去除“东亚病夫”的污名,为华人树正气、立国威。
他真正做到了精、专、绝、奇,我们当学习他这种沉得下心,刻苦自修的精神与品质。自立方能自强,自强才能让生命更有尊严。
作者:别别
编辑:庄晓梦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洛子帅流域
阅读更多好看的中国故事
点亮在看
给你无穷的阅读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