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生
来源:鸣金网(ID:mingjin-wang)
(本文首发:鸣金网,图片来源:网络)
没有银行吸储的命,还得随了银行的管。
蚂蚁之后,百度、京东、360们还会远吗?
一
马云捅了马蜂窝后,蚂蚁巨震持续不断!
6月3日,又一大消息传来,“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获重庆银保监局批准开业,涉及到4亿用户的蚂蚁花呗、借呗将出现重大变动。
最直接的变化是,作为花呗和借呗的运营主体,重庆蚂蚁小微小贷和重庆蚂蚁商诚小贷要在一年的过渡期内完成退出,并划清关系。
与此同时,花呗、借呗现有业务需要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之后将成为“蚂蚁消金”的专属产品,其余同蚂蚁合作发放的消费信贷都不能用这两个名称。
这可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变化,今后蚂蚁的这类信贷业务只能放到蚂蚁消金里面去做,这是蚂蚁被纳入全面金融监管的重要一步。
从今往后,所有人都得跟原来的花呗、借呗告别,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
二
巨变,是显而易见的。
1、蚂蚁必须忍痛割肉压降放贷规模,这是合规的必经之路。
一周前,蚂蚁花呗、借呗合计180亿的ABS发债计划被否,只是蚂蚁降杠杆的一小步,而蚂蚁ABS规模依然高达7286亿,远超监管要求近10倍。
即便是消金公司比小贷公司的杠杆更高,从5倍涨到了10倍,对蚂蚁的天量放贷仍无济于事。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上半年,蚂蚁放贷余额为2.15万亿,其中花呗和借呗占到1.73万亿,98%都来自合作银行,自有资金仅占2%,距离监管要求的30%底线相差甚远。
想要合规,蚂蚁只有两条路可选,增资或收缩规模。增资的话要将现有蚂蚁消金80亿的注册资金至少加到500亿,同时蚂蚁自己的出资额要达5000亿,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蚂蚁有能力也不敢同监管控风险的初衷背道而驰。
于是将花呗、借呗规模压缩到原来15%左右的规模,成了唯一的出路。
2、科技的归科技,金融的归金融,花呗、借呗的今天,就是京东白条、百度有钱花、360借条等互联网放贷平台的明天。
蚂蚁消金不同于此前蚂蚁的两大小贷公司,100%股权都在自己手上,这次蚂蚁作为实控人直接入股40亿,占50%股权,其他股东都不简单。
第二大股东南洋商业银行,背后是中国银行。第六大股东中国华融,是四大国有资产管理管理公司之一,背后是财政部。
可以理解为,国家要同蚂蚁一块吃肉,同时也一块担责。
更重要的是,根据去年蚂蚁同投资方签署的协议,蚂蚁消金将很可能不会被并入蚂蚁集团的财报。
也就是说,花呗、借呗所属的“金融”要同蚂蚁的“科技”属性完全隔离开来,这自然也将会成为其余互联网巨头之后被整治的范本。
3、对用户的影响,年初就已经开始,更猛烈的可能还没来。
实际上自去年底蚂蚁被叫停上市后,蚂蚁自身根据约谈要求,已经逐步展开了对放贷业务的整改,今年以来更为明显。
很多人都发现自己的花呗、借呗额度双双遭到降额,有人几万的额度被降到5000,更有不少人用了多年的额度被一夜清零。
至于理由则是五花八门,有人是发生过逾期,还有人是因为提前还款。
总之,蚂蚁的目的就是大规模规劝用户减少花呗、借呗的使用,要量力而行,尽量不要超前消费,这也正是监管的初衷。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蚂蚁距离合规还很远,更多人都需要将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消费纳入日程,不然当下一波暴风雨来临时再行动就太晚了。
三
在“躺平潮”盛行的当下,放贷的生意早已是国内最大的内卷,杜绝互联网巨头无限制的收割百姓,国家出手势在必行。
蚂蚁们被迫后退的一小步,都将成为中国金融业迈向成熟的一大步。
今天,我们说别了花呗、借呗,不是说花呗、借呗没了,更不是说不能用了,而是在国内风靡了30多年“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畸形超前消费思想,是时候告别了。
今天,我们为国家及时出手鼓掌,不是要将蚂蚁拉出来单独定性,更不是人云亦云的对马云的评价彻底翻转,对马云和蚂蚁的贡献全盘否认。
平心而论,马云和支付宝对中国互联网科技和银行业的改变有目共睹,没有被支付宝革新过的银行,十年前还对80%的老百姓高高在上。
当然,创新不容易,金融创新在中国更艰难,谁都无法保证不会犯错,但犯了错就要承担后果,这一点马云在16年前创立支付宝的时候就已经有所觉悟。
马云身为企业家,支付宝作为国民应用,更应负起更多的社会担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什么钱都能赚。
马云和蚂蚁,国家和百姓依然需要,星辰大海的科技创新,就是国家给他们指的一条明路。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