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生
来源:鸣金网(ID:mingjin-wang)
(本文首发:鸣金网,图片来源:网络)
分明在放高利贷,却搞得像钱白送的一样。
高利贷狂欢的时代,早该结束了!
一
花呗、借呗之后,终于轮到放高利贷的。
刚刚,银保监会发布通报,马上消费金融公司被拉出来痛斥。
这家高利贷公司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但他的产品“安逸花”、“小马花花”几乎无人不知,即使你没用过,这些广告也像牛皮癣一样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今日头条、百度、抖音等网络平台上,无数人深受其害。
至于它犯的事,银保监会细数了其“七宗罪”,条条都摆出真凭实据,步步直击要害:
1、夸大宣传,误导用户。标榜“超低利率”,实际贷款利率高达36%。
2、定价不规范,故意隐藏高收费的事实。贷款利息是一部分,其余提前还款、罚息等各类名目繁多的费用加一块,真实利息已超过36%。
3、视监管禁止放贷给在校学生的规定为儿戏,仍然向学生放款。
4、对三方合作商管理不严,自己都控制不住何谈让管理他人?
5、搞监管套利,为拉更多资金,许诺银行不需要共担风险,还越权开展保费待收。
6、存在暴力催收,为了收回贷款,对催收机构的管理、审核形同虚设。
7、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无从谈起。
直白的说,但凡放高利贷的能想到的、能干出来的事,马上消费金融都摊上了。
这一次,监管只是敲山震虎,没有对其进行处罚,但严厉的措辞所释放的危险信号,足以令所有放高利贷的胆寒,一个借贷都能任性妄为的时代到头了。
二
为什么捶的是马上消费金融?
看看这无比雷人的借款广告,“如果它总是催着你还款”、“如果它总是收取你高昂的利息”,把别人和自己一起讽刺,分明就是自己往枪口上撞。
瞅瞅这说的什么鬼话,“手机号用得越久,额度就越高,12期慢慢还,一点压力都没有”。
别人说你骗人不行,得自己说自己骗人,然后再改邪归正还是好孩子?
到底谁是爷,谁是孙子?
把公众智商摁地上摩擦也就罢了,分明就是把穷人往火坑里推,还搞得像在做慈善活动,活脱脱既当婊还立牌的既视感。
一切乱象的背后,是互联网疯狂的借贷营销,马上金融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
一个形象的说法是这样描述的:今日头条+腾讯+百度=中国最大贷款超市,尤其是后来居上的头条系,因剧增的用户量和多样化的产品覆盖,再加上其特有的算法,在2019年已经成为中国贷超界的扛把子。
数据来源:APP Growing
你是否缺钱、有没有借钱需求、利率承受能力如何,他们都是第一时间知道,并贴心为你提供多种选择,生怕手上的钱长毛。
微信朋友圈的借款广告,还算比较收敛的。
在百度APP上,你一如既往需要有明辨真假的能力,否则还没借到钱,就得先被放血。
跟头条系比起来,以上都是小巫见大巫,在头条的抖音里,有美女吼着要借钱给你,好像钱白送不要利息。
自己就在放高利贷,却指责对手抢钱,这样的段子跟马上金融一个味。
常年霸榜各大投诉平台的360借条,将没用高利贷=没诚信都划上了等号,额度越高=能力和信用越高,低额度的人不适合结婚,震碎国人三观。
国家不锤你们,锤谁?
三
近半年以来,一直挨锤的是以花呗、借呗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和各大银行,让那些躲在犄角旮旯里的高利贷平台得了不少便宜。
银行互联网存款被叫停,支付宝花呗、借呗从蚂蚁集团单独划归蚂蚁消费金融,直接划出了借贷天花板,无数人额度被降,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玩不下去了,安逸花、360借条等高利贷平台趁机补位,无下限的疯狂营销都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
殊不知,国家不是在打击蚂蚁和银行,纠正他们走歪的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给社会借贷消费的观念重新定调。
这年头,是个APP都在告诉我们:你没钱,你得借钱,跟我借!
打开手机APP,我们才发现,世界的尽头不是铁岭,而是借贷!
我们的国家,10亿人没坐过飞机,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块,在借贷平台眼里,看到的不是民生艰难,而是天量的借贷需求,拼命把钱借给这些人,让放贷成为天下最好的生意,成了互联网平台畸形的追求。
国家再不严打,等更多人被迫躺平,可就晚了!
四
当然,那些到处举债的“暴花户”,也该醒醒了。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谎言,不过是自欺欺人!
工资5000,就敢花8000,工资1万5,就能花掉5万,正是你们这些人,成就了那些高利贷平台的辉煌。
当信用卡和一大堆网贷账单到来的时候,才猛然回到真实的现实中悔恨、自责,用更多的借贷补上窟窿,将整个家庭拉入深渊,就是押上自己前途的慢性自杀……
过度超前消费的代价,就是在毁掉自己的未来。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欲望,一味寅吃卯粮只会中了消费泛滥的毒,被高利贷和骗子平台盯上也是迟早的事。
每个人都应该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一个人追求精致的生活没有错,但是,
首先应该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
其次应该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
再次应该是喜乐的,不是痛苦的。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