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大地震!




作者:张生
来源:鸣金网(ID:mingjin-wang)
(本文首发:鸣金网,图片来源:网络)
又一个民族企业,走到了接班人传承的十字路口。
是百年企业的开端,还是“富不过三代”的铁律应验?
 

昔日中国首富,终于下定决心开始交班。
 
12月9日,中国饮料巨头娃哈哈发布了一项人事任命:宣布宗馥莉出任娃哈哈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工作,即日起生效。同董事长宗庆后一起,为娃哈哈发展注入长青活力。

 
一则简单的人事任命,宣告了76岁的宗庆后,将自己女儿扶上了二把手,正式展开筹划多年的交权行动,自己一手创立并掌管了34年的娃哈哈帝国,也终将翻开新的一页。
 
下个月,将是宗馥莉40岁生日,在人生重要节点,提前收到这份无比沉重的特别“礼物”,包括宗馥莉和整个娃哈哈帝国,可能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来慢慢消化。
 
又一家烙满了创始人印记的家族企业,主动走上了自我变革的去创始人之路。
 
这条极其艰辛的道路,娃哈哈注定也不会容易。
 

 
宗庆后,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有着“娃哈哈皇帝”的美誉。
 

他确实担的上这个称号,42岁起家,用借来的14万块钱,将一家校办企业做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18的位子。
 
用自己独创的“联销体系”,将销售渠道深度下沉,效仿了“雍正勤政”打造了双赢的结果,让经销商们都振臂直呼“万岁”。
 
2010年、2012年、2013年,四年时间三度文鼎中国首富,个人身价最高达到820亿,都让宗庆后成了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翘楚。
 
时至今日,娃哈哈纯净水、AD钙奶、营养快线、爽歪歪等我们耳熟能详的饮料爆品,都出自宗庆后之手。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没有任何一家超市或小卖部,能逃得过娃哈哈的“真香定律”。
 
但这一切的开端,也都少不了宗馥莉,若非当年在女儿厌食症的刺激下,宗庆后才着手研发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并因此成功一炮而红赚到第一桶金,也许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饮料帝国。
 

 
娃哈哈一路走来,绝非顺风顺水。
 
2007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法国达能收购案”,达能在10年前同娃哈哈的合作协议中预先埋下了雷,随后准备借此以40亿人民币的代价“强行并购”娃哈哈,令宗庆后几乎被逼到绝路。

 
最终多亏中国商务部出面协调,法国达能才不情不愿的退出了娃哈哈的所有股份。
 
如今已是中国新首富的农夫山泉老板钟睒睒,更令宗庆后至今都难以释怀。因为钟睒睒曾是娃哈哈口服液在海南和广东的总代理,而钟睒睒借此将在海南低价拿到的货搬到广东高价出售的串货行为,一度激怒了宗庆后。

 
5年后农夫山泉诞生,很快就用“纯净水对健康无益”的宣言,向包括娃哈哈在内的所有对手发起挑战,让两人彻底结下了梁子。
 
随着农夫山泉新一代饮料帝国的崛起,娃哈哈也开始走了下坡路。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位置的快速下滑,直观反映了娃哈哈的困境:产品卖不动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抛弃了娃哈哈。

 
宗庆后不是一个全然固守陈规的人,同马云“五新”骂战过后一年,2018年就让宗馥莉担任公司公关部长。
 
只是宗馥莉刚一上台,就换掉了娃哈哈多年的代言人王力宏,当然不是为了省下当时看来都极其便宜的20万代言费,而是她觉得王力宏年纪大了,让用户产生了审美疲劳,一度被外界认为有甩锅嫌疑。

 
当然,宗馥莉也绝非浪得虚名,正如娃哈哈任命公告中所言,宗馥莉有着17年的食品饮料行业经验,并在独立于娃哈哈的宏盛饮料公司担任总裁有14年之久,在市场一线、产业链打造和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一手将这家企业带进了中国民企500强。
 
对宗馥莉能顺利接班,宗庆后显然更有信心,前不久拿下的基金从业资格,已经为他进军创投圈,开展“二次创业”铺平了道路。

 
十年前,宗氏父女一同接受电视采访,主持人问了刁钻的问题: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
 
当时宗馥莉没有丝毫犹豫,就给出了答案:等于零!
 
现在,这个问题一定有了全新的答案。
 

 
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
 
前有老干妈,两个儿子接手后不久,就败坏了陶华碧多年苦心经营的口碑,不得不75岁高龄重新出山收拾残局。

 
后有双汇,81岁高龄的老板,因为交班问题,同自己亲生儿子彻底闹翻反目成仇,给双汇的经营和品牌声誉带来巨大打击和负面影响。
 
更不用说华西村,儿子接班后就放出“老书记搞实业,我搞资本”的豪言,几年时间就将名动全球的天下第一村,变成了负债389亿的烂摊子。

 
这一个个叱咤世界的中国企业,都曾面临接班人问题,而造成多年积累的品牌,面临难以维系的危机,娃哈哈同样不可避免要遭受这一考验。
 
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研究院的研究表明:约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
 
在中国,这类问题更加明显,最常见的家族企业史就是这样:第一代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第二代固本守旧,艰难维持;再下一代坐吃山空,家道中落。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4年,刚好同创始人的工作年限相当。
 
要知道,当初任正非为了改变华为的家族企业因子,花了40亿巨资向IBM拜师,历时5年才练就了如今高效的企业管理模式,为驰骋全球奠定重要基础。
 
对中国企业家来说,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也没有一种模式是永恒的,哪怕再大的商业帝国,也要学会居安思危,更要懂得顺时应势。
 
企业经营的路子很长,紧要处往往就那么几步,走对了满盘皆活,走错了彻底崩盘;向前一步是光明,退后一步是黄昏;关键处行差还是走对,靠的,就是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和把握。
 
娃哈哈,同样大意不得!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