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撑不下去了!




作者:张生
来源:鸣金网(ID:mingjin-wang)
(本文首发:鸣金网,图片来源:网络)
前有猛虎,后有追兵。
老干妈的危机,老干妈都解不了!
 

泯然众人的老干妈,又要涨价了!
 
近日,一份涨价通知单,将平静许久的老干妈送上热搜,自称原材料、运输等成本上涨,老干妈决定对部分产品上调销售价格,相当于一瓶辣酱涨价1块。

 
在油盐酱醋纷纷开启涨价潮之际,老干妈涨价本无可厚非。
 
但特殊时期的特殊行动,还是暴露出老干妈的困境,甚至惊动了央视。
 
记者通过实地调研,更是发现了老干妈两大隐忧:

 
1、老干妈涨价幅度不大,但经销商拿货却开始犹豫,囤货意愿明显不强,表明老干妈定价权和渠道话语权愈发式微。
2、更不妙的是,记者在一线城市多个大型超市内,都没有发现老干妈2022年的货源,甚至还有去年6月份的货,老干妈市场消化能力堪忧。
 
横扫中国辣酱界二十多年的“国民女神”,似乎真的老了。
 

 
被全面“围剿”的老干妈,遭到年轻人狠狠抛弃。
 
红了几十年的老干妈,年轻人一直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可一切随着陶华碧2014年功成身退,将帅印交给小儿子李妙行后,形势很快被逆转。
 
眼见老干妈更换掌舵人,一众“辣酱新势力”重新看到了机会,纷纷招兵买马向老干妈的“辣酱帝国”发起挑战。
 
不过两三年时间,李子柒、虎邦、饭爷、佐大狮等多个网红新品牌应运而生,相继从老干妈手上抢走了年轻客群,一步步蚕食老干妈的辣酱蛋糕。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辣酱有关的企业多达5000家,其中多数都是近10年才成立的,他们都比老干妈更懂得如何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更不用说,香港老牌调味品巨头李锦记、国内酱油“扛把子”海天、美国“老干妈”味好美,不是跨界就是持续扩张自己辣酱版图,给老干妈带来的威胁与日俱增。

 
2016年,老干妈的年度销售额为45.49亿元,可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却缩水到了43.89亿元,下滑幅度似乎不大,但这在老干妈20多年的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2019年,退位5年的陶华碧决定出山,亲自给老干妈灭火。

 
2021年初,从未接受媒体采访的陶华碧,破天荒的接受新华社专访,“中国最火辣女人”,决然放不下自己一手做大的辣酱帝国!
 
只可惜陶华碧救的了老干妈一时,却救不了一世。
 

 
老干妈的神话,被自己不争气的儿子败坏殆尽。
 
从租来的两间房白手起家,到日产200万瓶的辣酱帝国,老干妈的发家,靠的正是陶华碧淳朴的作风和口口相传的口碑。

 
不靠资本、不搞营销,而是同工人们一起干活,用真材实料严把质量关,将自己头像印在瓶子上的操作,都源于“谁要是吃了我的辣酱有问题,看到照片就能找到我”的态度。
 
此后20年,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的“四不原则”,被陶华碧深深刻进了老干妈的基因,助力老干妈漂洋过海畅销全球。

 
可一切都随着陶华碧退隐,小儿子掌权后风云骤变,明面上看起来的创新,让老干妈愣是被改成了“四不像”。
 
1、用户熟悉的味道变了。为了降低原料成本,两兄弟一上台,就将老干妈用了十多年的贵州辣椒,换成了河南等地的便宜辣椒,失去独特口味的老干妈,几乎一夜失去了大批拥趸。
 
2、用户熟悉的产品变了。为了扩大营收,老干妈搞出一大堆各种口味的辣酱,没能博得年轻人的好感,反倒是原先经典的产品不是缺货,就是被放在货架最不显眼的地方。
 
3、陶华碧都不曾涨价的老干妈,开始接连涨价。原来7-10元的黄金价格体系被抛弃,所有产品全线调价,新口味都卖到了15元级别的高价,老干妈彻底失去了价格优势。
 
4、不打广告的老干妈,也落入追求流量和曝光的俗套当中。两个儿子想将老干妈打造的更加年轻时尚,以拉回失去的年轻客群。
 
大胆搞跨界,消费老干妈口碑。

 
以“国民女神”姿态,豪放登上纽约时装周。

 
一段“拧开干妈,看穿一切”的魔性广告一出,几个年轻人鬼畜般的拧了无数次瓶盖过后,老干妈的经典形象也轰然坍塌。

 
大儿子李贵山还借老干妈的名号,在昆明投资房地产烂尾,令不少人要找老干妈给说法,给企业形象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坚决不上市的老干妈,更是多次传出有关机构登门拜访的消息,陶华碧给老干妈划下的底线,也面临失守。
 
没有陶华碧的老干妈,还被爆出工厂失火、大量员工出走、还有人偷走了老干妈机密配方等丑闻……
 

 
果真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老干妈这一享誉全球的国民品牌,还能传承多久,一直被外界争论,陶华碧能撑老干妈的时间,注定无法长久,“富不过三代”的中国企业魔咒,长期萦绕在老干妈头顶。

 
这绝非杞人忧天,作为家族企业,别说三代,这第二代都已经磕磕绊绊、危机重重了。
 
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研究院的数据表明:约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
 
在中国,这个现象更加明显,最常见的家族企业史就是这样:第一代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第二代固本守旧,艰难维持;再下一代坐吃山空,家道中落。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4年,刚好同创始人的工作年限相当。

 
对中国企业家来说,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也没有一种模式是永恒的,哪怕再大的商业帝国,也要学会居安思危,更要懂得顺时应势,但审时度势绝不是将原来的模式全部推倒重来。
 
企业经营的路子很长,紧要处往往就那么几步,走对了满盘皆活,走错了彻底崩盘;向前一步是光明,退后一步是黄昏;关键处行差还是走对,靠的,就是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和把握。
 
老干妈,千万要当心!
 
千山万水总是情,给个“好看”行不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