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技术大牛做合伙人,香么?



这是 解读《德鲁克日志》 的第 364 篇文章

局部的最优会损害整体的效率。
——《德鲁克日志》3月29日
文 / 韩宝龙(微信公众号:北京书友会)
周末和一个朋友去运河边遛弯,聊起了一个创业公司,这个公司有两个合伙人,一个是很牛的销售,一个是很牛的技术。两个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互补模式。
这个公司不大,只有5、6个人,业务也比较简单,就是拉群卖课。拉一些妈妈群,找一些优质的课程,然后在群里卖课,赚取课程的差价。
技术合伙人的技术虽然很牛,也没必要去做一个平台。所以,平台用的是有赞或者小鹅通的。销售合伙人的销售虽然很牛,可是面对客单价在30-300之间,面对几十个、上百个潜在中间代理人的模式,需要的更多是运营而不是销售。
所谓的运营,我指的是客户运营,也就是触达客户、让客户满意、引导客户的二次分享,诸如此类。
技术总是很厉害的,总想尝试搭建自己的知识付费平台,或者自动客服系统,或者其他类似的智能化工具 ,不多的5、6个人,有3个是研发。我一直很好奇,这3个研发每天研发什么东西。
还有另一个朋友,她也是建了一个群,在群里给大家讲课收钱,讲的是“如何建学校”,对,这个“她”建学校比较厉害。进群的同学交钱就好了。
后来越来越多人听课,她就建了不同的群,有500块钱一年的,有5000块钱一年的。她的群里的校长也越来越多。而她全部的资产就是一个微信号,几个微信群。流水却相当不小了。
后来,她花钱找找人做了个APP,把她的讲课放在上面让会员听,不同会员可以听到不同的内容。APP还对接了一些商家,校长们听了课后,需要买什么东西,直接在APP上就买了,还便宜。
由于她聚集了几千个校长,被不少教育机构看中,有几家知名的教育机构给了她投资。
这时的她拿到钱后,找了一个很厉害的技术,算是技术合伙人。没多久,他们的APP就鸟枪换炮了,可以支撑更大的流量,也可以支撑更复杂的业务了。
在我们的文化中,喜欢“高配”,明明一个小技术就可以搞定的事情,非要一个技术总监来。明明是社区医院就可以看的病,非要去三甲,甚至非要去301、积水潭、协和。明明找一个兼职会计就能搞定的,非要找一个卸任的财务总监。明明是一个行政助理就足够的,非要去找一个十几年经验的HRD。
还美名其曰:高射炮打蚊子,我花得起。
问题是,用高射炮打蚊子,只是经济损失么?你打得死蚊子么?估计蚊子没死,房子塌了吧。
其实,创业公司是一个整体,一辆山轮车架上一个宝马的发动机,估计跑不了几步,三轮车就散架了吧。
饼哥指数:
“没有买课的那2500人在想什么?”这是个很能体现学以致用的思考。我们选择关注一部分事物,同时也是在忽略另一部分事物,这样的忽略既可能是它们确实不重要、不需要关注,也可能是因为有难度而被我们的大脑刻意回避掉了。正如文中所提到的情景,我们一直很关心那些喜欢我的人,但那些不喜欢我的理由,也许对我们完善自己更有价值。3分。
往期文章
乔峰升职记
德鲁克小组
我想组建一个微信群
群里讨论一下和德鲁克
和管理,还有个人成长
有关的话题。
如果兴趣,欢迎加小宝微信(dtsxiaobao)
备注:德鲁克小组

共乐时刻:
“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喜欢德鲁克。”
 点个在看再走呗
轻轻一下就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