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个奇葩的国度,精英阶层和底层凡夫阶层之间泾渭分明。
论精英阶层,印度不比任何国家差。
论凡夫阶层,印度不比任何国家好。
活跃在地球村网络世界的吃瓜群众中流传这样一个论调:印度的躯壳里装着两个灵魂:一亿上等人傲视天下的灵魂;十多亿下等人匍匐在地,幻想来世转变成神牛的灵魂。
同样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印度未能像中国一样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进而成为繁荣与富足的国家。印媒称,问题在于,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留给印度的最大的“豆腐渣”工程——土地改革。
作为印度独立运动中仅次于甘地的领袖人物、印度第一任总理的尼赫鲁,在印度具有极高的威望,正是他以个人威望压制反对派,土地改革才在印度推开,但并不彻底。
1962年,中国国际环境恶化,印度尼赫鲁政府的土地改革又遇到困境,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推动国内改革,印度悍然挑起了中印战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962年,中国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元气大伤,外交上又因为路线问题,跟“老大哥”前苏联闹了矛盾。当时冷战正激烈,中国原本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对,现在又跟苏联交恶,在国际上就等于被孤立了起来。
而当时的印度,表面上看上去,因为发起“不结盟运动”,成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美苏为了第三世界国家,都对印度表示了善意,可谓是繁花锦簇。
但实际上,自从独立以来,印度国家制度上虽然学习西方,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由于印度独立运动,主要针对的是英国殖民者,没有对国内固有的封建经济基础进行彻底的推翻革命,本质上还是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
天选之国的粮食问题
印度的国土面积接近300万平方公里,尽管仅仅位居世界第七,但却拥有世界第一的耕地面积,189万的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7%,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6%与中国的12.9%、美国的17.1%。
此外,加之印度绝大多数国土面积都位于北纬30度以南,处于热带季风气候下,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单纯就发展农业的自然禀赋而言,印度可谓“天选之国”。
在英属印度时期,殖民者只顾眼前利益,并未对印度农业进行长期投资,导致印度农业发展极其落后。与此同时,由于印度人口无节制的迅猛增长,加之耕地分配失衡,使得印度的粮食问题始终严峻。
以尼赫鲁为首的左派主张“制度战略”,即通过制度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发展农业。在其看来,“印度现在的土地制度是农业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唯有改革土地制度,才能达到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
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印度左右派并未就农业发展战略达成一致,最终尼赫鲁凭借他的个人权威压倒右派,使土地改革战略获得了暂时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尼赫鲁去世后,其长女英迪拉·甘地1966年出任印度总理,抛弃父亲的土地改革路线,转向右派的“技术战略”,在美国帮助下通过“绿色革命”发展农业。
印度的工业化也并不是没有机会。这个机会就在于尼赫鲁的统治时期,但这个机会却因为尼赫鲁侵略中国的战争掐灭了。
首先,不得不承认,尼赫鲁是一个很有远见又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一个国家要想工业化,就得像中国一样,先是解决土地问题,在改变人们的思想。尼赫鲁当时想完成的也是这些,农村的土地问题,宗教问题,宗族问题以及地方势力的问题。再加印度提早实行了民主改革,在政府征地方面并没有那么容易。
在改革之初,尼赫鲁的进展还算顺利,不仅整顿了税收,削弱了地方实力派的权力,还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批重工业,以当时尼赫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完全可以让印度实现工业化。但就在印度的工业化如火如荼的展开时,尼赫鲁膨胀的野心令印度把目标瞄准了中国,试图侵略中国,吞并西藏。尼赫鲁的算盘终究是打错了。1962年,尼赫鲁面对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一次失败,也是唯一一次失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为中国军队所击溃,中国军队甚至攻入了印度半岛,前方便是印度的首都德里。这给印度全国上下带来了极大的恐慌,最终迫使尼赫鲁下台,之前的改革成果几乎丧失,保守势力卷土重来,中断了印度的工业化进程,此后的印度领导人,也未能解决本国的工业化问题。
莫迪改革
莫迪是一个有使命感的土老帽。
印度政府很腐败,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贪腐无处不在,而且是天经地义的那种。
但莫迪看起来却像一朵充满矛盾的白莲花——
他出身印度低种姓,算是代表印度本土多数派;同时他又是某教派的一员,代表了印度的传统信仰;为了信仰把老婆扔在家乡几十年。
而且他无子女,号称献身给印度。这种人,基本上就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然后青史留名去的。尼赫鲁之后,莫迪算是印度政坛最有特色的一个。
如何在印度折腾一番事业呢?两个字,改革。莫迪也特别能折腾,2016年莫迪废钞运动,就把印度折腾得鸡飞狗跳。在印度历史上,很少有总理敢这么玩。因为废钞运动,很多穷人吃了亏。
就在印度老铁们以为莫迪要带着大家发财时,又遇到艰难的2020年。2020年的印度特别不顺利,水灾、旱灾、虫灾一样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