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4亿人,为何工厂还会陷入“用工荒”?是谁赶走了打工人?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已经被摆在了台面上,事实不容置喙,我们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了。除此之外,中国的制造业也开始“叫苦不迭”,老一代的制造工人正在不断老去,而年轻人却“誓死”不进厂,未来的制造大旗谁来扛?

三十年前,工厂可是所有年轻人的梦想发源地,但是时隔三十年之后,工厂却变成了大部分年轻人最“抵制”的地方。曾几何时,工厂可是很多人的安身立命之所,但是如今看来,等到老一辈制造工人退休,中国的制造大军或许都无法“招满”。
纵观世界各大经济强国,基本上都是制造业强国,德国和日本都是制造业的王者,在汽车、半导体、机械等等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多人以为美国是以金融业为主,靠着借债为生,但实际上美国才是世界制造第一强国,在很多高端制造领域,都是其它国家赶不上的。而即便是我们的邻居韩国,在制造领域也能进入世界前十。
不少农民工都觉得工厂的工资太低
农民之所以会选择出来打工,就是为了多点收入补贴家用。在粮食价格不景气的大前提之下,农民种地根本赚不了多少钱,家里各方面的开支加起来又不是小数目,因此很多农民都希望通过外出打工的方式增加收入。
然而事实上,很多工厂开出的实际工资并不算太高。大部分工人的基本工资通常只有两三千块,就算加班加点的工作,每个月也只能挣四千多块,如今物价飞速上涨,这个工资在很多农民工看来还有些低,在老板没有开出更高工资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不太愿意开始工作。

年龄方面的限制
在农民工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五十多甚至六十岁的中老年人,这些人目前大都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才会外出打工,但这样的年龄在所有打工者当中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工厂老板也倾向于招聘更加年轻的工人,这部分人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自然处处碰壁。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建立了极其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优势,在2020年疫情期间就凸显出来,世界各国的医疗物资还是要靠中国来制造。不得不说,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是实至名归。
制造业第一大国,比重却在快速下降
70余年来,中国从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到创建了世界上唯一门类齐全的完整现代工业体系,中国在制造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由20.95万亿元增至31.31万亿元,占全球的比重接近30%,连续11年成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持续下滑,出现了“9连跌”,从2011年的32.06%下滑到2020年的26.18%。不过,仍然高于世界15.39%的平均水平。
不过,尽管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实力不足,仍然有不少细分领域缺乏技术,容易被外国卡脖子。另外,这些年制造业又出现了新的难题,那就是“用工荒”。
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
故事的开始始于1999年,全国高校的扩招。
经济学家汤敏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
从这份建议书的名字我们就能很清晰的看出,当时高校扩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更重于人才培养。
汤敏的提议中很重要的一点理由是当时国企改革带来的大量下岗工人,这会在就业市场上与年轻人进行竞争,出现恶性局面,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那还不如高校扩招,把年轻人更多地送入大学,这样减少社会的就业压力。

这个提议不能说不好,但是一个关键点还在于,高校是不是能够把这些扩招来的大学生都培养成为社会可用的人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其结果必然是高校教育的注水,以及学历的贬值。
此后,中国的高校开始了疯狂的扩招之旅,到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了1000万。直到2007年,2007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公开表示:高等教育仍将继续扩招,但是幅度将大大放缓。更是到了2011年,中国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人数增长率才首次低于5%,并在此后的8年里始终保持在5%以下水平。
也就是说从1999到2011,中国高校教育注水了超过10年。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出现了严重的过剩。毕业即是失业,成为了一句社会上的口号,带来的另一个现象就是读研究生的人数持续增长,于是这股注水热潮开始向研究生和博士生扩张。
中国有14亿人,工厂却频现“用工荒”
人口红利在中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初外资纷纷进入中国开设工厂,看重的就是中国规模庞大的廉价劳动力。我国劳动力丰富,而且成本并不高。
中国虽然有14亿人口,但随着老龄化,少子化时代的到来,劳动人口数量却连续多年下降,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以数量来看,这个规模依旧很庞大,劳动人口充足,可为什么会出现用工荒呢?

“招工难”“用工荒”,在制造业是一种普遍现象, 中智咨询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企业都存在着“用工荒”的问题。而在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中,近一半都制造业相关,特别是焊工、车工等等,长期处于缺工状态。在江苏955家制造业企业中,46.5%的企业反映招工存在困难。
实际上,不只是中小工厂缺工,就连富士康这样的制造巨头都不例外。富士康郑州工厂要再招20万人,为了招到人,富士康已经将入职奖金提高到了10200元人民币,可以说是非常诱人。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去工厂?马云曾说出了职场人离职的两个原因,一个是钱给得不够,另一个是干得不爽。

在制造业中,工资水平确实不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均工资为70494元,平均每月5874元,不到一些科技软件行业的一半。但实际上,从全国范围来看,税后平均每月基本都低于5000元。
进工厂首先一点就是太辛苦,很多工厂都是12小时制的两班倒,并且工作枯燥乏味,日复一日的重复几个动作。其次,进厂虽然工资高,但那需要用加班来换,如果不加班,工资或许还没有送外卖高,也没有送外卖轻松自由。
外卖行业能够吸引年轻人,也离不开这两点,第一,工作时间更加自由,劳动强度可以由他们自己掌控。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够获得较为丰厚的报酬。第二,相比于整天固定在流水线上的工人,外卖小哥能接触到更多人与事,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实事求是地说,外卖员也是一个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职业,大量年轻人的涌入,或多或少也会造成工厂的劳动力短缺。
中国首善曹德旺曾对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厂的情况“深表担忧”。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了自己对行业的一些看法,用自己的真知灼见来分析当然制造业的现状。“当下年轻人宁愿去做物业保安,宁愿去送外卖,也不愿意去工厂了,这是目前国内制造业的困境”。年轻人涌向外卖行业,这是他们的选择,无可厚非。
如今的年轻人以90后和00后为主,这两代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不差,没吃过多少苦。他们非常有个性,崇尚自由,不喜欢被约束,只要有点不满意,就可以辞职不干。所以,工厂管理过严、压力太大、食宿条件差等等,都有可能让他们离职。
以进大厂为荣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年轻人宁愿送外卖。
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那都去哪里了呢?主要是涌入了服务行业。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兴的岗位,这些岗位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上班地点不固定,相对更自由。比如网约车司机、送快递、送外卖等等。

有数据显示,2020年大专以上学历的外卖骑手占比超过25%,还有很多更高学历的人在送外卖。
不少企业的老板们表示,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去企业里学技术,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毕竟实体经济还是需要千千万万个技术工人来支撑的。
那些做“跑腿”的活儿,如果做了10年,20年后,依然还是“跑腿”的。那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而那些单纯只靠做颜值的直播,也终究会有老去的一天,只有转向才能和技能方向,或许还有突围的机会。

不少网友也在职场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起看看吧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制造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今年很明确力挺制造业,对虚拟经济、房地产产业为主的城市进行加强管控。但如果一直出现用工荒,那必然会让这个行业发展受阻,该如何解决呢?

一个是涨薪,2020年有70%的企业给蓝领工人调薪,2021年有9成的企业还会调整薪酬。另一个是加强技工人员的培训。今年7月,财政部和人社部牵头五部门联合发文,要培养一批技工人员,并给予补贴。
然而,这些都不能解决核心问题,现在年轻人对制造业的身份认同很低。因此,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制造强国战略,主要还是发力高端制造产业,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认可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年轻人回归到制造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