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牛奶降低1型糖尿病的风险



徐嘉博士
营养学 严肃科普
谈生活 试着有趣
 
2年前,“先天性糖尿病”姊妹花孙亚玲和孙亚婷与病魔抗争的事在各大网站刷屏。当年姐姐不幸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
最新的消息是,妹妹去年9月做了胰岛和肾双移植手术[1]。

其实没有先天性糖尿病,她们患的是1型糖尿病。只是因为发病年龄小,人们以为是胎里带来的。
 
如果我们把胰岛素比作钥匙,胰岛素在全身细胞上的受体比作锁,1型糖尿病是钥匙太少;2型糖尿病是锁坏掉了。因为两种情况都导致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门打不开,所以都叫糖尿病。

我国每年新发1型糖尿病13000例,其中4000例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中。在过去20年中,1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增加了4倍[2][3]。
在成人发生的1型糖尿病中,有一部分是因为不可逆的脂毒性伤害,从2型糖尿病转过去的。这种情况不属于今天讨论的范畴。
01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了1型糖尿病与牛奶之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牛奶消费量越高,1型糖尿病发病率越高[4][5]。

婴儿期间喝牛奶会显著提高1型糖尿病的风险[6]。
 
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疾病,与肠漏有密切关系[7]。
 
肠漏的主要原因是肠道内非益生菌增生。非益生菌增生的根源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婴儿期,儿童的肠壁屏障还没有完全成熟,这给外源性致病物质的入侵带来了更方便的机会。
 
没有被完全消化的蛋白质或致病抗原通过肠漏进入血液后,激发了免疫反应。在特定的情况下,当这些抗原的三维结构接近于人体自身的抗原时,引发了交叉反应,致使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组织(自身免疫)。

对于1型糖尿病,受攻击的组织是我们胰腺负责生产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当一定比例胰岛细胞被免疫系统杀死之后,我们失去了合成足够胰岛素的能力,不能够应对日常的血糖变化,就表现为1型糖尿病。
 
02
 
在牛奶的蛋白质中,80%是酪蛋白。酪蛋白分为几种亚型,其中一种为beta酪蛋白。
 
科学家在研究4月龄婴儿的血清时,发现牛奶喂养婴儿的血清含有抗beta酪蛋白的抗体!
这说明牛奶的beta酪蛋白通过肠漏进入了婴儿的血液,并激发了免疫反应,产生了对抗beta酪蛋白的抗体。相比之下母乳喂养婴儿的血清没有这种抗体[8]。

后来的研究发现,牛的beta酪蛋白还可细分出A1、A2等变异,这两种变异诱发免疫反应的能力有很大差异。A1可以诱发对抗胰岛的抗体,与1型糖尿病相关;而A2与1型糖尿病无关。
 
北欧是1型糖尿病的高发区[9][10][11]。有趣的是冰岛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北欧国家。
 
研究发现,A1在北欧更普遍;A2在中欧和南欧更普遍。可是冰岛奶牛的beta酪蛋白以A2为主[12][13][14]。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冰岛的1型糖尿病发病率较低。
A1 Beta酪蛋白在消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种7个氨基酸的短肽BCM7。而A2则不会。有趣的是,BCM7的序列和胰岛细胞表面的GLUT2蛋白质的序列只差1个氨基酸[15]。所以BCM7很可能是导致自身免疫的抗原。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当我们把酪蛋白深度水解,尽量破坏掉所有的BCM7,这种奶粉导致1型糖尿病的风险应该降低。
 
科学家把230名遗传易感儿童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深度水解奶粉和普通奶粉的喂养。结果深度水解奶粉喂养的婴儿在10岁以内患1型糖尿病的几率果然大幅下降[16]。这项研究是对BCM7理论的有力佐证。

03
 
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地处南欧的意大利萨蒂尼亚地区是另一个1型糖尿病并高发区。可是当地牛奶的beta酪蛋白以A2变异为主[11]。
 
另一项涉及2000名易感儿童的多国研究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用深度水解的奶粉继续喂养,比起普通奶粉并不会降低1型糖尿病的发生率[17]。
 
由此看来,除了BCM7,还可能有其他自身免疫抗原。
 
对于萨蒂尼亚地区1型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在当地牛群和羊群中有一种很普遍的叫“约内氏病”的副结核菌感染。63%的当地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样检查出这种副结核菌;而健康儿童血样的副结核菌检出率只有16%[21]!

研究者进一步从1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提出了抗牛副结核菌的血清。他们发现这些血清能够和胰岛细胞抗原发生很强的结合反应[22]。
这说明在萨蒂尼亚的患者中,牛副结核菌的某些成分是导致交叉反应的自身免疫抗原。
后来对欧美多国的奶牛和肉牛的筛查结果表明,副结核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18][19][20]。因此导致牛羊约内氏病的副结合菌被证实是诱发1型糖尿病的另一个抗原。
 
04
 
你可能会问,同样喝了含有A1 beta酪蛋白或者副结核菌抗原的牛奶,为什么有些儿童发生了自身免疫,得了1型糖尿病,而另一些儿童没有?
 
研究发现,除了外来的自身免疫抗原,患儿还需要有遗传易感基因[23]。当这两个必要条件被同时满足,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升高。
这同时也说明,即使携带遗传易感基因,如果避免自身免疫抗原(如牛奶),也不会得1型糖尿病。
 
除了以上讨论的因素,一些研究还发现婴儿时期肉类、油脂的摄入,以及过早引入辅食,也可能提高1型糖尿病的风险[24][25][28]。

婴儿的肠道至少在前5-6个月都尚未发育成熟。为避免肠漏造成的过敏和自身免疫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
 
肉类的影响不限于6个月以前。研究发现,两岁以前和两岁以后肉类的摄入都可以显著增加1型糖尿病的风险,并且有很强的剂量效应(肉吃的越多,风险约高)[26]。
 
维生素D缺乏与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国内外研究都发现,随纬度的提高,日晒减少,1型糖尿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7][2]。


 
综上所述,与1型糖尿病相关性最大的因素包括:
 
1、遗传易感性
2、牛奶和奶制品
3、肉类
4、维生素D缺乏
5、过早引入辅食
因为胰岛细胞已经被杀死,一般情况下1型糖尿病是难以逆转的。
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在婴儿期,坚持母乳喂养,用植物配方替代动物配方奶粉,在儿童期用植物奶替代牛奶喂养孩子,不失为一个简单有效的预防1型糖尿病的方法。
参考文献:
[1]http://www.sohu.com/a/191938954_545560
[2]BMJ. 2018 Jan 3;360:j5295.
[3]World J Pediatr. 2013 May;9(2):1273-34
[4]Diabetes Care. 1991 Nov;14(11):1081-3.
[5]Diabetologia. 2001 Oct;44 Suppl 3:B9-16.
[6]Diabetes Care. 1994 Jan;17(1):13-9.
[7]Pediatr Diabetes. 2015 Nov;16(7):485-92.
[8]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1;17(1):51-4.
[9]Pediatrics. 2000 Oct;106(4):719-24.
[10]Diabetes Nutr Metab. 2002 Aug;15(4):240-5.
[11]Diabetes Care. 2000 Oct;23(10):1516-26.
[12]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9 Feb;83(2):149-56.
[13]Nestle Nutr Workshop Ser Pediatr Program. 2011;67:187-95
[14]Diabetologia. 1999 Mar;42(3):292-6
[15]J Endocrinol Invest. 1999 Jul-Aug;22(7):562-7.
[16]N Engl J Med. 2010 Nov 11;363(20):1900-8
[17]JAMA. 2018 Jan 2;319(1):38-48.
[18]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2 May;68(5):2428-35.
[19]Int J Med Microbiol. 2014 Oct;304(7):858-67
[20]J Appl Microbiol. 2009 Oct;107(4):1061-71.
[21]Clin Infect Dis. 2008 Jan 1;46(1):148-9.
[22]PLoS One. 2011;6(10):e26931.
[23]PLoS One. 2009 Sep 21;4(9):e7109
[24]Am J Clin Nutr. 2012 Feb;95(2):471-8.
[25]Pediatr Diabetes. 2016 Jul;17 Suppl 22:49-55.
[26]Acta Diabetol (2013) 50:713–719
[27]Diabetologia. 2008 Aug;51(8):1391-8.
[28] AmJ Clin Nutr. 2000 Jun;71(6):1525-9.
图片来自网络
图文:徐嘉
编辑:闪耀
-END-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