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的成果:连续写作打卡100天、运动100天、思考笔记65万字、线上阅读617小时、阅读完174本书、运动665公里。
写在前面,这是300天,每天坚持写作之270/300,记录我每日的成长经历与感悟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每天持续的写文章,不再依赖冗余内容,不再纠结写作的格式,毕竟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做主,依然践行着“记录成长、分享生活”的价值观初衷。以下是今天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不要对路径有教条化或限制性的相信。路一开始不存在,只有当你走过,回头看时,才有路。(确实是这样,回顾这半年,工作调整,拼多多店铺运营,直播带货的学习等回顾,才发现有些事真的是无意义且是浪费时间。)
而网络流行言论有其主观片面性和夸大成分,真正优秀的人往往是沉默的。(真正的牛人是不会受情绪影响,处理事情也会沉着冷静的多,不会多话,当然也不会立马答应你)
普通人是有机会实现阶层跃迁的,前提是你要做顺应规律的努力,而规律大概率不在你的同学朋友圈子里。所以,我建议你尽早、主动去做一些同龄人还没开始做的事情,兼职、实习、结识高年级学长学姐、搞点小创业项目甚至找一个比自己大10岁的男/女朋友……总之,强行且刻意地把自己扔到同龄人以外的圈子。(看到这里,让我想到要不要加入旅游群这个圈子。)
你不用不好意思或者怕麻烦别人,想成长并没有错,期待优秀的人指点一下自己也没有错,你只需要多一点点勇气,主动敲开那扇门。(这里让我想起来跑工作调整的事情,提前咨询了一些同事,特别是那些在自己遇到的事情上拿到结果的事。咨询完以后确实对我的决策帮助很大,特别是提供了很多不知道的信息与行动方案。用处非常的大。)
人的行为是有一致性的,你只有在乎自己的职业形象,珍惜自己的职业身份,你才可能在每一处细节上做到值得信赖。机会是建立在别人对我们信赖这个基础上的。(所以,任何时候也不要忘了收拾自己,包括在家或者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这是精神气。属于内心映射。)
我们判断自己,是根据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情;而别人判断我们,乃是根据我们已经做成的事情。(所以,要学会吆喝,不是要求哗众取宠,而是以自己的实力和成果说话。做了事情也需要学会利用窗口宣传,比如工班做操拍视频,比如司机干活拍照,比如逆商增者利用读书笔记在微信读书窗口引流等窗口。我们需要具备成事的能力,也需要学会找到宣传自己的窗口,这样才能被看到)
而当你对自己比别人多一点点的相对优势有了感觉和判断后,你要迅速把这个点撑大,撑出一条坚不可摧的优势护城河。当你把手头的每件事都做得比别人好一点点时,你已经具备相对优势了,然后有意识地撑大那些让你尝到甜头的点。(这个感觉我还没有考虑到,也没有思考自己比其他人强在哪些方面,所以才没有方向,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这个思路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至少目前我在写作,阅读等方面是比身边的人要强许多)
真正的人脉是一种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是相互认可,是我觉得你不错,你也觉得我不错。只有你觉得我不错,你才有可能继续为我牵线搭桥,为我背书,助我成功。
真假人脉背后的底层规律则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人脉是结果,而不是手段。人脉是人际关系的沉淀,需要长期地经营、维护,经营人脉就是持续建立和加强高质量人际关系的过程。你不能为了建立人脉而建立人脉。但无论如何,人脉的本质依然是交换,是彼此给对方隐形称重。
心理学也有个形象的跷跷板定律,人和人的关系就像两人踩跷跷板,和谐相处的前提就是要保持双方付出价值的平衡和对等,一旦彼此的交换不对等,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所以,你压根不用纠结自己是不是得巴结一下对方,巴结是毫无作用的,它改变不了你在跷跷板上的重量。
经营人脉就是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这段关系的深浅、好坏、可持续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一次连接的质量。
首先,不要故意对抗或者质疑那些远超过自己所在阶层或薪资等级的权力人物。存在即合理。然后,你要主动去连接对方。当你积极、主动、努力地做这件事时,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大。很多看似偶然的想法、动作、地点和人之间的碰撞,会为你造就新的机遇。但主动、努力只是动作,动作背后的心态是什么?将心比心,视人为人,这是建立所有人际关系的基本心态,与对方的头衔、级别、身份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你希望一直拥有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你就需要不断给自己的人脉账户“充值”——提升你的交换价值。相互分享是高质量人际关系稳定存续的前提。
人脉的本质是交换,不要忘记这句话。你的交换价值是高质量人际关系存续的终极燃料
换位思考:想满足自己,先满足别人。换位思考的目的是通过满足他人来满足自己。换位思考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前提:不自大。不要认为你觉得好的就是别人觉得好的,你想要的就是别人想要的。这就不只是沟通层面的换位,而是真正琢磨你的目标对象到底是什么状态,据此推导出对方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你应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