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最强单兵,1人阻击美军坦克师,毛主席带五位元帅轮番敬酒



1967年,重庆市江津县火葬场终于建好了,但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人拉尸体。
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接触死人是不吉利的。尤其是江津医院到火葬场有八里路,所以没人愿意做拉尸体的活儿。
这时,一位叫谭秉云的老人站了出来。
他衣着朴素,脸上棱角分明,眼神中一股浩然正气。
就这样,谭秉云连续多年帮江津火葬场运送逝者、整理遗体、送逝者最后一程。
人们不理解他的工作,甚至以为他是因为受罚才做这些。
但谭秉云坦然面对各种流言蜚语,不做任何解释。
多年后,江津县许多部门邀请谭秉云作报告,讲述抗美援朝期间的故事。人们这才知道,这位火葬拉送死人的老师傅,竟然是抗美援朝中的大英雄!
在朝鲜战场上,他凭一己之力,击毁美军坦克3辆,拦截美军8小时,为大部队的战略转移争取了足够的时间。
战后,他受到主席接见,彭德怀等5位元帅还曾先后向他敬酒。
他也是在世时唯一一位与黄继光、邱少云齐名的一级战斗英雄。
他被誉为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事迹被朝鲜载入史册。
他的故事,是传奇中的传奇。

一、奔赴朝鲜,屡建奇功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24日,四川战士谭秉云也跟随部队进入朝鲜。初入朝鲜时,零下20度的酷冷天气,让生于南方的他几乎难以忍受。
然而,当他看到有的战友冻得走不动路,有的战友冻得发高烧时,作为班长,他坚强地肩负起照顾战友的责任--战友走不了,他就帮忙扛枪;战友病倒了,他就背着走。
就这样,他带着战士们顶风冒雪,日夜行军,终于到达指定地点。
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无任何战士伤亡、掉队,因此,谭秉云荣获了三等功。

同年12月,谭秉云参加了新兴里战斗。当时,由于敌机封锁,我军物资补给出了问题,战士们只能捡敌人剩的罐头煮树叶充饥。
即使如此困难重重,他和战友们还是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顽强守住了阵地。
在新兴里战役中,我军在劣势装备的情况下,全歼现代化装备的美军1个加强团,创造了模范战例。
战斗结束后,谭秉云荣获了2个三等功。

二、临危受命,勇担重任。
1951年5月,美国军方意识到我志愿军物资补给的弱点,意图拉长战线,击溃我志愿军。
彭德怀察觉到美军的阴谋,命令志愿军立即北退,粉碎美军的诡计。
但美军集结兵力,试图切断我军的撤退路线。我军不得不往北撤退,以躲避美军突袭。
危急之时,上层命令谭秉云前往390高地,阻击敌人,为我军主力争取更多的北撤渡江时间。
断后的工作,总是交给最精锐的部队。
谭秉云此时已是27军的一位副排长,这项任务,意味着他肩负着众多战士的安危,和我军重大战略意图。

谭秉云(右)
接到任务后,谭秉云率领战士们火速赶到预定地点,经过侦查,谭秉云找到了一个适合打伏击的地方。
这是一条很窄的路。只要在道路两侧挖好散兵坑,损坏敌人一辆坦克,其余坦克就无法向前,敌人就被拦下了。
谭秉云迅速带领战士们挖好散兵坑,之后,他计划亲自下山侦察,让其他战士呆在原地警戒,给他做掩护。
听说副排长要亲自冒险,战士们都不同意,但谭秉云说:“你们替我做好掩护,自然谁都不会死。”
之后,他仅带着一名叫毛和的战士出发了。

三、单兵炸坦克,立下奇功
谭秉云和毛和在山下埋伏了一整夜。
第二天一早,一阵轰鸣声传来,这意味着美国装甲部队正在前进。
谭秉云命令毛和道:“我去,你在这里掩护。”
接着,谭秉云带着几枚手雷,悄悄移动到前面的灌木丛中,等待坦克靠近。
这时,谭秉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把美军全部堵死在这里,他们便不会追击我主力部队,我军就有足够的时间转移了。
于是,他从腰间摸出一枚苏制反坦克手雷,准备攻击美军坦克。
反坦克手雷是二战中的主流反坦克装备,但这种手雷比较沉,而且一定要击中坦克的要害部位,才能炸毁坦克。

苏制RPG-43式反坦克手雷
因此,要使用这种手雷,士兵必须离坦克足够近,所以危险系数很高,尤其是如果坦克若是有步兵跟随,那么想要炸毁坦克是非常困难的。
但这次美国人显然大意了,坦克后面没有步兵,这给了谭秉云一个绝佳的机会。
谭秉云耐心地等着敌人的坦克越来越近,直到距离不到6米时,立刻把手雷扔了出去!
手榴弹击中美军坦克后,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然而当硝烟散去,谭秉云却懊悔不已。原来,由于紧张,手雷扔到了坦克的前装甲上!
前装甲是坦克最厚的部分,手雷炸在这里,不会对坦克造成伤害。
与此同时,坦克中的美军也发现了敌情,开始用机枪疯狂乱射。

谭秉云十分着急。
一定要拿下这量坦克!
于是,他冲上公路,朝着坦克的发动机舱再次投掷了一枚手雷。
这一次,手雷不偏不倚地落在发动机舱上。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坦克燃起了熊熊大火。
但由于距离较近,爆炸产生的一块碎片击中了谭秉云的额头。谭秉云脸上霎时鲜血淋漓,整个人晕倒在地。
毛和见状,赶紧过去叫醒了谭秉云。
谭秉云醒来,第一句话是:“去打第二辆坦克。”他说完便站起来,跑到第二辆坦克前,又扔了一枚手雷。
巨响之后,坦克停了下来。但坦克的马达仍在运作,炮口也在吞吐炮火。
谭秉云见状,拿起步枪便向坦克发起攻击。步枪开火的声音成功吸引了敌人坦克的炮塔,这时,毛和趁机绕到坦克后面,再次扔了一枚手雷。
爆炸声后,坦克的炮塔终于停止了转动。而坦克里的美军此刻想爬出来逃命,谭炳云冲过去一阵扫射。
很快,坦克里就没有声音了。
狭窄的道路被两辆坦克完全挡住,一片混乱,后方的美军部队以为前方遭遇了我军主力,他们不愿冒险,开始紧急撤退。
战斗暂时结束。
经过简答包扎,谭秉云的血很快止住了,他静静地躺在散兵坑里,等待敌人的下一次进攻。

谭秉云(右)
过了一会儿,敌人的坦克又来了,这次有六辆坦克。谭秉云轻车熟路地将手雷投了出去,成功击毁行驶在最前面的一辆坦克。
因为是单兵行动,敌人没有发现谭秉云,以为遭遇了大部队阻击,后面的5辆坦克迅速掉头逃窜。
而百米后的其他20余辆坦克、30余辆汽车见势不妙,也慌忙撤退。
在这次战斗中,谭秉云凭一己之力,仅用20分钟就击毁敌坦克3辆、汽车1辆,火炮1门、手榴弹3枚,将敌军困在109高地达8小时之久,这在中外战争史上绝无仅有、不可复制。这是战争史上真正的奇迹。

四、深藏功与名
抗美援朝胜利后,谭秉云随志愿军回到祖国,和其他优秀的志愿军战士一起,受到了国家高度表彰。
表彰大会上,国家授予谭秉云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他被视为榜样,受到全体官兵称赞。媒体也大力宣传这位英雄的光荣事迹。
晚宴上,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周总理和各位共和国元帅依次向他敬酒。
按说,凭出色的战绩,谭秉云可以继续留在部队,假以时日,必定成长为一名级别更高的军官。但他却选择转业返乡,建设祖国。

谭秉云(右)
后来,谭秉云先后任江津县的公安局副股长,民政局副局长等职位、也曾担任江津县政协常委。
1983年,谭秉云退休了,年过六旬的他闲不下来,便去刚建好的火葬场帮忙运送死者。
2003年,谭秉云因病去世,享年82岁。临终之前,他捐出了所有积蓄,支持家乡建设。
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斯人已逝,但他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不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