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升值计」→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1. 东南亚的「中等收入陷阱」
央行的工作论文其实不值一驳,可以说但凡上学的时候文科学的不是太差,写论文的时候,就不会把「矬」写成「戳」。
这个工作论文的错误百出,本来不打算说的,不过众所周知,升值计是一个有关人生规划和财富增长的公号,尤其是很多人面临高考和考研的抉择关口,有必要说一下,到底要不要读文科?
升值君告诉你的第一点是,东南亚确实存在文科生过多的问题,但是理工科也同样存在过多的问题。拿发展比较快的越南和传统四小龙之一的泰国举例,这两个国家很能说明问题,等下会详细讲为什么。
先看图:
这个新闻说明一点,越南工人普遍工作条件和待遇很差,原因很简单,越南工业化承接的,都是来自其他工业国的中低端产业转移,这个其他,主要就是中国。为了跟中国竞争,越南必须压低工资,因为资本是没有感情的,一旦你这里提高价格,那么他们没有道理不去劳动力更便宜的珠三角办厂
越南的普工工资低,但是理工科大学生平均工资更低,拿工资最高的码农来说,越南胡志明市程序员的中位数工资是4906元,普通工科毕业生的工资大概在2000元左右。而且理工生并不好就业,这些越南的大学生,因为经验不足,参与项目少,所以并不受企业欢迎,尤其是台企和华企,宁愿选择高中同等学历的经验丰富华人,也不愿选择大学毕业的越南人,所以这些越南大学生也非常内卷,除了英语和日语以外,现在汉语也是很多人的第二外语。
再说泰国,泰国的情况大不一样,如果说,越南是正在跟中国争夺中低端制造业的话,泰国就是已经被中国制造业击垮的前中低端制造业国家。说人话就是,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亚洲四小龙,包括日本,中低端制造业的红利,都没有了。
为什么我们叫发达国家粉碎机?就是这种近乎无限的人口红利释放出来以后,其他所有能凭借人口红利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的竞争力,都荡然无存,包括泰国在内的亚洲四小龙是,日本也是。
那么到底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个国家工业化不足的时候,工业人口过剩了。
说人话就是,人口红利消失了,确切地说,是竞争力丧失了,更深层次地原因,就是产业升级失败了,你做高端做不了,你做中低端也做不过其他竞争者,这才是东南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
其实日本也是同样的情形,只不过日本是在国家已经迈过中等收入陷阱以后,才遭遇竞争。
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矛盾,为什么工业化不足,工业人口还会过剩呢?
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线性无限上升的。再回到越南那条新闻,因为你的生态位在国际竞争锁死了,廉价劳动力的红利消失,或者说红利没有消失,但是成本增加,有更廉价的劳动力红利国家出现,导致中低端制造业迁出,这时候产业升级又上不去,前期又没有核心技术积累,这时候自然就是中等收入陷阱,平均收入上升越高,竞争力越弱。
所以,东南亚的「中等收入陷阱」根本不是文科生的锅,东南亚生产的理工科大学生一点不少,但是归根结底,影响竞争力的不是大学生,而是廉价劳动红利。
2. 第三产业兴起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关心中等收入陷阱不陷阱的,根本不重要。因为东南亚的问题,压根就是连工业化初期都没有完全跨过,无论是过去的泰国还是今日的越南。
重要的是,任何一个工业国,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一定会出现产业调整。我们拿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日本举例,日本泡沫经济时代,1989年-1991年的制造业占GDP的比例是26.5%,中国的制造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2006年就开始下降,2020年中国制造业占GDP比例已经差不多在27%。
升值君可以说的一点是,至少传统制造业,已经没有任何红利可言,因为以服务业代表的第三产业兴起,是所有迈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工业国必然会发生的一个现象,第三产业,就是一个大量文科生聚集的地方,或者说,是一个文科生更容易升迁的地方。
这就是我为什么劝你大胆学文科的第一点。
3. 信息污染
升值君这么说,绝对不是因为我是文科生,实际上,升值君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所以升值君更知道理工男的短板在哪里,升值君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升值君毕业的年代,几乎经历了中国房价腾飞的年代,我见过的所有文科生,都很早买房了,而我认识的大部分工科生,都很晚买房,而且很多都买在了郊区甚至三四线城市的老家,我是侥幸很早就买房的。
工科生只有一种人例外,在一二线城市上车早,就是搞互联网的。
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是这样,而是很多人都这样,为什么呢?
升值君觉得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工科生受到了很大的信息污染,大部分传统工科的学生,一毕业就在各种大中型制造业,这些制造业企业,当然大部分不可能在市区,很多都在郊区。所以我的师兄师弟们,每天耳濡目染的,都是标准化、工业3.0、工业4.0、行业信息,上下班就是两点一线,宿舍——公司,公司——宿舍,一周进城花一次钱,上班时间大部分也都在画图,下班了上进的继续研究画图,考证,信息非常单一,没有人告诉他要买房。而且普遍有一个气氛,抵触买房,房价迟早要崩的,他们买房一般都是结婚了,女方要求买房,才把全部积蓄拿出来买第一套房。
而同一个学校毕业的文科生,你别管他是做教师还是公务员,做行政还是做会计,销售还是市场,他们都在城市,他们上网浏览信息搜索,看到的是社会在发生的变化,他们每天接触到的客户、上司,都会告诉他们买房了,他们每天看见的,都是哪里的楼盘涨了,所以耳濡目染,都是要买房,所以理工科只有搞互联网的能跟上浪潮,除了钱多,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身在城市。
升值君上学的时候在成都附近一个公司实习,行业前三的水准,神舟的部分部件也在这里生产,放到世界上也不逊色,老板也是我们的校友,当时的老板意气风发,说公司的前景很好,大家都是校友,都加入公司,未来都有前途。当时很多人顾虑,这里太偏了,本身在一个县城里,出去都不方便。
这时候老总讲了一段话,说「世界现在就是一个村,我今天在这里跟你们讲话,但是我昨天还在纽约,我明天要去上海,我们这里到成都也就两个小时车程,飞上海也就三个小时,从成都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也就是十几个小时的事,你们年轻人不要有这种思想。」
当时很多学生跟这家公司签约,同学问我签不签,我说打死不签。他说得好听,那是因为他有专职司机,但是你看这个地方,一天只有一趟车到成都,还是慢车,有时候你还买不上票,你最多一周去一次成都,加上赶车,要5-6个小时,去一次一天就搭进去了。如果去上海,你为了飞机不误点,你可能还要在成都住一晚,那你周末肯定不能去了,你只能长假去一次,长假你要保证每一次都能抢到票。
所以我说,他说的没错,对他来说,世界就是一个村,但是如果我留在这里了,对我来说,这个村就是我的世界。
对于大多数理工科学生来说,都生活在一个信息茧房营造的村子里,以为这个村子就是世界。我不是说文科生没有信息茧房,而是他们要遭受的信息污染,要少得多,由于他们的信息带宽比较宽,这种信息污染的危害,可以降到最低。
3. 历史常态
胡润有一个观察,十几年前,中国教育行业首富是新东方的俞敏洪,五年前是学而思的张邦鑫,现在是中公教育的李永新。
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是,中国会越来越回归历史的常态。
什么是历史常态?以下四句就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同样,我对正在处于抉择期的年轻人有灵魂三问:
在你眼里,什么是读书人?
什么是劳心者?什么是劳力者?
什么是文武艺?
这三个问题,可以用两个反问,一个解释回答:
是搞人文科学的是读书,还是研究设备的是读书?
天下四民,士农工商,公务员教师是士还是农?程序员为什么自嘲码农?学理工科进体制内容易还是学文科容易?
今天的文武艺,文,是组织术;武是互联网。考公务员是吏员选拔,搞互联网是武士选拔。这里没有传统技术人员什么事。
而从我们邻国日本来看,日本的一大特点就是官僚化,日本大学生都以进入官僚系统为荣,金融系统和大公司也越来越官僚化,如果有选择,可以考上公务员,或者进入银行这种金融系统,没有人会有什么狗屁工匠精神,一辈子做米饭或者切鱼片。
日本女性的择偶选择也相当直接粗暴,第一选择,是嫁给国家公务员,第二选择,是嫁给地方公务员,没有理工科什么事。
4. 城市化
最后,说点实际的,我们基于两点事实,以朴素的城市居民的心态和理性头脑来思考两个问题:
1. 人们对于城市的居住要求是不是越来越高?
2. 城市的中心区成本是不是越来越高?
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的话,我想你的回答一定是,是。
那么就产生一个问题,现在的工业企业,在城市已经可能对居民的生活品质造成下降,未来,他们还有可能在都市之内吗?
如果把这样的企业,放在城市,那么怎么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所以,你如果未来的就业方向是工业企业,你大概率还是远离城市的,至少是远离城市中心区的。
那么咱们抛开信息污染的问题,抛开远离城市没有娱乐的问题,甚至抛开远离城市,你的工资参照物变成三四线城市,产生的工资高的错觉问题,我们单纯问一个最实际的问题,你在择偶期,去哪里找男女朋友?
或者我们来个灵魂发问,如果你们长期两地分居,你的男(女)朋友会选择:
A:守身如玉
B:视频连线
C:两人异地,四人欢喜
请在评论区给出你的选项。
END
推荐阅读
未来十年,普通人财富自由的6个机会
薪水密码:月薪5000和年薪百万的差距在哪里?
年轻人越来越有出息的迹象
看更多精品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升值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