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媚青,是一种社会常态。
现代社会,所有人其实都是爱捧着年轻人说话的。
以前社会追捧80后,后来是90后,再后来是95后,现在呢?00后才是主角,现在不管是微博热搜还是新闻资讯,你很容易就能发现,80、90早已淡出大家的视线,大家现在关注的焦点都是00后,00后的奥运冠军、00后的演员和明星、00后大学生,各种文章的标题也大多是《00后UP主,正在偷偷惊艳所有人》《00后老板,开始。。。。》《被00后拿捏的电影市场》这类溢美之词。
而现在再去看之前的80后、90后们,已经被归类为一个共同的名词——中年人,再看看大家对于中年人的描述都是什么,《中年人最好的自律,是过低配的生活》、《崩溃的中年人,迷失在黑夜里》、《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中年人》,这前后的对比,不言自明。
那么,社会为什么追捧年轻人?很简单,因为年轻人有未来,因为年轻人是未来消费的主力,他们有父母、祖父母至少6个钱包愿意给他买单,掌握了年轻人就相当于掌握了年轻人的父母,所以全世界都愿意讨好年轻人。
社会的真相就是如此,看起来吹捧和争论的焦点都是你,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他们为了博流量、吸引你注意的一种方式,所以,媚青,是一个特别正常的社会现象,是一个任何时代都有的事情。
但你自己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清楚,你被捧最多不会超过10年,而且这里的捧,面向的也是整个年轻人群体,而不是你个人。所以,面对这种现象,年轻人一定要自己擦亮眼睛,一定要清楚一点,那就是社会吹捧你,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而等你作为一个群体的商业价值降低,社会抛弃你,也从不说再见。
2
「莫欺少年穷」这句话,就是现代社会追捧年轻人的一个典型。
这其实是一句很流氓的话,这句话,年长的人鼓励你的时候说,可以;
或是你在摆脱贫穷之后,回忆成功经历的时候说,可以。
但是,如果你还处于一个年轻并一无所有的的阶段,这时候它就是一句最毒的鸡汤,你把他奉为圭臬,就是自我感动,就是甘于平庸,等于间接承认一点,就是你当下又弱又菜。
比尔盖茨有一句话,「在你没有成功之前,没有任何人会理解你。」意思就是,在你还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就急于去安排这个世界,急于对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抱负,没有任何意义。想让别人按照你的想法做事,对不起,办不到。
有少年意气是好事,但是你同时也要明白一点,这种心态并不特殊,每个人都有。
我自己刚刚跨入社会的时候也有,那时候我非常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别人,想把自己的见解传递出去,甚至可以说我那时候的见解有不少也是对的,但是,没有用。
你急着告诉别人的结果,就是没有人会听你的,当你的地位、财力跟你的观点不相匹配的时候,你说的再多,大家也只会认为你不行。
同样一句话,到了首富嘴里是真理,到普通人嘴里就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地位使然,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就是有等级的,永远都遵循丛林法则。
这个世界就是双标的,越早认清这一点,越能够看透世界的真相。
这个社会的规则就是这样,只有你做出成果了,你才能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只有你自己本身或者你父母有背景、有资源,别人才会愿意听你的声音,否则不管你说的有多好、多对,也只能换来别人的一句,你谁啊?
所以「莫欺少年穷」,只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观点,实际上,富一点的少年、有资源的少年,别人才会听你说话。
富二代、官二代,大家才愿意捧着,年轻高颜值的女孩子,大家也愿意哄着,原因很简单,因为你自带资源。即便你表面上看起来什么都没有,人们也会怕万一你背后有资源、有背景,怕万一你以后被什么人看上,所以,惹不起、捧得起,都会选择顺着你说话,甚至社会上所有的大门都会向你敞开。
而有了这些便利条件,有的年轻人才会觉得混社会很简单,很容易,甚至因此自信心膨胀,以为自己有能力去改变这个世界,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觉得自己十年后一定不会活成现在的中年人这样。
但实际上,大家都要承认一个事实,99%的人,到最后都跟以前的人没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科技发展了,生活方式上有一些变化。而剩下那1%的人才能够出人头地,怎么出人头地?肯定不是在年轻的时候自以为是,自以为能改造世界,跟世界对抗。
当你还没有任何资源支撑的情况下,对抗世界是没有好处的,急于输出自己的观点也是没有好处的。人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下内功的时期,你不用急着告诉世界,它应该怎么运转。世界发展到今天,自然有一套它自己的运行规律。而且你说的道理,中年人其实在十年前也懂,为什么现在不说了?你说他油腻了也好,成熟了也罢,总之他知道说这些东西没有用。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你觉得自己穷,就去搞钱,去把某一个行业的规则搞懂、弄通。
3
「莫欺少年穷」这种观念,看看就好了,年轻人千万不要当回事。少年人短暂的穷是可以的,年轻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责备你穷,你可以穷得天经地义,但是这个时间是有限制的,最多不会超过十年,对多数人而言只有五六年,所以不要沉迷于这个世界对你的夸奖和吹捧中。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的时间可以蹉跎,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过了5年、10年,你再想学习,再想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精力不够了,甚至体力都不够了。很多人过了27、28岁,就不能通宵了;过了30,就不能熬夜了;过了35,很多大厂员工为什么卷不动了?因为体力跟不上了,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能陪伴你的只有你,只有你自己以前积累下来的能力和阅历。
4
年代的划分,本来也是一个玄学。
你是否是80、90、00后,也并不是简单靠80、90、00这样的出生年份界定的,实际上,这跟你的成长环境和成长过程中的物质条件,以及你的消费能力是分不开的。
比如,我是一个80后,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因为当时物质条件的关系,我小时候接触到的东西,比如电影、音乐,甚至是大众思想,实际上都是70年代末北上广或是香港所流行的,因此虽然我在年龄上是一个80后,但是实际上思维会更接近70年代末的一些人。
同样,一个90年代的人,如果他的物质条件还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周围能接触到的人都是父母那一代的人,身边的朋友也都较为年长、见识也很短浅,那么他的实际思维也往往更接近70、80年代的人。
「出名要趁早」,而实际上,年轻人摆脱穷也要趁早,不要在年轻的时候穷的理所当然,穷的心安理得。因为就像我前面说的,人生中给你穷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10年,如果从你大学毕业开始算起,最多不会超过5年,过了这5年,社会主流就会抛弃你。
因此,年轻人想要有出息,就一定要破除自己很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浪费的概念。这个世界给你的时间就这么多,晚了,世界就不捧你了。现在冒出来一个90后创业者还新鲜吗?你35岁读完博士还新鲜吗?
社会可以夸你,你也可以认为自己很有前途,但是不要只是停留在空想上,而是一定要努力的去获取新的知识,给大家两点建议:
1. 学会把媒体的喧嚣放在一边,趁着年轻,赶紧去赚钱,去把一个行业搞清楚,尽可能多的去拓展你的认知,增长自身能力;
2. 趁着社会还对你追捧的时候,还愿意对你纵容的时候,你要不断的去试错,去追求你生命中的各种可能性,以便尽快找到正确的方向。
年轻的时候,不要总想着去跟世界对抗,世界不需要你去改造,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利用你仅有的社会红利期,去改造自己的生活,去经营好你的人生。
END
2022年「野蛮部落」社群正在招募,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