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错杀了一个人,这个人的死为什么开启了严格的死刑五复奏制度?


贞观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在一场朝会上是大发雷霆,怒斥群臣,李世民之所以如此的愤怒,是因为他错斩了一名官员,斩完之后,李世民就后悔了。李世民怒斥着说:“你们拿着国家的俸禄,却不给国家办事,看着朕错杀官员,一个个的也不站出来劝谏,你们哪怕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我也不至于犯这样的错误”。随后,李世民就颁布了一条诏令。对死刑复审制度进行修改,对死刑犯的执行严格的五复奏制度。从此便开启了少杀慎杀、宽仁慎刑的贞观法治精神。

这位被李世民错杀的官叫张蕴古,相州洹水人。张蕴古从小就特别聪慧,她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而且他的记忆力特别的好,只要他看过谁家的碑文一遍,就能背诵如流,棋局打乱后,他总能迅速的一子不差将棋局恢复原样,成语背碑覆局,就是因此而来。
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张蕴古作《大宝箴》献给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对其大加赞赏,赐给他锦帛,并加封他为大理丞,负责司法案件的复审。当是河内人李好德得了疯病,整天是疯言疯语,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辱骂和诽谤了唐太宗李世民,当地官员将其抓获送往京师,李世民将其交给大理丞张蕴古依法严惩。张蕴古通过审理发现李好德得了疯病,就将实情向唐太宗如实禀报。唐太宗得知后,就赦免了李好德的罪行。

因为张蕴古和李好德的哥哥是故交,赦免的诏令还没下来,张蕴古就跑到监狱里把好消息提前告诉了李好德,而且张蕴古还在监狱里和李好德下了一盘棋。侍御史权万纪发现了此事,立马弹劾张蕴古徇私枉法、泄露诏令。唐太宗李世民大怒,一气之下将张蕴古拉到长安街市上斩首示众。事后,李世民就后悔了,张蕴古虽然有罪,但罪不该死,于是李世民开始痛骂大臣不劝谏自己,才导致自己犯下这样的错误。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开创一个海晏河清的大唐帝国,就是因为他能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李世民不光只知道后悔,他必须拿出措施,在第一时间亡羊补牢,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李世民通过这件事情修改了死刑复审制度,实行死刑五复奏制度,凡各地方的死刑判决作出后,必须五次奏报皇帝批准,皇帝批准后依然不能执行,必须要等上三天以后才可以执行,这三天的时间主要是防止皇帝后悔。

李世民经常对大臣说:“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李世民甚至在贞观七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纵囚事件,李世民将几百名囚犯全部放回家乡,让他们准备后事,要求他们秋后自行前来接受问斩,到了秋天,几百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李世民一高兴,全部赦免了他们。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贞观时期的犯罪率急剧下降,已经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贞观时期判处死刑最少的全年仅有29人。可以说是司法史上的一个奇迹。张蕴古的死,虽然有些冤枉,但对后世的影响却十分深远,他的死开启了严格死刑复核制度。促使了“宽仁慎刑”的贞观法治精神开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