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机油标号,大家能够想到的应该就是机油桶上5W-30、5W-40等这些常见的标识。很多车友在保养时不知道标号是什么意思会选择在网络上查询相关“专业”的解读,但网络上的解读极有可能在误导你!下面小e就来为大家一一讲解这些误解。(本文以复级机油为例讲解,即四季通用型)
混淆粘度等级与质量等级
很多车友只知道定期换机油,但并不知道如何选机油,大多数人只会看粘度等级,即5W-30这类标号。但机油的标号是由粘度等级与质量等级共同组成的,黏度等级反映的是机油的黏温特性,质量等级反映的是机油的品质。
如何查看机油的质量等级?其实很简单,在粘度等级旁边往往会标注着API:SN或ACEA:A3/B4等参数,API与ACEA就是该机油的质量等级。
错误理解黏度等级
粘度等级作为机油标号中最醒目的参数,被错误理解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黏度等级的完整表达为SAE xxW-xx,比如前面提到的5W-40。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简称,以SAE前缀代表采用的是美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这也是国际通用标准。那么5W和40分别代表什么呢?典型的误读主要为以下几种:
误读1:W前的数字代表机油的凝点,数字越小,凝点温度越低
W前的数字确实对应着温度数值,0对应-35℃,5对应-30℃,10对应-25℃……以此类推。那么这些温度代表的是机油的凝点吗?
对机油稍有了解的人就应该能看出这是一种错误说法。凝点是指石油类产品在试管中冷却并倾斜45度经过1分钟后,液面不移动的最高温度。如果机油达到凝点,在这个温度下根本无法流动,还怎么给发动机提供润滑?要知道机油黏度等级所对应的最低温度是要保证发动机在该温度下能够正常工作的。
误读2:W前的数字代表机油的倾点
倾点是指油品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的确是评价油品低温流动性的一个指标,因此这种说法较上一种更具迷惑性,很多专业人员都信以为真,但这也是误导!
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来看两张图片。
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会发现,同样0W-30的两款机油,技术参数中的倾点一个是-60℃,一个是-50℃。这说明什么?没错,W前数字所对应的温度并不代表倾点!否则这两款机油的倾点都应该是-35℃。事实上,倾点比凝点的温度并高不了多少,因此在倾点温度下,机油的流动性也是很差的,更何谈启动性能?
误读3:短杠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所适用的气温
对于短杠后面的数字,有一种说法认为它是代表机油适用的夏季气温范围,数字越大,可适用的温度越高,甚至将数值与温度一一对应,30就代表适用最高温度为30℃,40为40℃……更堂而皇之地做了一个黏度等级与气温的关系图表示众。
对此小e只想说四个字:无稽之谈!要知道,发动机进入正常工作温度后,机油的温度会在100℃左右,按这种说法,可能机油要开发出5W-100的标号了。
如何正确理解粘度等级?一句话总结,W前的数字越小,机油的低温启动性能越好;短杠后的数字越大,机油的高温性能越好,高温粘度越大。
黏度等级的正确选择
机油的粘度要根据发动机的自身情况和环境温度来选择,发动机内部零件的间隙小,就需要粘度低(稀)一些的机油,反之,间隙大就需要粘度高(稠)的机油。
机油粘度太低,汽车在热车时,发动机的噪音会略大,机油未能非常有效地被吸附在零部件之间,因此润滑抗磨和密封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机油消耗量也增大。
如果粘度太高,冷车的时候发动机会出现噪音大,机油未能短时间内及时被运送至零部件之间,因此会加大启动时所受磨损,低温启动将变得困难、清洗作用和冷却散热作用变差、功率损失导致燃油消耗增大,加速不给力的现象。所以选购机油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爱车的机油,也并非说粘度高一定好或者粘度低一定好。
小e建议您
1、机油粘度的选择主要按照原厂推荐来选择
(对不熟悉及新款车型可以参考养护手册建议要求)
日韩系车:0W20 5W20 5W30
欧美系车:5W30 5W40 0W30
2、对于老旧车型,可适当选择高一等级的机油
3、在寒冷地区,可适当选择0W系列的粘度等级
4、现在消费者趋势:选用0W、5W的全合成机油能够更好地保护发动机。
各位车友,看完整片文章后能理解机油标号的含义了吗?下次去保养的时候可别被忽悠了~除了区分全合成、半合成以及合成型机油,API、ACEA等级也要注意辨别哦~当然了,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在e养车app下单购买小保养套餐,直接预约到店安装,现在下单小保养套餐享受春季特惠价,低至188元!
END
活 动 专 区
球分享
球收藏
球点赞
球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