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草》寻出版

  今天情书,明天鲜花,早请示,晚汇报,追逐朱家碧的臭老九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了他们的浑身解数。小朱子不但不嫌烦,有这么多臭老九追求她,她感到无限的自豪和荣耀。
  受高人的指点,刘天成另辟蹊径,他把朱家碧的母亲、未来的丈母娘作为主攻方向。一向抠门的刘天成不惜放血,一盒盒点心,一袋袋水果,一件件衣料,每次拜访丈母娘,都要拎上一大包。星期天,节假日,刘天成成为朱家的常客,搬煤巴,拖地板,抹窗擦椅,当起了不开钱的雇工。时间一长,刘天成逐渐取得了丈母娘的欢心。
  朱家碧是个孝女,一切听母亲的,婚姻大事更是母亲替她把关。最后刘天成和丈母娘达成协议,结婚后住在丈母娘家,他和朱家碧的工资全部解交到丈母娘的国库,刘天成几乎成了朱家的上门女婿。
  婚后两年,朱家人根本瞧不起这个“上门女婿”。洗碗刷锅、买米买菜,打扫卫生,苦活、累活、重活,刘天成全部包揽,朱家碧连油瓶倒下来都不扶一下。剩菜、剩饭都归刘天成消灭,家里的大小事儿都是“老佛爷”说了算。可怜刘天成只能借口开会、出差,偷偷到张德山、吴正才、罗慧琴家打打秋丰,喝上一口小酒,抒发心中的苦闷。
  这也不能怪朱家人势利,农学院几十年来从未蓋过一栋宿舍,所有房屋早已名花有主,手上没有一套空房。房产科实际上是房产维修科。
  “房产科,我家屋顶漏了,请修一修。”
  “房产科,我家墙裂了,派个瓦工补一下。”
  刘天成名义上在农学院房产科工作,实际上仅仅是跑腿的小伙计,还不如幼儿园的阿姨朱家碧。过年过节,暑假寒假,为了不让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妈妈们都会给阿姨们送上一个红包。开始是吃的穿的用的,后来红包里包的都是一张张崭新的工农兵。
  和刘天成相比婚后的周光春就象一个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的什么事都不管,当一个甩手丈夫。可在单位周光春却恰恰相反,什么苦差事都争着做,比共产党员还要共产党员。被赵庆芳戏称为假积极,欺骗单位的领导和同仁。
  种子站顾名思义,应该因地制宜,宣传、推广和培育良种。然而由于技术落后,经费匮乏、没有场地,县一级的种子站都是拿来主义,以推广良种为主,成了良种推广站。
  山区的老百姓思想极端保守,他们历来信奉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没有一个生产队敢于用少得可怜的一点地来给农业局推广新品,用社员的一点赖以生存的口粮做赌柱,他们用的种子依然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老品种。所以种子站推广新品种也是阻力重重,举步维艰,十多年来他们唯一推广成功的是洋芋种。虽然这种洋芋产量高,块茎大,淀粉含量也特別丰富,然而推广这种新品种也花了好几年时间。
  每年春天,栽洋芋之前,种子站便倾巢出动,到云南陆良调十多车洋芋种,然后卖给四里八乡的生产队。种子站从中也可收取一点差价,存入站里的小金库,作为站里的活动经费,被农技站、兽医站、农机站的同僚们眼红得要死。每到洋芋栽种季节,种子站的大倉库门前热闹非凡,买洋芋种的社员排成长龙,成了石城独特的风景,良子站也被人称之为洋芋种站。
  周光春生性好动,对他来说坐机关就象坐大牢一样难受。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们总想干一番事业。
  “吴站长,我们种子站不能老被人称之为洋芋种站,能不能再推广一些其他良种。”
  进站不到一个月,周光春就向站长老吴提出了建议。
  “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分在农科院,如果吴站长同意,七月份我去一趟兴平,弄回两份推广‘岭南一号’、‘岭南二号’的玉米良种资料。”
  “好,你去,差旅费、资料费局里不报,我们站里自己解决。”
  吴站长今年五十多岁,种子站被人称之为“洋芋种站”,害得他在局里一直抬不起头,他也想在退休之前干两件事情。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七月份正是兴平最热的季节,也是玉米生长最关键的时期,赶在玉米收割的前两个月,周光春来到三官塘农科院,找到他的老同学郭德成。详细纪录“岭南一号”、“岭南二号”良种玉米生长的气温、湿度、土壤的酸碱度,虚心向农科院技术人员请教,掌握除草,培土、施肥、浇水等玉米生长全过程的田间管理,还用相机摄下良种玉米抽穗、扬花、灌浆、喜获丰收的一组照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石城农村工作三级干部会议上,“岭南一号”、“岭南二号”玉米良种推广的小册子成了最受与会者欢迎的材料,周光春也成了石城的名人。
  县委书记亲自接见了他,除了特批一笔钱作为推广良种的经费,还在县大礼堂门前的橱窗内拨出一块版面,专门给种子站,用于推广水稻、小麦、玉米新品种。张局长更是喜上了眉梢,乐在了心头。农村斗批改,田忠名的两份简报让他出尽了风头,如今周光春的两份小册子又让他在三级干部会上得到县委书记的再次表扬。
  @小玉桐花 2021-11-16 20:37:45
  和刘天成相比婚后的周光春就象一个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的什么事都不管,当一个甩手丈夫。可在单位周光春却恰恰相反,什么苦差事都争着做,比共产党员还要共产党员。被赵庆芳戏称为假积极,欺骗单位的领导和同仁。
  很多人性格就是这样,家里和外面是完全两种人
  -----------------------------
  人生就是如此纷繁精彩!
  @小玉桐花 2021-11-17 19:28:05
  骄阳似火,烈日炎炎,七月份正是兴平最热的季节,也是玉米生长最关键的时期,赶在玉米收割的前两个月,周光春来到三官塘农科院,找到他的老同学郭德成。详细纪录“岭南一号”、“岭南二号”良种玉米生长的气温、湿度、土壤的酸碱度,虚心向农科院技术人员请教,掌握除草,培土、施肥、浇水等玉米生长全过程的田间管理,还用相机摄下良种玉米抽穗、扬花、灌浆、喜获丰收的一组照片。
  很辛苦啊,良种都是通过一步步筛选,......
  -----------------------------
  谢谢小玉桐花跟读点評!
  “老吴,小周,干得好。”
  张瘸子局长拍着周光春的肩膀,就象当年拍着田忠名的肩膀一样。
  “小伙子,站里的事你不要管,你就在外面多跑跑,每年农村三级干部会议上给我弄几份高质量的良种推广小册子。推广良种是县里布置的政治任务,也是你们种子站的头等大事。县里拨的经费不夠,局里帮助解决。”
  渐渐地到种子站咨询的社员多了起来,种子站销售的良种也增加了十多种。
  就在县委书记接见周光春的那天晚上,赵庆芳分娩了,她为周家添了一个胖小子,周光春给儿子取名双喜,以纪念他事业成功、儿子降生的双喜临门。
  人的心窝膛永远填不满,望着一份份推广良种的小册子,张瘸子有点得陇望蜀。
  “小周,什么时候推广我们培植的良种就好了。”
  “张局长,你別急,田忠名在黑龙潭培植的水稻良种去年已经达到四百斤,今天正向五百斤冲击。新品种的名字已经准备好了,叫‘天云一号’,一旦亩产达到六百斤,我们就可以推广我们石城的良种了。”
  “小周,我这个当局长的一天到晚除了开会还是开会,田忠名在黑龙潭己经蹲了六个年头,除了到马关区开会顺便上山看过他一次,以后一直没有去看过他,我实在太官僚了。他的组织问题应该考虑,这么好的同志被排除在党组织之外,以后我怎么对他的前程交待。”
  “老局长,局里给他解决半间住房己是对他的最大关心,他一直记在心上。搞科研工作需要静心,最怕人去打扰。你对他的关心我一定转告他,特别是入党问题。”
  “你叫他赶快写入党申请,还有你和王世华,趁我老张还在台上,抓紧把你们的组织问题解决。”
  第二十八章
  田忠名险为植物人 天云号问世黑龙潭
  “布谷、布谷!”今年的布谷鸟叫得特别早,大地还带着冬天的寒意,老人还穿着厚厚的棉袄。田忠名第八个年头来到了黑龙潭,平整秧田,播种落谷,插秧薅草,防病治虫,收割归仓。当大雁排成人字形经过黑龙潭飞往南方过冬,田忠名才离开黑龙潭。田忠名也是一只候鸟,他在黑龙潭度过了春天、夏天和秋天。
  自从高山公社种植水稻,田忠名和黑龙潭结下了不解之缘,黑龙潭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低产田改造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白天他和白鹭为伴,穿插在稻田之中,晚上一盏昏暗的煤油灯照着他,分析整理各种数据资料。他象一个保姆,秧苗渴了,他给他们灌水,秧苗瘦了,他给他们施肥。他象一个医生,秧苗黄了,他给他们治病。他更象一位父亲,象呵护儿子田耕耘一样呵护黑龙潭的千亩稻田
  除了拿工资、开会,田忠名很少到局里去,人们似乎忘记了农业局还有一个田忠名,以至于一个部队转业的小连长分到农业局已经半年,他还不知道局里有一个人在黑龙潭蹲点。
  只有妻子兰天云牵挂着田忠名。多少个星期天,兰天云背着田耕耘,提着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来到黑龙潭看望田忠名。兰天云就是家,家就是兰天云,兰天云把温暖带到了阴冷的工房,工房成了田忠名的第二个家。食品厂的小姐妹经常拿兰天云开心,“骚货,离开男人就不过了”,饱汉不知饿汉饥,她们天天晚上搂着男人。田忠名望着吃的喝的摆满一桌,笑咪咪的说兰天云是送“货”上门。
  @海州书生 2021-11-21 21:24:50
  
  -----------------------------
  海州书生,太珍贵了,此物可作古董收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