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易 2022-05-01 18:24:39
凉州词
--山寨者:繁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天涯君莫笑,楼主醒来再贴回。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478455-1.shtml
-----------------------------
谢谢繁易支持!
@雄声 2022-05-03 10:38:47
脚印。
-----------------------------
谢谢文友支持!
“龙大山,你这个丧门星,跟你结婚我算倒了八辈子血霉,你不但耽搁了我的青春,还毁掉了我的大好前程。”
在外碰壁杨思秦十分窝火,回来总拿龙大山出气。认为都是龙大山作的孽,要不是当年龙大山拼命地向她求婚,自已也不会有今天的倒霉。
“杨思秦,我找到你这个婆娘才是倒了八辈子血霉。要不是你这个旧军官女儿的影响,我哪里会转业到地方?现在继续在部队,至少已是个团长,再说当初我也没有强迫你和我结婚。”
龙大山知道现在是臭老九们的天下,转业军人已是昨天黄花,失去了头上的光环,杨思秦根本看不起一个大老粗,跟她再也没有和好的可能,索性今天放开顾虑,一吐心中的怒气,来一个长痛不如短痛。
“旧军官?龙大山你是不是得了健忘症,我爸爸早就落实了政策,现在照样是革命干部,每月拿一百多元的退休工资,比你泥腿子的老爸强多了。”
杨思秦岂肯在龙大山面前服输,她又抬出自己的父亲,来和龙大山比试。
“杨思秦,既然这样,我们明天就去离婚。大女儿跟着你,我带着龙丽娟搬出去。”龙大山豁出去了,与其这样在一起受罪,还不如早点分手。
“龙大山,你想得倒美,你想把我们母女一脚蹬开,好去找个小婆娘,我就不让你称心,象一只蚂蟥死死叮着你。我才不和你离婚,我们只是分居,让你这个色鬼看得见,闻得到,就是吃不着,我要折磨你一辈子。”
第四十章
兰廷昌首提贫困乡 兰天云黄昏遇贵人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穿棉衣、盖棉被,老百姓不再惧怕严寒的冬天,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奇迹,十多亿老百姓不到十年解决了温饱。卖肉的小刀手,卖衣服的小摊贩,开商店的小业主率先富了起来,万元户不再是张瘸子们的专利。不过他们的钱多少有点不干净,偷税漏税、短斤少两、以次充好,几乎成了普遍现象。正当举国同庆,再用十五年的时间就可进入小康社会,石城县委常委兰廷昌却搞了一份调查报告,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高山乡山高缺水,人年均口粮不足四百斤,收入不足一百元。全乡近两万名老百姓还在为温饱发愁,他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这里不通公路,上山要爬十几里的山路,人背马驼还是唯一的运输方式。高山乡至今还不通电,晚上小学生们只能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几千年来的松脂火把还是人们夜行的照明工具。十户住在岩洞里,十五户住在松茅搭建的杈杈房。每年春天,一万多人,两千多头牛和马都为吃水发愁。一所民办小学,一百多名小学生挤在一个破庙的大殿内读书。唯一一名民办老师先给高年级学生上课,然后再给低年级同学上课。
不过田忠名发现,一贯强调阶级斗争,看问题都进行阶级分析的老泰山,一向被人称之为兰阶级、兰分析,兰上纲,这次变了,在这份洋洋洒洒的长篇调查报告中回避了这一点。其实兰上纲没有变,他有不可告人的难言苦衷。在十户住岩洞、十五户住松茅搭建的杈杈房中的特困户,有二十户都是地主富农分子以及他们的子女。其中包括原高山公社办公大院的主人、大地主姬大良和他的两个儿子。姬大良是个彝族,土改中虽然保住了一条老命,一家五口却被赶出姬家大院,搬到一个小地主家的一间厢房里。为了保证重点,让大儿子能夠结婚,繁衍姬家的香火,老两口带着老二和老三只好住在山上的杈杈房内。可怜老二和老三,由于没有住房,没有一个姑娘嫁给他们,两人快四十岁了,至今还是一个光棍。
更让兰上纲难以启齿的是,住岩洞的五户贫下中农都是好吃懒做想发财的二流子,扶不起来的阿斗。土改的时候这五户人家都是苦大仇深的贫雇农,住进了地主家的高房大院,分得了槽子里的良田好土,还有一条膘肥健壮的耕牛。住的是高房大屋,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大鱼大肉,这些人家确实风光了一阵。衣服穿烂了,粮食吃完了,他们开始卖耕牛、农具和家具。最后慢慢肢解高房大屋,先是卖板壁,后来卖门卖窗卖楼板,最后将一个空壳子三文不值两文的卖给隔壁邻居,他们又回到了岩洞里安身。要不是共产党不准买卖土地,不然他们又回到了解放前,成了响当当的贫雇农。
兰上纲恨铁不成钢,解放三十多年来,救济粮、救济棉、救济鞋、救济棉被…凡是乡里救济的东西一次都少不了他们。鞋子、衣服、直到穿烂,不兴洗一回。棉衣棉被夏天掏空里面的棉花继续穿盖,不到一年,崭新的衣被成了鱼网。这几户人家还不知足,希望政府再救济他们一个老婆。
这几个红色的穷鬼不仅是高山乡出名的懒鬼,也是高山乡有名的醉鬼。救济粮刚发到手,家都不进,拎着口袋提着酒壶前往酒厂换酒。一路走一路喝,走到大白崖一壶酒只剩下半壶,酩酊大醉的酒鬼在路边的草丛中睡了一夜。
经国家民政部和岭南省委联合调查组复查,情况完全属实。贫困户、贫困乡、贫困县,脱贫扶贫,一大堆新名词应运而生,成为兰廷昌的专利,一时风靡全国,成了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出现频繁最高的词语之一。兰廷昌又升官了,他升为石城县县委副书记,分管全县的农业工作。
岭南省委吴书记第一时间来到中国的第一个贫困乡,望着老百姓家锅里的苞谷糊糊,闻着岩洞里散发的阵阵霉味,听着大殿内一百多个混班读书学生的嘈杂声,吴书记突然感到一阵心酸。
然而来到黑龙潭吴书记却突然眼前一亮,仿佛哥仑布发现了新大陆,迷路人进入了桃花源。一片绿州随风翻滚着绿浪,空气中散发着阵阵秧苗的青香。正在觅食的几只白鹭见到人影,卟卟飞进稻田的中央。统一的水稻品种,统一的种植模式,几百块稻田连成一片,似乎这里没有推行联产承包。
招待所前的路灯杆上安装着一个高音喇叭,早上杨思琴收听国内外新闻,下午欣尝轻松悦耳的音乐。自从“四人帮”倒台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黄梅戏《天仙配》、歌剧《江姐》和《红湖赤卫队》取代了人们听腻了的八个样板戏。
“大山里的陈景润,记高级农艺师、水稻专家田忠名。”
早上正在送女儿龙丽娟上学的杨思秦突然怔了一下,放慢了自己的脚步。
“妈妈,说的是不是上次来我们家的田叔叔?”
“不要瞎猜,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多得很。”杨思秦瞪了女儿一眼。
“十八年前,大学毕业的田忠名放弃了人人羡慕的省农科院,主动来到岭南最穷的石城县。为了小流域治理,低产田改造,他在海拔两千米的高山上一呆就是十八年。白天他和社员们上山劳动,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整理资料。联红四队的一间工房内,桌上一本本厚厚的纪录本,墙上一张张发黄的统计表,玻板下一株株金灿灿的稻穗标本,记录着拓荒者和高山人的丰功。一顶发黄的旧斗笠,一双双占沾满泥巴的破胶鞋,一张黝黑的脸,向人们展示拓荒者的艰辛和坚毅。十年磨一剑,继天云一号诞生,八年后天云二号水稻优良品种再次问世,向世人庄严宣告,高山地区从此结束了不长水稻的历史。黑龙潭黄澄澄的稻穗向世人宣告,高山上的水稻亩产也可突破千斤,高山人年三十也可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女儿的猜测不错,广播上讲的就是她十八年前的恋人田忠名。一失足成千古恨,悔恨,懊恼、嫉妒交织在一起,杨思秦心中涌现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她企图堵上耳朵,不再听这个恼人的声音。可电灯杆上的喇叭依然叫个不停,他根本不理会一个收听者的烦恼。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用在田忠名的身上一点也不过分。在种子站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库房内,挤着田忠名一家四口。一张床、一张桌、一只半截柜、一只旧木箱,就是这个家的全部家当。然而就是这个鸽子窝,对田忠名也是难得的奢侈享受。只有发工资的时候,只有农业局通知开会,他才能和妻子孩子们在一起,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在妻子的眼中,家是田忠名不花钱的旅馆。”
“黑龙潭丰收了,田忠名出名了,省农科院、岭南农业大学、省农业厅,一个个让常人羡慕的单位,纷纷向田忠名张开了双手,然而田忠名却再次放弃进省城的机会。他要培育出天云三号、天云四号,他要总结黑龙潭水稻亩产千斤的经验,让他们在全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要为边远山区培养出更多的土专家,土秀才,让黑龙潭这颗高山上的明珠永远璀璨夺目。”
杨思秦一头栽倒在值班室的床上,十六年前是鬼迷住了心窍,让她离开了田忠名,离开了石城,离开了她喜爱的专业。如果她继续留在田忠名的身边,水稻新品种将叫“思秦一号”,如果她继续留在石城,从事她心爱的专业,这篇新闻报道将改成“山沟里的居里夫妇”。然而一切都晚了,一切都成为过去,枕巾上只留下她悔恨的泪水。
田忠名搬家了,他搬出了农业局的鸽子窝,搬进了三室一厅的县委大院的高干宿舍。这里是为县长县委书记修建的,只有县四套班子的成员们才能享受,农业局的几根搅死棒气的发抖。电灯电话,楼上楼下,三室一厅,厕所卫生间,浴缸抽水马桶,李副局长当年憧憬的高档住房,竟让田忠名先住上了。兰天云做梦也想不到,十年前的梦想实现了,刘姥姥也住进了大观园,她也象杨思秦一样,住进了小洋楼。
更让这帮搅死棒想不到的是,一个高山上来的大老粗,田忠名的老婆兰天云调到了农业局,成了种子站的一名仓库保管员。有人说,田忠名沾了老岳父的光,可兰廷昌上个月被地委组织部一纸免去了石城县委常委,调到人大坐冷板凳,当一名没有实权的人大副主任。
有人说兰天云交上了好运,遇上了贵人,那一天到他家去的那个和蔼可亲的老者,此人是岭南的省委吴书记。
在石城种子公司的一间小屋内,省委吴书记鼻子发酸,几乎流下了眼泪,一个小娃娃正趴在床沿上做作业。小屋太小,只能放一张双人床和一张三抽桌,吴书记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小朋友,你爸爸呢?”
“我爸爸下乡了,他半个月才回来一次。”
“你想不想爸爸?”
“想。”
在一小间昏暗的厨房里,一个年轻的妈妈背着一个娃娃在炒菜,墙角放着一只单人小床,这可能是做作业的小朋友晚上睡觉的地方。
“小同志你爱人呢?”
“我爱人在高山乡蹲点,老人家你有事最好到高山乡找他,他要半个月才回来一次。”
背娃娃的妇女头也没抬一下,继续炒她的菜,她的儿子肚子饿了,一直喊着要吃饭。
“小潘呀,中央天天在喊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你们石城就是这样对待一个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如果你们石城不能落实,我把田忠名带到省里去。”
在南台山招待所省委吴书记把新任石城县委书记的潘学义和县长赵忠海叫来,要他们限期解决田忠名的住房,并给兰天云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
一个星期后兰天云趁农业局的汽车到高山公社送洋芋种,回来时把放在娘家的整套家具搬进了县城。
第四十一章 黑龙潭亩产过千斤 田忠名重回农科院
金秋十月,黑龙潭一派丰收的喜悦。晶莹剔透的救军粮挂满了枝头,就象一颗颗红宝石。满山熟透的刺梨果发出阵阵醇香,令人不饮自醉。还有一棵棵柿子树挂满了红通通的柿花,就象一只只红灯笼,给黑龙山带来无限的喜气。
不过最令人陶醉的还是黑龙潭的五千亩水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秸,让黑龙潭铺上了一地黄金。十里圩堰红旗招展,十里圩堰挤满了人群。黑龙潭五千亩稻田今天开镰,人们期盼已久的一天终于来临。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
空中回荡着悠扬悦耳的歌声,这是一台双卡录放机,高山乡最值钱的东西,乡党委书记严大牛的心肝宝贝,只有乡里开大会才拿出来放一回。严大牛又升官了,从高山公社副书记升为高山乡党委书记。夫贵妻荣,张桂仙也荣升为联红村支部书记。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张桂仙率先垂范,挥着一把锋利的镰刀,第一个走向稻田。小荷仙、小淑芬、小月香、小桂花,象一只只开屏的孔雀在稻田穿梭,生产队当年最漂亮的几个姑娘也回到娘家,参加黑龙潭丰产田水稻的收割,一排排稻杆迅速倒在他们的脚下。
严大牛不甘落后,他带领一帮老少爷们紧随其后,张开双臂抡起一捆捆稻把,就象当年抡起大锤敲击大山上的石头。稻把撞击掼桶发出清脆的声音,金黄的稻粒迅速堆满掼桶。攒集了一年的蛇皮带今天终于派上了用处,他们张开大嘴把一堆堆稻谷呑进肚里,然后就象一排排士兵整齐地站立在稻田里,准备接受司令员的检阅。
@楼已 2022-05-13 11:02:02
好一派丰收景象
-----------------------------
谢谢楼己精彩点评!
@tsenway 2022-05-13 17:29:19
-----------------------------
谢谢文友一树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