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一位名叫鲁克斯顿的驻华英军中校因喜爱摄影,于是在工作以外的闲暇时拍摄了几百张晚清年间的真实社会老照片。而这些被珍藏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旧照,可以让世人对当时的晚清社会有一个直观且全面的深入了解,如今该组照片被珍藏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物馆内。
晚清年间,一个年轻的丈夫和原配逛街时愁眉苦脸的有趣留影。彼时的晚清时局天灾人祸、战乱不断,底层的百姓们生活经常陷入贫穷、困顿之中。就连有些身居高位的王权贵族或者旗人家庭,其曾经的优越生活亦是受到了波及与影响。
晚清时期的山东威海,一个年老的算命先生的小摊子,其摊子旁的板凳上还坐着一位前来算命问卦的中年男子。根据老照片中算命先生的招牌来看,他生平极其善于用“阴阳八卦”来推算前来问卦之人的命运。再加上其摊子上的横幅布匹上所写之字,他甚至自诩像诸葛亮一样能神机妙算知尽天下。
晚清时期北方一带最为常见的“驮轿”,也就是两头骡子一前一后抬轿而行。众所周知这种骡子驮轿比人力轿子更为方便宽敞,其轿厢内科乘坐三人左右,而且十分适合出门远行。后来民国之后,因各种轮子交通工具流行起来,这种曾经风靡一时的“驮轿”亦是逐渐被人摒弃、淡忘。
晚清时期老北京城大街一景,老式的估衣地摊儿。在北京的方言之中,其“估衣”的意思是指人们穿过的旧衣裳。而在当时那个经济贫穷落后、物资凋敝的年代,大部分穷人的衣服都是从估衣摊租界或转手买来,甚少有人舍得花钱为自己添置新衣。那个时候的人们但求一日三餐的温饱,哪里还会有心思、闲情逸致去求得新衣打扮自己。
百余年前的老北京城,一匹高头大马被主人五花大绑了起来,正准备被钉马掌。古时候的钉马掌其实是对马蹄的一种保护,用一种“U”形的金属钉在马蹄上,可以使马蹄在出门行走时免遭地面摩擦与积水、污物的腐蚀等等,亦是为了减缓马蹄日常的磨损与伤害。
晚清时期的乡村野外,一个年过半百的老汉推车与小妾出行时喜笑颜开。古时候的男子纳妾乃是常见之事,即便其家中原配夫人百般不愿答允,然而那个时候的人们封建思想严重,总是以传宗接代为理由借口,允许男子纳妾多位去生育子嗣。而这样不平等的婚姻制度条约,对每一个女子来说却是莫大的伤害与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