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了一组关于晚清1900年到1910年之间的北京社会状态老照片,其拍摄者乃是当时一位名叫拉里贝的法国军官。据历史文献记录,当时拉里贝与五十多名士兵在驻华法国公使馆任职安保工作。于空闲之时,拉里贝还经常与同伴四处为当地百姓免费拍照,用照相机记录了部分的晚清社会场景旧照。
晚清时期的夫妻合影旧照,老照片中农家女子的一双小脚如同三寸金莲,此乃封建时期旧社会的畸形审美之观,于女子们来说是一种极其残酷的身心折磨与痛苦。
晚清年间老北京城内的哈德门大街上场景旧照,几位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站在街边闲谈。众所周知彼时的哈德门就是世人熟知的崇文门,乃是当时专门向皇城内运酒的必经之地。晚清时期的哈德门大街非常热闹繁华,其大街两边既有可以歇息娱乐的旅店、小吃店等等,亦是有文房四宝、珠宝翠玉等奢侈品之地。
晚清时期的京城内大街,一位剃头匠将在给顾客编辫子时留影旧照。其实在明末清初之时,不少男子因为辫子一事而丢生丧命。即便后来两百多年过去了,眼看清政府的统治愈发的黑暗、离谱,但是仍旧有不少人习惯了留长辫子,并不舍得就此剪掉。
一百多年前的长江边渔民居住场所之地,众所周知古时候的渔民又被朝廷冠以为“疍民”,其社会身份地位属于最低贱之流,不同于寻常普通百姓人家。渔民(疍民)一生在水上为家、漂泊、生活,不允许上岸劳作、通婚,被世人所抵触而嫌弃。
晚清末年的老北京人在采冰时场景旧照,在那个科技、电力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为了在炎热的酷暑能纳凉,于是发明了采冰、储冰的专业技能。每当一年之中的最寒冷之时,工人们就开始下河凿冰,然后小心翼翼地储存到地窖里,待来年夏天再取出来卖给有钱人家消暑之用。
晚清时期百姓们在推独轮车时旧照,或许是难得看到外国人前来免费拍照,因此老照片中的老汉推车累得兴高采烈,一脸紧张、微笑地看着前方摆弄照相机的外国人。晚清时期的拍照费用十分昂贵,一般普通人家根本拿不出钱来拍照留影,唯有碰到前来取景的外国摄影师,方可体验一把拍照上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