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1873时期,年仅十八岁的同治帝为讨母亲慈禧太后欢心,竟然不顾国库空虚、百姓民情要去重金修复被毁的圆明园。结果没想到就在他全力以赴、着力去办之时,却遭到了朝廷重臣、两广总督李鸿章借机搞事!
晚清名臣李鸿章的肖像老照片。其实早在晚清1860年之时,曾经金碧辉煌如天上琼楼的圆明园早就被入侵而来的英法联军大肆破坏,园内的雕栏画栋、奇珍异宝,被西方贼寇抢的抢、烧的烧,所剩下来不过是一堆带不走的断壁残垣、废墟一片。
晚清年间的掌权人慈禧太后在圆明园内的留影旧照。据清朝文献记载,当年同治皇帝要想重修圆明园,至少要花费一千万两白银。而当时的清廷国库不但拿不出这笔钱,而且其边疆还在遭受外国列强的窥视与蚕食。而且就在这一年,新疆一带发生了叛乱,日本也在加紧了侵略脚步,左宗棠麾下的西征军的军费、军粮亦是久久没有着落等等。一连串的国事、家事,瞬间都涌在了一起。
晚清1873年的圆明园留影老照片。其实按照正常皇帝的观念与角度来说,此事的大清正处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之际,一般人谁还有会有心思劳民伤财、大费国库去修复什么皇家园林,整日沉溺与自己的喜好与享乐?然而这同治皇帝自幼惧怕母亲慈禧太后,所以即便长大后登基为帝,为了自身安危、皇位之利,亦是只得时常小心谨慎、不惜一切地讨她欢心。
1873年的盛夏之际,圆明园昔日的景观旧照。众所周知这圆明园乃是慈禧太后与咸丰皇帝曾经多次游玩、度假之地,因此此地对于慈禧太后有着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而作为儿子的同治皇帝为了讨得母亲慈禧太后之欢心,亦是为了博得天下皆知的孝顺之名,此心思亦是可以理解。然而这个时机选得不对,在如此家国危难之际,不顾国库空虚、战乱四起之时大兴土木修复圆明园,实在是昏君愚人之。
慈禧太后晚年之时在荷花池里的肖像留影。虽然同治皇帝一心为讨慈禧太后欢心,执意要去花重金修复圆明园。不过所幸彼时的朝野上下、王公大臣们都尚有清醒、理智,皆都一致反对同治皇帝此举,甚至怒斥修复圆明园工程一事,只会耗损国力、从而让大清处境更加岌岌可危。
晚清年间的四大名臣之一“李鸿章”留影老照片。在修复圆明园的劝谏之中,属李鸿章的手段最为高明直接。当时李鸿章明察暗访抓住了修复圆明园工程中的一个“腐败贪污案”,故意借机搞事昭告天下世人,从而旁敲侧击地敲打同治皇帝不得不停止修园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