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0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
二次外交1890年(光绪十六年)2月,薛福成乘船到达香港,黄遵宪自嘉应州前来与薛福成会合,登船。他们从香港启程,经过了越南、新加坡、锡兰(今斯里兰卡)入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经过法国马赛、巴黎,最后到达英国伦敦。一路上,黄遵宪被异国风土人情所吸引,更为亚洲弱小国家遭沦丧而感叹。在英国期间,黄遵宪接触了英国政界上层人物,仔细考察了英国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他非常推崇这种制度,后来维新变法期间,黄遵宪在湖南,协助陈宝箴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就是以英国为模式的。黄遵宪以分省补用道任驻英国二等参赞,不久,黄遵宪又被调任新加坡总领事。后来薛福成在《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提到了调任黄遵宪一事的原委。那是因为当时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给朝廷的报告中,说他奉命巡洋时,抵达新加坡一带,目睹当地华侨因为中国政府没有设领事馆,受了洋人的欺凌剥削,有冤无处诉。他请求中国政府速派领事到新加坡附近各岛。薛福成考虑将新加坡领事改为总领事,就可以兼办其他各埠的侨务。经过考虑,他决定委派黄遵宪。因为此人“历练有识,持己谨严,接物和平,允堪胜任”。从薛福成的这几句评价里,可以看出黄遵宪此时已是一个成熟老练的外交家了。
1891年(光绪十七年)秋,黄遵宪到新加坡任总领事,从事改善侨胞待遇、保护侨胞财产的工作,发展华侨教育,取得一定成效。经过黄遵宪的力争,清政府颁布了一些保护华侨的规定,以后,黄遵宪又创立了给华侨颁发“护照”的制度。黄遵宪在新加坡任总领事,3年有余,期间身体一直不好,约有一半日子是在养病中渡过的。尽管如此,黄遵宪仍带病坚持工作,处理外交事务外,对华侨事务特别关心。另经黄遵宪据理力争,英国政府终答应中国在吉隆坡等地设副领事。
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身在异国的黄遵宪,思念祖国,十分关注战事的发展。致力维新变法1894年(光绪二十年)底,黄遵宪结束了十几年的外交生涯,回到国内,任江宁洋务局总办。
参加变法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春天,黄遵宪怀着满腔忧国之情去江宁(今南京)拜见张之洞,但黄遵宪並没有受到重视。黄遵宪在湖北办理教案期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听说台湾被割让,黄遵宪心情十分悲痛,然而黄遵宪并没有“被发入空山”,而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康有为掀起的维新变法的运动中。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参与上海强学会、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创办《时务报》。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9月,急于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在北京召见了黄遵宪。光绪问:“泰西之政何以胜中国?”黄遵宪回答:“泰西之强,悉须由变法。臣在伦敦,闻父老言,百年以前,尚不如中华。”言语之中学西方而又保持中国自信的意义不言自明。光绪帝“惊喜天颜微一笑”,乃决定要重用黄遵宪。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夏,黄遵宪被任命湖南长宝盐法道,负责管理一省食盐的生产和运销,同时兼管一路的钱谷和刑名。黄遵宪到达湖南后,原湖南按察使李经义因事进京,由黄遵宪代理湖南按察使,掌管一省刑狱和官吏的考核。当时湖南巡抚陈宝箴是支持变法的新派人物,黄遵宪上任后,积极协助陈宝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改革。在黄遵宪的建议下,陈宝箴同意创办一所时务学堂,以培植变法人材。黄遵宪还提出邀请梁启超来湖南担任时务学堂的总教习。梁启超到湖南后,倡议创办南学会,以推动地方自治。南学会虽名为学会,但实际上却具有地方议会的规模。南学会总会每7天讲演一次。由梁启超、黄遵宪、谭嗣同等人主讲,阐述国际形势和国内大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发展地方民族工业。南学会成立后,黄遵宪共作了9次讲演,其中南学会举行的第一次讲演会就是由黄遵宪讲的。由于黄遵宪多年海外生活的经历和生动的语言,使听者大开眼界,黄遵宪也因此名声大震。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瓜分危机迫在眉睫,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皇帝。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了。10月9日,上海道蔡钧奉命将黄遵宪扣留于洋务局,派200余人围守,候命押解北上。然而黄遵宪并没有遭到杀害,成为维新派领导人中少数幸存者之一,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平日交游广阔,朝中有人帮他说情,更主要的则是英国、日本等国出面,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向清政府声言:“如中国政府欲将黄遵宪不问其所得何罪,必治以死,则我国必出力救援,以免其不测之祸。”日本驻华公使也向清政府提出交涉,声言查办黄遵宪,“有伤两国交谊”。这就使顽固派不得不有所顾忌,只好释放了黄遵宪。10月15日,黄遵宪乘舟南归。
乡居阶段
1899年-1905年之间黄遵宪回乡后仍热心推进立宪、革命等工作并潜心新体诗创作,被誉为“诗界革命巨子”。同时,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积极兴办新学堂。晚年黄遵宪在墙上悬挂兴中会会员谢缵泰画的《时局全图》。1904年(光绪三十年)冬,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最后一首诗《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中写道:“……君头倚我壁,满壁红模糊。起起拭眼看,噫吁瓜分图。”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3月28日,黄遵宪病逝家乡梅州,终年五十八岁。六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封建制度在中国终结。
(2)黄遵宪后世纪念
1884年(光绪十年)开始筹建藏书楼。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编撰《嘉应黄氏人境庐藏书目录》,著录有:经部100种,1291册;史部253种,5122册;子部221种,1425册;集部212种,1523册;丛书21种,2468册、自著书4种,21册,合计811种、11850册。珍本有《修慧寺塔铭》,其余多为普通实用之本。先后积藏有10余万卷图书,供当地学生阅览。
藏书室内有黄遵宪的各种著作和读过的书共八千多册。庐中保留着黄遵宪亲自撰写的对联,如会客厅对联:“万丈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另有一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都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这故居的环境。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0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
二次外交1890年(光绪十六年)2月,薛福成乘船到达香港,黄遵宪自嘉应州前来与薛福成会合,登船。他们从香港启程,经过了越南、新加坡、锡兰(今斯里兰卡)入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经过法国马赛、巴黎,最后到达英国伦敦。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2022.0920。星期二,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2.shtml#169_13499351
20取而代之的是
--------------------------------------------------------------------------------------
111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1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l
66,1854,严复(1854—1921)67岁,清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326
严复信仰开放的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
严复致力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家强在本章分4节:(1)严复的简介和生平。(2)严复主要成就。(3)严复人物评价 社会总评。(4)严复墓址和故居。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2022.0921。星期三,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2.shtml#169_13499351
21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
111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2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l
严复教育思想
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 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严复要求维新变 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骤”的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 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 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3]
严复呼吁变法
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 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 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的。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提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三段的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吸收16岁以前的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16岁至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 。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严复提倡西学
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 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话,也要向西方学习的。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 洋“格致”:“盖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
严复翻译理论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信”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指译文通顺流畅“雅”可解为译文有文采,文字典雅。
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都深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严复赋税思想
严复曾赴英国学习海 军,并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对赋税的职能、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而政府征税后要用之于民。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在向谁征税的问题上,严复提出了“赋在有余”的原则。指出“国家责赋在民,必有道矣。国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岁之入,有以资口体、供事畜而有余,而后有以应国课。”他提出不能以“养民之财”、“教民之财”和“赡疾病待赢老之资”作为征税对象。这一主张反映了资产阶 级的要求,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严复主张赋税轻重要适度,“赋无厚薄惟其宜”,认为统治者的责任在于“为其民开利源,而使之胜重赋”,即鼓励人民发展以提高负税能力。
(3)严复人物评价 社会总评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等诸多西 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 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己任。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
(4)严复墓址和故居
严复墓在福 建福 州郊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陈宝 琛为其撰墓志铭,曰:“旗山龙渡岐江东,玉屏耸张灵此钟。绛新籀古析以中,方言扬云论谭充,千辟弗试千越锋,昔梦登天悲回风。飞火怒扇销金铜,鲸呿鼍跋陆变江。氏见犹阅世君非蒙,咽理归此万年宫,文章光气长垂虹。”
严复故居
严复故居位于福建福州市鼓楼 区郎官巷,建筑融合了中国晚清及民国时期的风格。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2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l
严复教育思想
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 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2022.0922。星期四,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2.shtml#169_13499351
22其实我知道,
--------------------------------------------------------------------------------------
111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3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l
67,1857,辜鸿铭(1857-1928)71岁,清末怪杰,精9种语获13博士学位330
辜鸿铭信仰浪漫主义的儒家学说
辜鸿铭是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
家强在本章分2节:(1)辜鸿铭的简介和生平。(2)辜鸿铭人物轶事。
(1)辜鸿铭的简介和生平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人物生平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马来西亚的槟城州)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当时最强大的西方帝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录取,并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卡莱尔的赏识。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他在德国人举办纪念俾斯麦百年诞辰会上所作的即席演讲,博得一片喝彩。他还会用拉丁文作诗。民初上海愚园路廊壁上镶嵌的拉丁文的诗,系辜鸿铭手笔。后来,蔡元培去莱比锡大学求学时,辜鸿铭已是声名显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著作已是学校指定的必读书了,在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一书中曾提及辜鸿铭。14年的留学生活使富有天赋的少年辜鸿铭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
1881年,遇到马建忠并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学习中国文化。
1883年,开始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嘲讽西学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几年里,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
1885年,辜鸿铭前往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教育。他在晚清实权派大臣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主要职责是“通译”。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自号“汉滨读易者”。
1891年,俄皇储来华,赠其镂皇冠金表。
1893年11月29日,在辜鸿铭鼎力谋划并拟稿,再呈张之洞审定,于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以《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得到钦准。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蔡锡勇受命担任总办(校长),辜鸿铭任方言教习,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
1898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晤访。
1901年,清廷曾以“游学专门”名誉赐他为“文科进士”。
1905年,辜鸿铭任上海黄浦浚治局督办。
从1901至1905年,辜鸿铭分五次发表了一百七十二则《中国札记》,反复强调东方文明的价值。
1906年,与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书信往来。
1908年,宣统即位,辜任外交部侍郎。
1909年,英文著本《中国的牛津运动》(德文译本名《为中国反对欧洲观念而辩护:批判论文》)出版,在欧洲尤其是德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大学哲学系将其列为必读参考书。
1910年,他辞去外交部职务,赴上海任南洋公学监督。
1911年,辛亥革命后,辜辞去公职。
1913年,和泰戈尔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1915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春秋大义》(即有名的《中国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同时,他对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锐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义》德文版出版了,在正进行“一战”的德国引起巨大轰动。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用人主张,创中国大学昙花一现的鼎盛时代。辜鸿铭被邀请教授英国文学。
1920年,英国作家毛姆来访。
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来访。
1923年,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辜鸿铭也紧随辞职。不久,经人推荐到一家日人办的英文报馆当总编。
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台湾讲学,由台湾远亲鹿港辜家的创始人辜显荣招待。4月23日,印度诗哲泰戈尔访华,辜鸿铭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熊希龄、蒋梦麟等前往北京前门车站迎接。同年,见溥仪。
1927年,辜鸿铭从日本回到故国。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荐他做新组建的“安国军政府”大帅张作霖的顾问。张作霖对这位穿前清服饰,留小辫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当地问:“你能做什么事?”辜鸿铭怔怔地看着这位大帅,丝毫也找不到当年张之洞总督那待人如宾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1928年4月底,奉系军阀张宗昌内定辜鸿铭为山东大学校长,辜鸿铭也有意前往执掌。但染了感冒,请了法国医生来看,不见好转。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2)辜鸿铭人物轶事
骂在北大
1917年,辜鸿铭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请,来到北京大学教英国文学和拉丁文。同时受到邀请的多数是一些“新派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人。辜鸿铭和新派人物之间理念不同,经常打嘴仗。
蔡元培之前的北京大学一直都是一个官府气息浓厚的学校,那时进了北大就相当于候补官员,据说清末的体操课上,教员都要这样下口令说:“官爷请向前一步走。”
在蔡元培担任校长之后,见多识广的大学生们接触的多数是自由、民主、进化论之类的东西,突然看见一个留黄色小辫相似洋人的老夫子登上讲台,发出一阵爆笑。
辜鸿铭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的啦。”其时许多北大的调皮学生纷纷打赌要去剪老爷子的辫子以便出名,但是考虑到他的脾气,谁也没敢动手。
胡适在《每周评论》上评价过这条世界最有名的辫子,认为辜鸿铭是为了和别人不同,因为他以前在国外就剪了辫子,大清亡了他反倒留了起来。辜鸿铭大怒,声称要告胡适名誉侵害。辜鸿铭解释自己剪辫子时候说,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女朋友喜欢辫子,剪下来送给她了。是风流往事,而不是革命旧事。然后他又骂胡适这位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说的英语是“美国中下层英语”。
辜鸿铭最终没有告胡适,胡适为此还问了他好几次,状子递了没有。辜鸿铭只是批评他那篇写辫子的“诽谤文章”文辞太差,没有真去打官司。
北大学生们总结出一个规矩,不能跟辜鸿铭教授提起“袁世凯”,否则一堂课当时就报废,他会一直骂到下课铃打响。
野蛮人
正当五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时,辜鸿铭在英文报纸《北华正报》上发表文章,詈骂北大学生是暴徒,是野蛮人。罗家伦对辜老怪的言论极为不满,他把报纸带进课堂,当面质问辜鸿铭:“辜先生,你从前著的《春秋大义》(又译为《中国人的精神》)我们读了很佩服。你既然讲春秋大义,就应该知道春秋的主张是‘内中国而外夷狄’的,你现在在夷狄的报纸上发表文章骂我们中国学生,是何道理?”辜鸿铭素以机智幽默著称,这会儿闻言竟怫然不悦,青筋暴起,两眼翻白,无言以对。捱了半支烟的功夫,他才把辫子一甩,胡子一吹,起身猛敲讲台,吼叫道:“当年我连袁世凯都不怕,现在还会怕你?”辜老怪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他曾骂袁世凯的见识不如北京街头刷马桶的三河县老妈子,显示了挑战强权的姿态,骂得精彩绝伦,但他在报纸上公然诟骂游行示威的学生是暴徒和野蛮人,则是捅了马蜂窝,虽有咄咄气势,却已落在下风。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3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l
67,1857,辜鸿铭(1857-1928)71岁,清末怪杰,精9种语获13博士学位330
辜鸿铭信仰浪漫主义的儒家学说
辜鸿铭是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
家强在本章分2节:(1)辜鸿铭的简介和生平。(2)辜鸿铭人物轶事。
(1)辜鸿铭的简介和生平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2022.0923。星期五,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2.shtml#169_13499351
23因为闭上眼
--------------------------------------------------------------------------------------
111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4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l
王八蛋
著名报人张友鸾先生就曾生动地记述辜鸿铭和罗家伦之间互相“讨厌”的故事。
据他说,辜鸿铭这位“名教授”因反感罗家伦这位“名学生”好出风头,不好好学英文,故上课时“十回有八回叫着罗家伦的名字,要他回答”。而罗家伦呢,对于这英诗课既无兴趣,英文底子又很差,每次点到他名字的时候,“有时胡乱回答一通,有时简直就说‘不知道’”。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2022.0924。星期六,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2.shtml#169_13499351
24无法看见他,
--------------------------------------------------------------------------------------
111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5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l
68,1858,康有为(1858—1927)69岁,晚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335
康有为信仰儒家学说
康有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进行戊戌变法,却又是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家强在本章分9节:(1)康有为的简介和生平。(2)康有为政治思想 政治举措。(3)康有为人物轶事。(4)历史评价。(5)康有为后世纪念。(6)康有为毁了戊戌变法。(7)戊戌年,康有为及其党徒积极推动光绪搞“中日合邦”。(8)康有为何以捏造明治维新史? (9)康有为与谭嗣同的国学观。
(1)康有为的简介和生平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咸丰八年二月初五日(1858年3月19日),康有为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银塘乡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祖父康赞修,官至连州训导;其父康达初,官任江西补用知县;从叔祖康国器,护理广西巡抚,曾经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少年时期师从康赞修、朱次琦,他们都崇信宋明理学,因此,康有为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鄙弃所谓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图开辟新的治学道路。学习一段理学之后,便对理学也不赞成了。因为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康有为五岁能诵唐诗数百首。六岁时跟从简凤仪读《大学》、《中庸》、《论语》和朱熹所注《孝经》,康有为十一岁时父亲去世,跟随祖父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攻读经史。这时,太平天国失败不久,他“频阅邸报,览知朝事,知曾文正、骆文忠、左文襄之业,而慷慨有远志矣”。
同治十一年(1872年),康有为再应童子试不售,就致力于科举考试和八股文。同治十三年(1874年),“始见《瀛寰志略》、地球图,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光绪二年(1876年),他应乡试不售,跟从朱次琦学习。朱次琦教学重四行五学:四行是敦行孝弟,崇尚名节,变化气质,检摄威仪;五学是经学、文学、掌故之学、性理之学、词章之学。主张济人经世,不为无用之空谈高论;“扫去汉、宋之门户,而归宗于孔子”。康有为受其影响,“以圣贤为必可期”,“以天下为必可为”。又攻读顾炎武、钱大昕、赵翼等人论述历史的著作,于是“议论宏起”。光绪四年(1878年),继续跟随朱次琦读书,攻读《周礼》、《仪礼》、《尔雅》、《说文》、《水经注》诸书,以及《楚辞》、《汉书》、《文选》诸文,“大肆力于群书”。不久,以日埋故纸堆中,汨其灵明,渐厌之,乃“闭户谢友朋,静坐养心”。“静坐时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自以为圣人则欣然而笑,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传统的文化学术发生怀疑。
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二十二岁那年离开朱次琦,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同年又游了一次香港,使康有为大开眼界。以后续继阅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光绪八年(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的腐败,使年轻的康有为胸中燃起了救国之火。西方的强盛,康有为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从此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长兴讲学
光绪九年(1883年),“购《万国公报》,大攻西学书,声、光、化、电、重学及各国史志、诸人游记皆涉焉”。创《不裹足会草例》,规定入会的人皆不能裹足,凡是已经裹足而重新放足的,都给予表彰。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两广受到法国侵扰。康有为“感国难,哀民生”,独居一楼,“所悟日深,因显微镜之万数千倍者,视虱如轮,见蚁为象,而悟大小齐同之理”。俯读仰思,“日日以救世为心,刻刻以救世为事”。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当年九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
光绪十七年(1891年),康有为徇陈千秋、梁启超之请,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始讲学。讲学内容主要是“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取万国公法比例推断之”,“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前一部书把封建主义者历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某些经典宣布为伪造的文献。后一部书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民主思想、平等观念的人。康有为的这些看法,虽都不科学,但他的改革精神却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而对封建顽固守旧分子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而这两部书被他们视为异端邪说。次年,康有为将讲堂移至广州卫边街邝氏祠。
光绪十九年(1893年),仍讲学于卫边街。同年冬,迁草堂于府学堂仰高祠,这时康有为已有一百多个学生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人类公理》一书,这本书经多次修补,后来定名为《大同书》发表。《大同书》描绘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在从容不迫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康有为积极地进行了变法实践。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又一次惨败。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5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l
68,1858,康有为(1858—1927)69岁,晚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335
康有为信仰儒家学说
康有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进行戊戌变法,却又是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家强在本章分9节:(1)康有为的简介和生平。(2)康有为政治思想 政治举措。(3)康有为人物轶事。(4)历史评价。(5)康有为后世纪念。(6)康有为毁了戊戌变法。(7)戊戌年,康有为及其党徒积极推动光绪搞“中日合邦”。(8)康有为何以捏造明治维新史? (9)康有为与谭嗣同的国学观。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2022.0925。星期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2.shtml#169_13499351
25所以会对彼此早已熟悉的
--------------------------------------------------------------------------------------
111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6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l
酝酿变法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二十三日,清廷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瓜分危机更是迫在眉睫。康有为趁入京应试的机会,联合各省应试举人1300余人,于四月初八日(5月2日)联名请愿,发动“公车上书”。他在“公车上书”中,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国纲领。认为变法着重在富国、养民和教民三方面。提出富国之法有六:一、钞法,户部用精工造钞票,设官银行,以扩充商务;二、建筑铁路,收我利权;三、制造机器、轮舟,奖励新制造,并发展、保护民营工业;四、矿务,开设矿学,请比利时人教导勘测,选才督办,不滥用私人;五、铸银,各省设铸银局,以塞漏卮;六、邮政,设邮政局。养民之法有四:一、务农;二、劝工;三、惠商;四、恤穷。教民之法则为分立学堂、开设报馆,以“化导愚民,扶圣教而塞异端”。这是康有为的第二次上书,也是改良派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幕。
“公车上书”被拒绝代呈,光绪帝没有看到。不久榜发,康有为得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康有为又于同年五月初六日呈送《上清帝第三书》,提出了变法的步骤,指出自强雪耻之策有四:即富民、养民、教士、练兵,而如何审端致力于上述四策,则在乎“求人才而擢不次”、“慎左右而广其选”、“通下情而合其力”三者,以求“人才得,左右贤,下情达”。这次上书由都察院代呈,光绪帝第一次读到他的上书。
接着,他又上《第四书》,再次吁请“尊贤而尚功,保民而亲下”,使“有情必通,有才必用”,并正式提出了“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但又被顽固派拒绝代呈。康有为在不断上书光绪帝,以争取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的同时,又“日以开会之义号之于同志”,认为“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
于是先办《万国公报》,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二十七日创刊于北京,“遍送士夫贵人”,使之“渐知新法之益”,“告以开会之故”,并于十月初(11月中)成立了强学会,又名译书局,也叫强学书局。参加强学会的还有梁启超、陈炽、沈曾植、沈曾桐、文廷式、丁立钧、杨锐等,翁同龢等也予支持,强学会成为改良派与帝党相结合的政治团体。《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于十一月初一日(12月16日)正式出版,双日刊,有阁抄、新闻及“译印西国格致有用之书”,译印后每加附注,论说不多。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六日(1896年1月20日),后党御史杨崇伊上疏弹劾,“请饬严禁”。强学会被改为官书局,专欲“译刻各国书籍”,不准议论时政,不准臧否人物,这样,“专为中国自强而立”的强学会已违失原旨。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筹组强学会后,于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1895年10月17日)出京,至南京游说张之洞,在南北之汇的上海设立强学会,“以上接京师,次及于各直省”。十月,上海强学会成立,拟定章程,说明设立的目的是通声气、聚图书、讲专门、成人才、扶“圣教”。十一月二十八日(1896年1月12日),刊《强学报》,以孔子纪年,欲“托古以改今制”,宣传设会办报,倡导维新变法。北京强学会被劾奏,上海强学会也遭封禁。不久,在此基础上创办《时务报》,由梁启超任主笔,鼓吹康有为的变法主张,议论敏锐,文字新颖,在当时影响广泛。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戊戌变法之前,康有为撰写了两部有关明治维新史的专著。一部是《日本书目志》,同年冬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出版。另一部是在故宫博物院发现的《日本变政考》。据日本学者研究,“在大量收集和阅读日本书籍的过程中,他对明治维新的史实进行不少改动和捏造,借以适合中国当时变法改制的需要。这些改动大都和作者所建议的具体变法措施有着密切关系。”次年一月,光绪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四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
戊戌干将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十六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之初,在康有为的幕后主持下,光绪帝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此后,康有为迭上奏折,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方面提出不少改革建议,包括拟定宪法、开制度局、禁止妇女缠足、裁冗官、置散卿、废漕运、撤厘金、裁绿营、放旗兵、废八股试帖楷法取士、改书院、废淫祠等,希望中国有一个不要根本改变封建制度而可以发展资本主义的宪法;要求保护工商业,予中国资本主义适当的发展;要求重练海陆军,挽救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要求废科举、办学校,以培养新的人才。这时,他还和梁启超、谭嗣同、杨深秀等积极策划推行新政。
“百日维新”期间,新旧斗争异常尖锐,例如废八股疏上,后党即多方阻挠,公开宣称嫉恶康有为如仇敌,说是“摇惑人心,混淆国是”;还有人严参康有为,说其“聚集匪徒,招诱党羽”,“遍结言官,把持国是”。康有为和御史宋伯鲁、杨深秀等予以反击。但是,后党掌握了军政实权,而光绪帝则只有起草上谕权。七月中旬,后党怀塔布、杨崇伊先后到了天津看荣禄,阴谋策划政变,推翻新政。光绪帝先后发出两次“密诏”,担心“今朕位几不保”,并明谕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毋得迁延观望”。八月初五日(9月20日),康有为离京南下。次日,慈禧太后再出“训政”,戊戌政变发生。
戊戌变法期间,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国访问。当时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向变法派领袖康有为建议,要求清朝方面聘请伊藤为顾问,甚至付以事权。于是,变法派官员在伊藤抵华后,纷纷上书请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员的警惕。保守派官员杨崇伊甚至密奏慈禧太后:“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将专政柄。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这种激烈的言论,促使慈禧太后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四(9月19日)由颐和园回到紫禁城,意欲了解光绪皇帝对伊藤有何看法。不过,伊藤与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提议“中美英日合邦”。于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变法派官员杨深秀于八月初五(9月20日)上书光绪皇帝:“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另一变法派官员宋伯鲁也于9月21日(八月初六)上书言道:“渠(李提摩太)之来也,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俨然欲将中国军事、财税、外交的国家大权,交于外人之手。慈禧太后返回紫禁城后,于9月20至21日获知此事,惊觉事态严重,才当机立断发动政变,重新训政,结束了戊戌变法。
逃亡海外。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七日(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光绪帝被软禁,戊戌六君子被杀。九月初十日(10月24日),康有为经由吴淞、香港到达日本,他在途中发表公开信,说是“天祸中国,际此奇变”,称慈禧太后为“伪临朝”,称幽废光绪帝为“罪大恶极”,并将“密诏”改窜露布,提出“无徐敬业之力,只能效申包胥之哭”,表示要“奉诏出外求救”。接着,康有为发出《奉诏求救文》,首数慈禧太后大罪十条,继言光绪帝“勤政爱民,大开言路”等“圣明”。说明自己“过承知遇,毗赞维新,屡奉温室之言,密受衣带之诏”,准备“奉诏求救”。当他在香港时,就想“动身到英国去”,并“先告英使署参赞及上海领事、香港总督,请其电英廷相救”。还谒见英国子爵柏丽斯辉,“请其出力相救”。他的弟子梁启超在逃亡途中上书伊藤博文,请他与英、美诸公使商议揭破慈禧太后“欲杀寡君之阴谋,诘问其幽囚寡君之何故”。等到了日本,康有为又请文部大臣犬养毅予以支持;又上书同文会领袖近卫笃麿,说明“受衣带之诏,万里来航,泣血求救”。
这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陈少白也在日本,“以彼此均属逋客,应有同病相怜之感”,拟亲往慰问,借敦友谊,曾托日人宫崎寅藏、平山周等向康有为示意。康有为表示自己奉有“密诏”,不便和革命党人往来,拒绝合作。孙中山又通过日本人的关系,组织一次孙、陈、康、梁的会谈,商讨合作方法,康有为不到会,派梁启超为代表,没有谈出什么结果。孙中山复派陈少白往访,梁启超导陈见康,陈少白反复辩论至三小时,请康有为“改弦易辙,共同实行革命大业”。康答曰:“ 圣明,必有复辟之一日。余受恩深重,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惟有鞠躬尽瘁,力谋起兵勤王,脱其禁锢瀛台之厄,其他非余所知”。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廷向日本交涉,不准康有为留日。二月二十三日(4月3日),由日本外务省赠以旅费,康有为自横滨乘和泉丸渡太平洋,抵加拿大,在温哥华、乌威士晚士打等地演说:“惟我皇上圣明,乃能救中国”,希望华侨“齐心发愤,救我皇上”。旋渡大西洋赴美国,企图运动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扶助光绪帝重掌政权,未能实现。又重回加拿大,于六月十三日(7月20日),与李福基等创设保皇会,亦称中国维新会。《会例》指出:“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黄种为主”,准备在美洲、南洋、日本、香港、澳门各埠设会,以澳门《知新报》和横滨《清议报》为宣传机关,以保救光绪帝,排除慈禧太后、荣禄、刚毅一伙顽固势力为宗旨。同年,印有《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序例》,说要保国保种非变法不可,要变法“非上圣如皇上不可”,凡是有“忠君爱国救种之心”的都是会中同志。他把“忠君”和“救国”联系起来,把光绪帝和变法联系起来,“救圣主而救中国”,在海外颇有一些号召力。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7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l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廷下令,严命李鸿章将康有为、梁启超在广东本籍的祖上坟墓尽皆铲平,以儆凶邪。清廷又命闽、浙、广东督抚悬赏10万两,缉拿康有为、梁启超,呈验尸身,亦一体给赏。如愿得官阶,亦必予破格之赏。如有购阅所发报章者,严拿惩办,并将所著各书严查销毁。这时,义和团运动展开,他主张“助外人攻团匪以救上”,“先订和约以保南疆,次率劲旅以讨北贼”,说是光绪帝复位,就能“辑睦外交”,“中国可安,亿兆可保”,酝酿“讨贼勤王”。结果,实际活动的唐才常在汉口事泄被杀,演成自立军悲剧。
反对民主
义和团运动以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逐渐成为时代主流。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发表《正仇满论》,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清廷腐败,“无一事不足以丧吾大陆”,不能“隐爱于光绪皇帝一人”,处于今日,“革命固不得不行”。“然则满洲弗逐,而欲士之争自濯磨,民之敌忾效死,以期至乎独立不羁之域,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浸微浸衰,亦终为欧、美之奴隶而已矣”。革命形势的发展,连康有为的弟子梁启超、欧榘甲都有些摇惑,康有为很是焦虑,连函切责。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发出《答同学诸子梁启超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和《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二文,前文对梁启超等“摇于形势”,“妄倡十八省分立之说”予以驳斥,主张“今令以举国之力,日以击荣禄请归政为事,则既倒政府之后,皇上复辟,即定变法变新政而自强,是则与日本同轨而可望治效耳”。如果“移而攻满洲,是师法印人之悖蒙古而自立耳,则其收效亦与印度同矣”。康有为以为革命自立是“求速灭亡”,而立宪可以避免“革命之惨”,不准各埠再言革命,不准保皇党人稍涉游移,再三“布告同志”:“本会以保皇为宗旨,苟非皇上有变,无论如何万不变。若革命扑满之说,实反叛之宗旨,与本会相反者也。谨布告同志,望笃守忠义,勿听莠言,仆与诸公既同为保皇会人,仆以死守此义,望诸公俯鉴之。”表示死守此义,保皇不变。
这时,康有为写了《孟子微》、《论语注》、《春秋笔削微言大义考》以及《大同书》。随着他的政治思想的日趋沉沦,“大同”三世学说也起了变化,说是孔子之时,“身行乎据乱”,是“乱世”,如果能循“孔子之道”,推行至于隋、唐,应该进化到“升平世”(“小康”)了;隋唐以后,“至今千载”,中国应该“先大地而太平矣”,但因秦、汉的崇“刑名法术”,王莽、刘歆的“创造伪经”,晋代以后的“伪古学大行”,以致“微言散绝”,“三世之说,不诵于人间;太平之种,永绝于中国”,而二千年的中国,只是“笃守据乱之法以治天下”。据此而言,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不过是“乱世”,并非“小康”,与戊戌变法前的“三世”说已不同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把康有为等人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绪皇帝斥为“载湉小丑”,沉重打击了改良主义。接着,孙中山发表《敬告同乡书》,明确指出:“革命者,志在倒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号召划清革命与保皇的界限。而康有为则漫游各地,离印度、居香港。光绪三十年(1904年),自香港至槟榔屿,自槟榔屿赴欧洲,重渡大西洋去美洲。
力主立宪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康有为自加拿大南游美国。同年秋,康有为赴欧洲,不久回到美国,撰《物质救国论》,以为中国之病弱,在于不知讲物质之学。同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为了抵制革命,清廷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颁布预备立宪。正在欧洲漫游的康有为大喜过望,九月四日,发出《布告百七十余埠会众丁未新年元旦举大庆典告藏,保皇会改为国民宪政会文》,准备于丁未新年元旦行大庆典,宣布旧保皇会“告蒇”,新开国民宪政会。宣称“向日之诚,戴君如昔”,“开天之幕,政党我先”,希望重温立宪之梦。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十日,保皇党人在纽约召开大会,康有为自欧洲赶来,正式定名为帝国宪政会,对外则称中华帝国宪政会。在章程第二条中申明:“本会名为宪政,以君主立宪为宗旨,鉴于法国革命之乱,及中美民主之害,以民主立宪万不能行于中国,故我会仍坚守戊戌旧说,并以君民共治、满汉不分为本义,凡本会会众当恪守宗旨,不得误为革命邪说所惑,致召内乱而启瓜分。”第三条申明:“本会以尊帝室为旨。”帝国宪政会成立后,康有为企图回国从事政治活动未果,指使梁启超等人与清朝皇室贵族、国内立宪分子联系,又借用侨商名义写了请愿书,请求召开国会并且制定国家宪法。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初一日,清廷宣布自本年起第九年召开国会,再于下月颁布《宪法大纲》。这个《宪法大纲》的主要目的是要保存封建专制制度。革命派采取了坚决反对的立场,而保皇派则表示拥护。《宪法大纲》颁布不到两个月,光绪帝就“龙驭上宾”了。康有为又说帝国宪政会“本以保皇为事,忠义昭著”,“应发讨贼之义”,但是荣禄早死,慈禧太后也卒,康有为的宣传已经时过境迁,于是宣称光绪帝之死是由袁世凯下毒所致,于是签名上书监国公,请求杀贼以报光绪帝之仇。
宣统二年(1910年),康有为用帝国宪政会的名义草书请求召开国会,指出“若待九年,恐国非其国”,请“立下明诏,定以宣统三年开国会”。这时,保皇会与国内的国会请愿会联系频繁,拟于年底改帝国宪政会为帝国统一党,向清政府民政部申请注册,说是“不曰会而曰党,乃合全国人士与蒙古藩王共之”,“故益光明广大之”。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严制国会请愿。四月,清廷组织皇族内阁,康有为对奕劻并不信任,一些保皇会员在海外制造舆论,散布揭贴,说是“今举中国之败坏危亡,非他人,皆奕劻一人为之而已;阻挠立宪,阻挠国会,非他人,皆奕劻一人为之而已”。警告奕劻:“若不即开国会,则为举国公敌,为卖国大贼”。五月,康有为赴日本,初住箱根,后移居须磨。八月,武昌起义爆发。康有为听到消息之后,忧心如焚,仍持“革党必无成”之说,想“用北军倒政府,立开国会,挟以抚革党”,还想“乘此以建奇功”。自我陶醉地说:“人知革之无成,士大夫皆思吾党而归心”,“他日国会开时,吾党终为一大政党,革党亦自知无人才,不能为治也”。
尊孔保皇。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民国二年(1913年)以母丧归。在国外15年,至此归国。去国时是一个进步的维新运动领袖,回国时却是一个保守的人了。袁世凯邀请他去北京,作为袁世凯政权的点缀。康有为没有答应,这是为了记住袁世凯出卖戊戌变法的旧恨,反对袁世凯乘着革命危机逼垮了清朝。葬母完成之后,他又移居上海,办《不忍》杂志,主张“以孔子为国教,配享天坛”,说是“若今不尊孔,则何从焉,将为逸居无教之民欤?暴戾恣睢,以快嗜欲,而近于禽兽乎,则非待烹灭绝种而何?”戊戌变法前的孔子,在康有为的心目中是“维新”的孔子;这时的孔子,却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者了。
民国五年(1916年)三月,康有为电请袁世凯退位。六月,袁世凯逝世,康有为电大总统黎元洪,希望早日召开正式的国会,又请求“以孔子为大教,编入宪法,复祀孔子之拜跪明令,保守府县学官及祭田,皆置奉祀官,勿得荒废汗菜,勿得以以他职事假赁侵占”。
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遭通缉,潜逃上海,此后又长期隐居茅山。民国八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康有为发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首谓“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卖国,以自刈其人民,断绝其国命久矣”。继称“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以正曹汝霖、陆宗舆之罪。举国逖闻,莫不欢呼。
晚年生活
民国十二年(1923年),康有为迁居青岛汇泉湾畔,购宅居住,题其宅为“天游园”。后其几个子女在青岛读书时也都居住在此。初居青岛时,有意兴建大学,并拟好大学章程,后因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先行一步而作罢。晚年,为青岛的优美风光写下了不少诗作,其若干诗词刻石已成为崂山景点的组成部分。民国十三年(1924年),冯玉祥部入京,把溥仪赶出清宫。康有为电北京当局,说是“挟兵逼宫”,“何以立国?”次年,从上海去天津“觐见”溥仪,漫游各地后返沪,办天游书院。关于康有为的生平事迹,虽然诸多历史学家已写下了许多专著,但对于他在1916年秋至1927年春这段时间里,曾一度超脱世外,遁身茅山的往事,却至今鲜为人知。
民国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1927年3月29日),康有为去一位广东同乡家中作客。回家饮了一杯柠檬红茶,腹痛如绞,请了两位医生诊断,一位日本医生断为食物中毒。20小时后,于民国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1927年3月31日)清晨5时逝世。康有为逝世,正值北伐军进入江浙,张静江任浙江省 ,曾以康有为系“保皇余孽,占据公产”封闭一天园。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
2022年09月27日,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1.shtml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廷下令,严命李鸿章将康有为、梁启超在广东本籍的祖上坟墓尽皆铲平,以儆凶邪。清廷又命闽、浙、广东督抚悬赏10万两,缉拿康有为、梁启超,呈验尸身,亦一体给赏。如愿得官阶,亦必予破格之赏。如有购阅所发报章者,严拿惩办,并将所著各书严查销毁。
中国108著名思想家介绍《世界信仰百科》(26-13、14、15卷)2022.0927。星期二,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no05-524151-2.shtml#169_13499351
27因为闭上眼
--------------------------------------------------------------------------------------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