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疆篇之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

来源:“新疆是个好地方”微信公众号
前言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历来是中西交通要冲和中华文明向西开放门户,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几代新疆考古工作者历远芳晴翠,涉大漠广川,起文物于地下,飨世人以华章,不仅构建了区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实证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辉煌历史,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载体。
1995年迄今,新疆已有10项考古发现入选历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项目上及远古文明曙光,下至汉唐宋元遗韵,涵盖洞穴、聚落、城址、石窟、墓葬等场景,是新疆历年考古发现的代表与缩影。
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疆篇
【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
考古成果

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位于西部天山博尔塔拉河流域的温泉县,意为“像马群一样的石头”,形容遗址周围大量分布的冰碛石。2012年考古发掘三座房址及十余座墓葬。房址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平面为长方形,四周用石块围砌出双重石墙,南侧有向外突出的石砌门道。房内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显示出了不同的功能分区意义。墓葬为石板墓,地表上用大石板围成方形石围,石围内挖墓穴安置石棺,石棺内墓主人基本为单人葬(有一次葬和火葬两种形式)。遗址和墓葬出土陶器、石器及铜器等一批遗物。碳十四数据显示,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公元前19至前17世纪,属于新疆地区较早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

墓地一景
专家评价

阿敦乔鲁遗址与墓葬共时性的确立,为探讨阿敦乔鲁考古学文化的内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研究新疆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具有关键作用,是一次新突破。遗址显示出的自身特点以及与周边广大区域考古学文化的联系,对于探讨史前时期新疆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墓地一景
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

遗址与墓地所在的阿拉套山山前洪积扇,北高南低,高大的天山、低矮的丘陵与开阔的草场间次呈现,大型石板墓点缀其间,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美不胜收。
大型石构房址 
天山横亘新疆东西,早期居民利用天山峡谷的天然形势,西走东行,带去文化的交流与交融。考古发现,在东西天山均有这类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大型石构房址。

大型石构房址
非同寻常的石板墓 
石板墓大且完整,显示了其在西天山乃至中亚地区早期青铜时代同类遗存中非同寻常的地位。

石板墓

石板墓

石板墓

石板墓


工作照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供稿)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西域研究
邮箱:xyyjbjb@126.co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