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武扬威
东西文化交流中的权杖
主讲嘉宾
李水城
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
学术主持
谈晟广
“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特展策展人
讲座时间
2022年3月26日(星期六) 14:00-15:30
现场观众人数
100人
(需预约入馆,详见下方“活动预约”)
同步直播平台
清华艺博官方微博、腾讯新闻、搜狐视频、在艺直播、艺度直播、书艺公社
(平台排序不分先后,详见文末直播二维码信息)
活动地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报告厅(艺博东门进入)
(本讲将严格按照防疫要求举办,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临时调整为在线形式)
活动主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教育部
活动预约
第一步:预约入馆
请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购票,馆内展览正常参观。
校外观众:普展门票20元/人,特展门票(含普展)60元/人
校内师生:持校园卡普展及特展免费参观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完成登录操作后购买入馆门票
第二步:预约讲座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行活动预约报名
入场说明
1. 预约成功者请于13:50前,从展馆四层西北角进入报告厅(13:30开放入厅,请在入口处微信扫码签到成功后进入)。
2. 需遵守馆方秩序安排,请勿占座。本馆实行全面禁烟,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温馨提示
讲座内容将结集出版,请尊重知识产权,讲座严禁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主讲嘉宾
—
李水城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
现任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客座研究员,“外国考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科技大学“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British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编委(2014-),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编委(2016-)。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荣休)。
出版专著《半山与马厂彩陶研究》(1998、2021)、《中国古代陶器》(2001)、《东风西渐—中国西北史前文化之进程》(2009)、《正业居学:李水城考古文化论集》(2017)、《中国盐业考古》(2019)、《耀武扬威:权杖源流考》(2021)等。
内容提要
—
权杖具有一种双重功能的文化特质,最初作为工具或兵器出现在距今一万年前。后来,随着人类社会复杂化进程的加快逐渐演化出新的功能,即作为社会上层人物秉持的礼仪用具或具有“魔力与威能”的王权象征。权杖的发展和功能的演变犹如一面历史的镜子,折射出人类社会自进入铜石并用时代以来各大陆之间的族群迁徙、文化交融,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变革及观念意识的传播与互动。
权杖最早产生在近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铜石并用时代,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先后传入欧洲、北非、高加索、欧亚草原、中亚和西伯利亚。距今4000年前传入中国西北地区,并有少量流入中原内地,被夏、商、周三代部分社会高层人物接纳,与斧钺和青铜礼器等华夏传统礼仪器具并列,作为王权和身份的象征。战国时期,权杖在中国境内作为象征威权的功能渐次式微,显示出华夏文明对外来文化取舍有度的从容心态。进入历史时期以后,作为仪仗和兵器的此类器具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为配合本馆正在展出的“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特展,本次讲座是“异彩纷呈·文明互鉴”系列学术讲座之一。
讲座部分内容图
—
西方的三种权杖:1、古代权杖;2、现代英国女王的权杖;3、曲柄杖(牧杖)
近东地区(安纳托利亚)出土的前陶新石器时代权杖头
公元前9500-8500年
近东地区(黎凡特)出土的铜石并用时代的各类铜权杖
公元前4000年
以色列出土的费昂斯权杖头
公元前1800-前155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藏
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墓出土的金面具、木雕像和鎏金权杖
两河流域青铜时代的权杖
左:亚述王浮雕;右:不同质地的高等级权杖头
新亚述时期的玻璃权杖头
公元前8-7世纪,大英博物馆藏
新疆天山北部出土的权杖头
甘肃河西走廊考古调查发掘出土的权杖头
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出土的金权杖头
直播时间
—
2022年3月26日 14:00-15:30
直播平台
—
清华艺博官方微博
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关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西域研究
邮箱:xyyjbj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