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李清照泛舟求欢,写下《如梦令》,用词灵动令人忘却纸短情长


一、

1084年的春天,万物复苏,北宋依然风平浪静。
此时的汴京,一片繁华,大街上车如流水马如龙,在文人的笔下,汴京更是美得出奇。
《东京梦华录》序中曾对汴京的盛况有着震撼人心的描 述: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萧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奢侈则长人精神。
这样的汴京,当真可以称得上是人间天堂,在当时更是城市繁华的标志性地点。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只是任谁也想不到,这样的大宋,会有后来一连串的耻辱。
彼时有一位长于行文作赋的才子正在郓州为官,他叫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他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而在这一年的李格非也迎来了人生中的欢乐时光,他喜得爱女,并且为她取名“清照”。
还别说,这名字听着就美,是让人听一遍就能记住的名字。
李格非为人清廉公正,为官两袖清风,但在女儿的教育上,却表现得很开明,在那个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李格非愣是要让李清照变得有才华,所以她自幼便能接触到诗书。

李清照在文学上确实很有天赋,南宋王灼曾评曰: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不过也正是因为李格非的开明,年幼的李清照却成为了同龄人中的“异类”,当别人都在女红上下功夫的时候,李清照却喝酒吟诗。
在一次酒后李清照却泛舟求欢,并写下了《如梦令》,用词灵动,别具一格,令人忘却纸短情长。
二、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时光总是溜得太快,李清照总想着能留住美好,溪边的亭子是她经常玩耍的地方,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玩耍到太阳落山,而这时候并未尽兴的李清照知道自己回家的时间到了。
李清照还喜欢泛舟湖上,小船儿飘荡在水中,如同少女的心思一般,平静的湖面下,早已激荡起了阵阵涟漪。
这天,李清照喝了一些酒,在小船的摇晃之下,醉得更加厉害了,再加上美景的熏陶,竟然一时间找不到了回家的路。

李清照在年少时的肆意欢笑,是她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即便是到了繁华的汴京之后,李清照依然想念那年的“沉醉不知归路”,于是便有了这首回忆往事的《如梦令》。
这首词根据后人推断,是李清照在16岁左右写成的,是她的处女作 。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是不谙世事的,所以在她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只能看到灵动,而无所谓哀愁,尤其这首小令,更是灵动非常。
原来,那时候的李清照细弱的肩膀上不需要承载那么多忧愁……
三、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本来就没有玩到尽兴的李清照,在湖中一时又找不到了出去的路,干脆就在湖中玩到了尽兴。
等到天色已晚,李清照借着月色调转船头,准备回家,结果却走错了路,将小船开到了湖面被藕花铺满的深处。
此时的李清照,虽然有些慌乱,但更多的还是欢喜,原来能玩尽兴心情是那样的美。
而李清照后来的人生中,似乎再也没有这样畅快地尽兴过,等到年岁大了,才能明白,人无再少年的复杂心情。

想想也是,整日里为生活而奔波劳碌的您,是否还会怀念曾经年少时玩泥巴时的畅快淋漓呢?
除却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外,她的母亲也是李清照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领路人。
历史学家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中曾这样说:
易安承父母两系之遗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
可见,李清照的母亲也是饱读诗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世和父母的开明,李清照才得以在压抑女性的年代,研习诗文,汲取墨香。
韶华过尽,染指流年,李清照承受了父母深刻的爱,这爱足以在李清照成为“千古才女”的路上散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
四、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找不到回家的路而误入藕花深处的李清照,开始露出慌乱的神色,一个未谙世事的少女,在天黑了之后,依然在湖心打转,说没有丝丝害怕,那是假的。
为了尽快回到家中那个避风的港湾,李清照开始急急划桨争渡,没成想,却打破了早已沉睡的湖,惊醒了已经在睡梦中的白色水鸟。
料想,酒意未醒的李清照,会被眼前的景象吓一跳,等到水鸟飞上天际之后,李清照也已经回过了神,借着月色,李清照还是找到了回家的路,睡梦中的她,想必会做一个香甜的美梦。
此时的李清照还是一位灵动的少女,透过她的文字,我们亦能感觉到这种灵动之美。

李清照跟着父亲去了汴京之后,她也见识到了京城的繁华,在这里她的生命轨迹将发生改变,她虽然遇到了她的丈夫赵明诚,但亦卷入了朝廷内部的争斗。
自古清正廉洁之人,多受百姓爱戴,但却难容于黑暗的朝廷斗争,李格非便是这样的人,所以后来便被排挤出了京城。
而即便是已经嫁入了赵家的李清照,也只能跟随父亲离开汴京,与丈夫两地相隔。
不过命运并没有放弃和李清照开玩笑,她在后半生尝尽了人间冷暖,家国不在,丈夫离去,任她一个弱女子在乱世漂浮。
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李清照再嫁张汝舟,奈何此人只是一个小人,一个觊觎李清照收藏的小人,在检举了张汝舟的不法行为后,李清照与之离了婚。
经历了这些风波之后,我们再也无法从李清照的诗中看到灵动,相反而是浓重的哀愁。
五、
在李清照泛舟寻求欢乐,而写出《如梦令》时,李清照其实是肆意放浪的,古代的少女与现在可不相同,在封建制度的压抑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便是女性要秉承的“德”。

那些拥有美好时光的少女们,整日里只能深居院巷,专攻女红,想想也确实可悲。
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李清照却没有受到旧俗的约束,反而在酒后泛舟,并且还沉醉不知归路,幸亏李清照父母开明,不然中国的文坛,势必会少一位才女。
不过放浪又如何呢,李清照的真性情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改变过,她根本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一气呵成,用词灵动,丝毫不显扭捏矫情。
原来现在方知,少时的时光,还不用背负那一生的纸短情长,是多么的珍贵。
等到长大,便会被世俗牵绊,难免会为情所苦,谁人又能跳出这个人情世故这个圈子呢?

每每读到这首词,便能唤起内心对美好的追寻,便努力想寻找出属于自己的童真,虽然我们未必有泛舟湖上,沉醉而归的经历,但一定会有永远不能忘怀的乐趣。
玩泥巴、跳大绳、打四角、魂斗罗……
不得不说,李清照的词,确实美,能美到人的心里去,反观现在文坛出现的所谓的“浅浅体”,也有人说它美,但我却欣赏不了。
到顶部